本文为「金十数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4月13日,经过又一轮谈判,欧佩克和非欧佩克成员国(欧佩克+)终于敲定了史上幅度最大的减产协议。而这是否意味着这场由沙特发起“石油价格战”就此落幕?显然,结论尚早。因为这份在各大产油国利益掣肘下谈妥的减产协议,对缓解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原油需求骤降,以及扭转油价暴跌趋势的作用,几乎微乎其微。

史上最大减产协议达成后,国际油价为何不涨反跌?

按照协议,“欧佩克+”将分三个阶段减产,自今年5月1日起将减产970万桶/日,为期2个月;7月1日到12月将减产770万桶/日,2021年1月至4月将减产580万桶/日。尽管此次“欧佩克+”达成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减产计划,但是依旧不能挽救国际油价的下跌。当天,英国布伦特原油期货(BC)价格一度下跌超过2.6%至每桶30.63美元;美国原油(WTI)期货价格一度跌幅超过5%至每桶22.03美元。曾有分析预期,这个史无前例的减产协议将会导致油价跳涨;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OPEC+减产计划不敌需求疲软。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月度报告,2020年的世界石油总需求将降至199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今年4月份,全球日均石油需求将同比下降2900万桶。据其表示,这个月对于石油产业来说可能是历史上最凄惨的一个月,未来它将作为“黑色4月”被载入史册。

其二,OPEC+实际减产规模不及预期。虽说此次减产计划规模空前,但是依然没有达到市场预期,就连美国关键人士在这份减产协议达成之后,不得不向市场大声疾呼“应该是2000万桶,而不是减产1000万桶”。况且,根据IEA产量数据测算,在完全履行协议的基础上的理想情况,OPEC+的实际减产量将仅为每日780万桶;而沙特和俄罗斯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估计实际减产量或会低于每日600万桶。

也就是说,OPEC+这种象征性的减产,对于全球市场每日高达2900万桶的过剩产量来说,只能是聊胜于无,依旧不能扭转国际能源价格长期低迷的趋势;在全球疫情见顶之前,国际能源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恐难出现反转。

美国原油库存增加1924.8万桶!中国传来好消息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世界第一产油大国,一方面,美国呼吁其他产油国减产,拿出维持油价稳定上涨的决心;另一方面,美国却没有明确做出任何减产承诺,根据EIA本周三报告,上周美国原油库存增加1924.8万桶至5.036亿桶,增加4%,并创下连续12周录得增长。

在此背景下,即便OPEC+减产,但“石油价格战”真正落幕还言之过早。根据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CIO)表示,预计WTI原油期货价格在6月末将保持在每桶20美元左右;这与美国页岩油每桶近50美元的成本依旧相去甚远。

可见,全球油市要恢复到往日繁荣景象,还有一段日子要熬。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我国在对石油资源的勘探过程中迎来了重大突破,据环球时报4月8日报道,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发现一条区域级富含油气断裂带,石油资源量达到2.28亿吨。这一发现也将确保我国油气资源不断供,并且有利于减少我国对外油气的依赖,以及充实我国石油战略储备资源。

消息领先一步,财富更近一步。关注「金十数据」,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外财经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