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不胜寒。

这是人们对高位的一贯想象。但实际上,高处往往代表着更广阔的视野与更丰富的资源。

在风云变幻的地产界,尤其如此。在2017年到2019年的克而瑞销售金额排行榜中,碧桂园全口径销售额位居榜首。

尽管如此,碧桂园并未停下脚步,依旧稳步前行,迈向了一段新的征程。

01

口袋很鼓,粮仓很足

3月27日,碧桂园(股票代码:02007.HK)交了一张高分答卷。

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碧桂园共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5522亿元,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面积约6237万平方米,分别同比增长10.0%和15.2%。

如果你对这个数字没概念,我们来看一下同行业的对比。据克而瑞统计,2019年TOP100房企累计权益销售金额同比增长6.5%。从同比增幅来看,碧桂园仍保持着高于百强平均水平的领先优势。

更为完整的成绩单,是下面这份,请用心感受一下:

总收入4589.1亿元,同比增长28.2%;毛利1266.4亿元,同比增长23.6%;净利润612亿元,同比增长26.1%;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约人民币401.2亿元,同比增长17.6%。销售回款5898.6亿元,连续4年净现金流为正,可用现金余额2683.5亿元,还有3167.9亿元未使用银行授信。

学霸不可怕,可怕的是学霸没有停滞不前,在不断进步!

在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中,有一个指标尤其引人注目——现金流。

年报显示,到2019年末,碧桂园的可用现金余额达到2683.5亿元,创下了这家房企有史以来的最高值!

在地产界风云激荡的当下,现金流是一家房企通过逆周期的安全锁。现金余额创下新高,拥有大量银行授信额度,折射出碧桂园拥有自身强劲的“造血”功能,这也象征着其强大的抵御风险能力。

充裕的现金流背后,是碧桂园强大的回款能力和稳健的财务风格。

除此之外,碧桂园还有着良好的财务平衡能力。

从债务结构来看,截至2019年12月31日,碧桂园有息负债总额约为3696亿元,需于一年以内偿还的短期有息债务为1163亿元,仅占总有息负债的31%。现金短债比是衡量房企偿债压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现金短债比越高,偿债压力越小。以2683.5亿元可动用现金余额计算,现金余额对于短期有息负债的覆盖比例达2.3倍,短期偿债无忧。

而且,在2019年房地产调控持续深入、房企融资全面收紧的行业背景下,碧桂园是行业内少有的兼顾规模增长和负债管控的企业之一。

报告期内,碧桂园净借贷比率较2018年同比下降3.3百分点,仅为46.3%,财务表现愈发稳健,并且自上市以来连续12年将净借贷比率保持在70%以下。亿翰智库的最新研究显示,201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位居前30名房企的净负债率均值为104.6%,最大值为230.4%,相较之下,碧桂园的净负债率远低于Top30房企的平均水平。

碧桂园稳健的财务风格还体现在融资成本和渠道上。

数据显示,2020年1月8日,碧桂园合共发行两笔共计10亿美元票据,包括5.5亿美元的7年期票据及4.5亿美元的10年期票据,利率分别仅为5.125%和5.625%。而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份海外债平均融资成本为8.74%。碧桂园融资成本远低于平均水平。

更重要的是,碧桂园还是中国房企中少见的投资级港股蓝筹股之一。港股蓝筹股即恒生指数成份股,目前,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2000多家公司中,仅有43支蓝筹股。

这类股票的普遍特性是具有行业代表性、流通量高、财务状况良好、盈利稳定及派息固定。换言之,这是资本市场对企业的一种高度认可和信任背书。

在地产界风声鹤唳的当下,碧桂园的深厚实力实至名归。

02

新型城镇化春光正好

优秀成绩并非偶然,这背后是碧桂园对中国城市发展逻辑的前瞻把握与持续发力。

时间回到2014年。彼时的中国楼市,万科已稳坐头牌许多年,恒大手握北京数千套房源,融创以上海为据点问鼎长三角地王,绿地、万达、保利等一线房企将核心城市瓜分殆尽。

那时的碧桂园,在三四线城市默默耕耘潜行。

2014年,中国楼市在高库存周期下一夜入冬,很多中小城市过度开发后留下的烂尾“空城”刷屏媒体头条。到了2015年,整个房地产行业几乎齐齐退守,避三四线如瘟疫,碧桂园出人意外地坚守市场,并提出了“深耕三四线,拥抱一二线”的两条腿战略。

