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高管跳槽互联网流量平台的步伐越来越快。今年以来,继效力友邦的蔡强投身微医之后,近期市场再传出效力众安的曾卓转投美团。从保险公司走向互联网公司,从线下走向线上,从行商再次转入“坐商”,保险大佬频频跨界跳槽互联网巨头,开展“流量保险布局”的背后,又蕴藏了怎样的深意?

人才大盘如流水,盘不动而水动。当数字化、流量化的商业模式运用推广于市场,人才流向也开始趋于互联网化。近日,有消息称,众安保险原高级副总裁兼健康险事业部总经理曾卓,加盟美团,负责美团保险板块的相关业务。

公开资料显示,曾卓此前担任过信美相互总精算师、副总经理、管理执行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并于2019年9月从信美相互转入众安,主要负责健康险板块。从传统险企转入互联网险企仅半年时间,再次“跨界跳转”的曾卓,这次又选择了时下火热的互联网巨头布局下的保险第三方平台。

两次职业方向“跳转”,加之此前多位传统险企高管转战保险第三方平台的事实,似乎在说明这场由流量引发的行业性“变革”正在网络化加速的时代落地、生根。

传统险企大佬跨界

流量平台潮落又潮起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渗透,网络化的生活、工作、消费模式正在影响着大千世界。从“坐商”到“行商”,再至如今的“坐商”,互联网化趋势已慢慢改变人们的日常行为。

频频跳圈的传统保险大佬,不断入局保险的互联网巨头,都在诉说传统保险的变革时代已来临。“流量为王”的当下,谁抓住“流量用户”,抢占“场景优势”,谁便获得了发展先机。而此次曾卓的工作变动也非保险圈“个例”。

2月29日,微医集团向全员发布的一则重要人事任命邮件称,蔡强将加盟微医,出任微医集团董事会副主席兼CFO,分管集团财务、投融资及保险事业群。

就在蔡强从友邦离职时,便有消息透露其下一步的计划——数字科技行业。“有可能入局互联网保险行业或与保险业高度相关的数字健康行业”成为行业对蔡强下一站的预判。随着微医任命消息的正式发布,这一行业性预测终落地。

据『A智慧保』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十位以上传统险企高管加入互联网保险第三方平台。其中包括来自国寿财险原副总裁的尹铭,2015年时加盟蚂蚁金服,如今担副总裁并负责保险业务板块;弘康人寿原总裁张科加盟轻松筹,担任轻松集团联席CEO;发家于人保财险的钟诚在创建安心保险之后,再度转战轻松筹,任轻松集团联席CEO等。

同样有着丰富的传统险企工作经验,同样从传统险企跨界而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互联网巨头伸出的橄榄枝已吸引了众多传统险企高管的加盟。随着互联网化生活方式的进一步演进,或许越来越多的传统保险人士会加入到互联网保险平台的大浪潮中。

从“产出端”到“中介端”

流量巨头或成高管 “香饽饽”

大约五年前,各路互联网平台大体完成了资本的积累。从阿里、腾讯、百度、京东到小米、苏宁、小米、携程、新浪、唯品会……越来越多高流量平台携用户、资金、渠道等独特资源进军保险领域。

作为保险中介领域中一只以互联网为基础,以流量为展业优势的“军团”,互联网保险平台正在借时代发展的力量,抢占更多话语权。

拿下保险销售、经纪、公估等专业保险中介牌照,入主保险公司股东名单,申请保险中介公司……一场渠道的突围战,乃至新生的中介力量正在崛起。

有资料显示

互联网保险销售渠道主要分为官方自营渠道和第三方渠道。从渠道的市场份额来看,第三方渠道占据互联网保险的主要保费收入来源。

- 资料来源于艾瑞报告 -

得益于互联网保险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在互联网保险整体保费增长疲软的背景下,通过第三方渠道的产生的保费在互联网财产险领域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相比于官方自营渠道,第三方网络平台拥有更多的用户场景。

另有数据显示,水滴保险商城2020年1月份公司新单年化保费收入突破10亿元,而2019年1月份仅为1.5亿元。近7倍的保费收入增长,或许已说明问题。

或许有人存在疑问,这场“跳槽大秀”为何选择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而不是互联网险企?

1

其实,对于互联网险企而言,依旧属于“产出端” 。相较于互联网巨头布局下的第三方平台而言,互联网险企的流量并未凸显优势,且自身产品依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第三方互联网平台。

2

此外,虽然供给端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增长迅速,但过高的固定成本及渠道费用使得其盈利问题凸显,加强自营渠道建设及科技输出仍然需要进一步突围。而渠道端形成第三方平台为主、官网为辅的格局,第三方平台逐渐发展出B2C、B2A、B2B2C等多种创新业务模式。

当互联网第三方平台的主导性地位更加明显时,保险公司的高管流动的方向也随之改变。

“流量”风险仍存

专业化升级难掩基础风险

当越来越多专业保险人士加入到互联网保险第三方平台时,这场用互联网思维构建的保险网销渠道,正在以越来越快的变现速度,触达发展目的。

尤其是在这场新冠疫情围剿下,互联网化的产业迎来发展契机。从电商到医疗健康,再至保险,无一不体现了拥抱互联网化后的巨大生存潜力。专业化+高流量+低成本+高速度”的运作模式在互联网巨头布局下的保险中逐步开展,越来越多的线下业务搬至线上。

但需要主要的是,由于保险产品所具有的低频、非刚需属性,单纯的流量模式并不能完全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转化率较低,获客成本并不低,保险公司的互联网业务并未达到理想预期。为此,依托于特定的互联网场景下的保障需求,才能够进一步激发用户的购买欲望。

同时,互联网化下的信息安全、产品售后等相关问题也逐步显现,越来越多的线上问题被发现、被提出。虽说互联网保险第三方平台的专业度随着越来越多保险专业人士的加入而增强,但基于互联网产生的风险性问题的存在,则是“流量巨头”的病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