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实时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4月9日5时47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突破150万例,达到1504971例,累计死亡病例达到87894例。

近期,一些欧美国家的防疫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从“口罩无用论”变为了纷纷呼吁民众戴口罩上街,并开始强调戴口罩的必要性。然而,不少当地居民和留学生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戴口罩的人仍然不多

1

欧美政府态度转变

从不戴口罩到建议佩戴口罩,欧美国家的态度转变几乎用了3个月的时间。

当地时间4月6日。法国南部尼斯市长埃斯特罗斯(Christian Estrosi)宣布,将要求所有巿民外出时必须佩戴口罩。当地居民将会在4月8日至10日收到一片可以重复使用一个月的口罩,具体详情会于当地时间4月8日晚间公布。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也一改民众不需要戴口罩的态度,在近日一份声明中称,新冠病毒会通过人与人近距离交往时传播,例如交谈、咳嗽、打喷嚏,甚至没有表现出症状的人也可以传播病毒,鉴于这些新发现,CDC建议民众在无法保持社交距离的公共场所,如食品商店、药店等处,特别是在社区传播严重的地区,用布织品遮蔽面部

比利时新鲁汶大学传染病学专家让·吕克·加拉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强调:“鉴于比利时当前疫情日益严重,重症监护病房接近饱和,民众绝对有必要戴上口罩。如果每个比利时人外出都戴上口罩,就能减少飞沫传播,这方面的作用是毫无疑问的。”

法国《费加罗报》甚至在4月6日出版的报纸中,从头版起用5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与口罩防疫相关新闻,甚至还“手把手”告诉民众应该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2

口罩缺乏是问题

尽管政府态度有所转变,但不少欧美民众依旧我行我素。伦敦居民Angelina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在当地,大多数人并不戴口罩,只有特殊职业,例如护士、护工才会戴。”

在美国留学的Karine也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虽然大家近期都不出门了,但不少路人仍然没有佩戴口罩。

买不到口罩是欧美民众不戴口罩最为直接的原因。伦敦居民Cindy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现在亚马逊和药店已经买不到口罩了。

在伦敦留学的浣庭(化名)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现在只有个别中国超市在间歇性地供货,但无法确定这些口罩是否符合医用标准。

“目前在美国也很难买到口罩了,我的口罩基本都是国内寄过来的。”Karine说。

瑞士政府通过家庭医生给65岁以上老年人发放或邮寄口罩。据瑞士官方数据,瑞士目前有大约1700万个口罩,而每天需要消耗200万个,按此计算,9天后,瑞士口罩的库存就将全部用完。

为了保证有口罩使用,自制口罩成为了一个暂时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美国CDC日前发布了一份“官方教程”,教民众如何用棉布、T恤衫、头巾及咖啡过滤纸等材料缝制一些日常的低成本口罩,并建议大家将医用口罩等关键物资需要留给抗疫一线人员。

德国一则教授如何缝制口罩的教程也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南德意志报》一篇评论员文章写道:“缝纫机在全德开动了起来,从小学生到老奶奶都在缝制口罩,支持口罩短缺的诊所和养老院。”文章还称,缝制口罩已成为一项彰显团结的行动。

3

多国推崇”保持社交距离“政策

在采访过程中,虽然采访对象均表示欧美戴口罩的人并不多,但他们也表示民众已经开始有了自我保护的意识,保持社交距离就是最常见的方式。浣庭告诉记者,“大家其实都有保护自己的意识了,近期给我们送外卖、送快递的工作人员,虽然有的没有戴口罩,但都会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看着你把东西取走了再离开,而不是之前的直接送到你手里。”

Karine也表示,近期快递员送快递时已经不会直接与客户接触了,“他们会把快递放到门口,然后敲门,听到你开门后就会远离,看着你拿走快递后再离开,大家都在非常自觉的保持社交距离。”

当地时间4月7日,美国医学会主席帕特里斯·哈里斯表示,当前抗击疫情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保持社交距离,绝不能过早“松懈”。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当地时间4月8日,悉尼国际会展中心甚至在广告牌上打出了“保持社交距离”的提示。澳大利亚政府还呼吁市民在即将到来的复活节长周末待在家并继续保持社交距离。

亚马逊也要求仓库员工在工作时彼此保持6英尺(约合1.8米)的距离,若未能遵守该规定,第一次发送书面警告,第二次则直接开除。

“保持社交距离”政策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地时间4月7日,在英国每日疫情发布会上,代理首相拉布就表示,目前政府采取的“保持社交距离”的措施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大大降低了感染几率及入院人数。

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也指出,目前各个国家采取的策略是一样的,保持社交距离是所有的抗疫措施里面最有效的方法。

记者 张者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