出人意料的是,小城之殇只经历了短暂谷底,很快就在轰隆向前的城镇化浪潮下迎来一轮去库存周期,加之央行投放PSL(抵押补充贷款)解决融资难题以及棚改货币化的政策支持,2015年后,中国三四线城市在5000~6000万进城农民的脚步下,开启楼市之春。

也正是从这一年起,坚守三四线的战略收获了良好的业绩回报。

很多年后,当人们感叹碧桂园“在三四五线躺赢”、“运气好”、“撞上了中国城镇化中进程速度最快、房子需求最猛的一波红利”时,很少有人记得在各家不看好三四线,逃离三四线时,碧桂园逆势而上的坚持、坚守。

正是凭借着这股毅力,碧桂园在险峻的地产之巅开出了属于自己的灿烂春天。

如今,碧桂园依然看好三四线城市的潜力。

碧桂园一到五线的均匀布局,使其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对冲了一定的风险,也是碧桂园业绩持续、稳定增长的基本之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6%,离发达国家80%左右的城镇化率还存在差距。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有近1400万人从农村转入城镇,不仅增加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也会释放巨大的衣食住行等消费需求。

而且,从最新数据看,碧桂园2019年末在三四线城市项目获取18个月后的投资转化率为1.27,高于同业平均水平,进一步化解了市场对这一布局策略的疑虑。

正如碧桂园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杨国强所说,“如今城镇化还在进行中,凭借在全国广泛而均衡的土地布局,碧桂园已经证明了坚持城镇化路线所带来的竞争力,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

03

“三驾马车”奔未来

任何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寻求多元化发展

2019年初,碧桂园提出“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的定位。

虽然名称有点长,但关键词很明确:全世界、美好生活、高科技。

在这样的一个理念指导下,碧桂园形成了地产、机器人、现代农业“三驾马车”格局。

在这三驾马车中,碧桂园创始人、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对机器人产业尤其寄予厚望。

如今,以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促使机器人行业进入快车道,也加速了传统产业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的发展。

传统建筑行业用工短缺、人员老化、成本上升,作业环境“危繁脏重”,面临着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风险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作为业内规模最大的龙头房企,碧桂园深知当前行业发展的痛点,率先用“建筑机器人+装配式建造”的模式探索生产方式变革。毫无疑问,这将是未来碧桂园的核心竞争所在。

碧桂园总裁莫斌在线上业绩发布会中也透露,集团旗下的博智林机器人项目已递交专利申请1843项,获授权327项,在关键领域拥有一批自主核心技术。

除了建筑行业,碧桂园的机器人在许多消费行业也落地开花。例如碧桂园旗下的千玺机器人集团在广州开的第一家机器人餐厅,已经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网红餐厅。

碧桂园的现代农业探索也颇具成果。

在现代农业上,碧桂园的发展主旨是做行业资源的整合者、产业结构的提升者和现代农业的服务者,着力打造科技型、平台型、国际型农业。目前已形成研发服务、智慧种业、现代农业科技园、海外大农业、社区生鲜门店等五大核心业务版块。

过去一年来,碧桂园农业稳步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其中,包括布局智慧种业,已在武汉建立“中国种谷”,推进中国种业发展;与黑龙江省建三江管理局签订合作备忘录,将建设规模达1000公顷的大型无人作业示范农场等多个优质项目。

老话说,民以食为天。在这其中,除却多元化的商业驱动,更多的是碧桂园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2020年,是碧桂园创立的第28个年头。

从佛山顺德到遍布全球的2000多个品质项目,从深耕三四线到一到五线全覆盖打造高质量住宅,从单一的地产业务到投入机器人与现代农业、将科技创新注入传统建筑业改造和农民生产力提升……

一路走来,碧桂园常变常新,从没有停下自我进化的脚步。

如今,世界已经走到了新的时代门口。回顾近十年来,全球范围内市值前十的公司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石油、银行等企业跌出前十,取而代之的是以亚马逊、谷歌、脸书、阿里为代表的新型企业。而这些新型企业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智能化、数字化。

再来看碧桂园的多元化布局,你会发现,它已经走在了这条通往未来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