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行业遇到危机时,才能甄别谁是最优质的资产。

本次疫情之下,海底捞异常的沉默,没有叫苦,也没有减薪。作为国内餐饮“大哥”级别企业,海底捞在休市仅仅9天后,门店营收损失+支付员工成本就超过了7亿元。

按照中信建投此前发布的研报预估,受本次疫情影响,海底捞2020年营收损失约为50.4亿元,净利润损失约为5.8亿。

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然后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成为行业龙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于海底捞来说,既是一次一次危,又是一次机。

生意有亏有赚,碰上大灾之年,只要能挺过去,后面还会有一片新天地。但是如果人心散了,那企业可能就真的悲剧了。且海底捞一直以家文化立足,所以本次疫情对海底捞也是一个考验。

张勇曾说过:“我们的价值观是双手改变命运,使命是双手改变命运,愿景还是双手改变命运。”

既然靠着双手改变命运,那么自然也会靠着双手渡过难关。

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也说过:“表面上疫情对大多数企业都带来很大的冲击,有大量的企业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问题,许多人的现金流都熬不过几个月。但优秀的头部的企业,其实都是在准备憋着劲抢反弹,一举扩大份额。回归到常识当中,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这个消费规模会不会因为一次疫情而改变,显然不会”。

2月22日,有媒体曾报道称,海底捞从中信银行北京分行和百信银行获得信贷资金21亿元。据悉,此次合作均为银行方主动接触,且双方自2月12号开始商谈贷款相关事宜。据海底捞方面反馈,第一笔8.1亿元放款资金已于2月19日到账。

一方面继续门店停业,另一方面海底捞开始进军半成品行业,此外海底捞还决定,采用自建工厂、OEM代加工以及与所在国供应链合作的多种方式,在半年内将供应链产能大幅度提高。

线上加生鲜和外卖,海底捞的商业版图开始逐渐呈现在大众面前。

有人不禁会问,海底捞走到今天到底凭借的是什么?

答案就是人心和待遇。大家肯定听说过海底捞“嫁妆”的说法,既如果是小区经理(大概管5家分店左右)走,给20万;大区经理走,送一家火锅店,大概800万。就算被竞争对手挖走,也照给。

在海底捞这二十多年的历史中,从海底捞拿走嫁妆的,只有三个人。

不仅如此,海底捞的薪酬也是远超同行的。据媒体统计,2018年,海底捞员工成本占总收入的比重是29.6%,人均员工成本7.26万元,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火锅20强中排行第二的呷哺呷哺的这一数字是4.45万元。

所以,后来再有人问张勇,创办海底捞究竟有什么战略眼光。张勇就回答道:“创办海底捞没什么战略眼光,我当时只想改变贫穷的命运,过得比一般人好一点而已”。

2018年9月,海底捞在港成功上市,截至目前,海底捞的总市值已经突破了1800亿港元。按照招股说明书显示,张勇夫妇持股约为70%左右。

此后,张勇以138亿美元的身价顶掉了蝉联十多年的新加坡首富,成为新首富。2019年10月,胡润百富榜发布,张勇夫妇以1200亿身价位列第9位。

作为创业故事,张勇算得上是成功的典范。踏踏实实一步一步从小事做起,最后滚雪球式的滚出了海底捞商业帝国;但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海底捞才刚刚登陆资本市场,从全国到全球,海底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