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是个系统工程,投资和营销一体两面。

文/华商韬略 小新

  绿城将投资规模作为和营销并重的首要目标,究竟是何用意?

  针对这一现象,华商韬略从绿城的2019年现象出发,解读其现象背后的运作逻辑。

【1】绿城与他的“双目标”

  在房地产行业,绿城曾是一个传奇,以过硬的产品在行业内树立了品质标杆。同时,绿城的慢周转也被诟病多年。

  但是,2019年的绿城显得有些不一样。

  在业内,不论是碧恒万,还是一众中小房企,每年都会定下销售合同目标。即便是在低谷期,高喊着“活下去”的万科也会提出6300亿的回款目标。

  大家的目的其实都是相同的:要销售、要回款、要现金流。

  唯独绿城,在提2019年目标时,提出了销售合同和土储货值的双目标:2019年新增投资货值、销售金额各2000亿元。

  2018年,绿城全年合同销售金额仅1564亿元,增速放缓至6.9%,而当年绿城的销售目标是1600亿元。

  要实现2000亿的销售目标,绿城2019年至少要达到28%的增速。

  可2019年,地产业的日子并不好过。

  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前9个月合计发生415次房地产调控,刷新了历史纪录。融资越来越难,近500家地产企业相继破产。

  然而,在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绿城最终超额完成了销售目标。

  华商韬略认为,这可能与绿城设定的双目标有关。

【2】投资失衡,供货青黄不接

  2019年第一季度,绿城销售业绩不甚理想。1月销售金额67.4亿元,2月份销售金额66.3亿元,都在20名以外。

  “一季度很痛苦,简单说就是没货,没货卖就没营销、没回款。”绿城中国总裁张亚东一针见血。

  绿城的问题是:“粮仓没粮”。

  2019年上半年,绿城新开工项目449个,但竣工项目只有135个。很显然,绿城的业绩问题早在投资环节就已经出现了。

  有一段时间,张亚东说,他逢开会就批评投资。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过去,绿城拿地缺乏长期规划,加之现金流紧张,往往是一脚深一脚浅。

  据公开信息显示,2009年,销售额仅514亿的绿城就花了456亿拿地,并且还拿了不少三四五线城市的地块。到2011年行业低谷,那些三四五线城市的地块成了库存包袱,压得绿城喘不过气来,净资产负债率一度飙升至148.7%。

  危机解除后,绿城又变得谨小慎微。2015年,绿城新增土储面积仅251万平方米;2016年也只有228万平方米,尚不足半年项目建设用地,土储亏空在后面几年又成了绿城规模扩张的瓶颈。

  拿地缺乏节奏、不规律,还导致绿城上半年常常没货可卖。

  以2019年为例,上半年,绿城销售金额只有743亿元,下半年则接近1300亿元,销售节奏严重失衡。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投资滞后导致供货结构不均衡,最后再想靠营销力挽狂澜就很难了。

  反过来,如果拿地准、节奏好,再配合上绿城的产品品质,营销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房地产是个系统工程,投资和营销一体两面。简单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是没用的。

  碧桂园、融创等以营销见长的房企,哪一个不是在投资拿地环节就眼光独到、节奏均衡且储备雄厚。打好了基础,快速回款后马上再拿地,形成良性循环,才实现了快速的规模扩张。

【3】改革投拓,均衡销售结构

  意识到病根后,绿城开始对症下药。

  2019年,绿城开年便加速补仓。“今年拿地了,明年这个时候就不愁了,销售、回款、投资能力都会大大加强”。

  与此同时,绿城加强投拓体系建设,全方位提升投拓能力。

  绿城官网资料显示,在投资方向上,绿城坚定聚焦“5大城市群+15大核心城市”,一二线城市的土储货值占比从2015年的37%提高到了72%。

  在投资力度上,借助融资优势,2019年,绿城投销比达到1.43,2020年前两月拿地势头依然不减。

  在投资节奏上,改反周期拿地为全周期拿地,改机会性拿地为战略性拿地。2019年,绿城给投资线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将上下半年的投资节奏尽量调到五比五,以保证明年上半年供货的充足率。

  在投资方式上,一改过去严重依赖招拍挂的单一模式,加大收并购、勾地等比例。据了解,绿城2019年的79宗土地中,有40个来自非公开市场。

  “明年上下半年销售的均好性将会有初步改善,并在未来2-3年彻底改善”,张亚东在2019年8月的业绩发布会上说。

  补齐投资短板,从投资环节改善绿城的供货节奏,均衡销售结构,解决营销难题。这正是绿城敢于提出双目标的底气。

【4】搭建大运营,提升综合竞争力

  绿城在提速周转,但不是致力于高周转的公司。

  实际上,一贯坚守品质的绿城并不擅长高周转。

  据报道,2011年以前,绿城平均存货周转周期长达2200多天。也就是说,从拿地到卖房回款,要等足足6年。

  就如同张亚东所说,“绿城原来是个特长生,产品是长项。”但特长生总是存在明显的短板或不足。

  由此,2019年初,绿城提出要做一个“有特长且全面发展的优等生。”

  经过一年多的梳理和重构,绿城的整体运营力开始发生蝶变。

  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绿城的周转速度加快了。项目周期虽然没达到“5912”的目标,但已提升至5.3个月开工、9.8个月开盘、16个月资金回正。

  2019年下半年,绿城开始通过打造“绿城AI”大运营体系,强化运营管理能力。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各部门互动协同,着力提升归母净利润、净利率、周转效率等核心经营管理目标。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从投资到营销,各板块磨合度逐渐提升,绿城结转慢、建设周期长等痼疾将明显改善。

  据悉,绿城有个“七弦”理论,说的是各个管理条线要联动协奏。其实,地产是个系统性工程,从融资、投资到产品、服务、运营缺一不可。只有各环节协调发展,才能“琴瑟和鸣”,良性发展。

  未来,地产行业的竞争将进入全能时代,单纯依靠产品或营销等某一项特长很难形成真正的竞争力。

  那些偏科生或特长生也终究要像绿城一样迈向全面发展的轨道。

  改变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不得不变。

  这或许就是绿城2019年现象带给行业的启示。

  一一END一一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