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调皮电商 冯华魁

  关于疫情

  1、口罩从国内争议,变成国际争议

  近期,关于欧洲人不支持戴口罩的问题,引发了轩然大波,想必各位都从各种渠道了解到,欧洲和美国的主流意见是,没生病不需要戴口罩,我随便列两个截图:

  

  

  不只是奥巴马,特朗普也认为不用惊慌,不用戴口罩。

  1月底,国内疫情严峻的时候,有人就转述国外医生的建议,不用恐慌性戴口罩,我们还以为这是外国医生安慰我们呢,没想到,等到他们那边疫情逐渐严峻起来的时候,他们真的选择不戴口罩,而且,华人戴口罩,还有可能被教训。

  本来,我们以为,通过严格的全民戴口罩,国内防止了疫情的扩散,保护了自己,这几乎要成为我们控制疫情的重要经验;忽然来了一系列对照组,欧美诸国都不提倡戴口罩,现在的局势,就颇为有意思了:

  如果欧美诸国不主张戴口罩,却也能控制住疫情,那我们全民窝家隔离全民戴口罩来防控疫情,会不会显得过度防疫呢?

  但是,如果欧美诸国居然是因为不主张戴口罩而让疫情扩散无法控制,那他们的医学文明,是不是也太……你们自己想个词儿吧,我也不知道说啥好了。

  不管怎样,疫情之下的口罩之争,在一个多月以前,还是国内的纷争,现在变成了国际争议,究竟谁是正确的?可能未来一两个月就会揭晓,不过,不管谁是正确的,都是对全人类的一次医学文明教育,我们只能从实践中吸取智慧,没必要因为对错嘲笑或鄙视。

  二、关于疫情带来的影响

  2、报复性消费?还是报复性存款?

  半个月前,大家都在讨论报复性消费,上周,我们写了一篇关于报复性消费的文章,看起来并不乐观。

  这不,最近又被验证了。

  调皮电商有会员反馈说,今年天猫3.8节的效果,还没有去年三分之一。

  此言一出,引得大家纷纷响应,消费者似乎在家待傻了,没有啥消费冲动,除了刚需。

  可能很多人说,现在疫情还没结束,等下个月再说吧。

  其实,现在疫情虽然没有结束,但基本都复工了,我们联合办公区的人数,本周忽然暴增;此外,电商的命脉,快递也都复工了,但纯电商的用户人气,始终还没上来。

  线下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据媒体报道,一家四川三四线城市的奶茶店,在上周还有报复性反弹的迹象,但是本周忽然下降了,环比下降30%,还不如去年同期。

  看来,报复性消费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当大家迈出家门的那一刻,或许想喝奶茶,喝了几天,新鲜劲儿也就过去了。

  当然,现在是工作剧烈动荡期,房天下、车好多、优信、58等很多企业传出裁员与变相裁员的消息,涉及人数高达40%以上,有些公司甚至涉及全员,这种情况,恐怕会越来越多,奶茶属于休闲型消费,现在还不到休闲的时候啊。

  或许,报复性消费还没出现,就被以前过度消费给报复了——以前那么奢侈,现在大环境不好,还是节约点吧。

  于是,报复性消费还没到来就结束了,反而开始报复性存款了!

  3、盒马一斤黑猪排,120!

  最近,北京十里堡盒马的黑猪排,已经120一斤了!好猪肉真的吃不起了,年前年后,这个价格,翻倍不止吧。

  但是另一方面,江西一个县城,鸡蛋5块钱三斤,便宜极了,很多人开车去养殖场拉个十几箱,回小区四邻一分。

  不要以为你占到便宜了,养殖场的鸡蛋为啥这么便宜?因为鸡蛋运不出去,只能就地消化;另一方面,饲料运不进来,要杀鸡了。

  等下一茬再养起来,半年多过去了,所以,如果未来半年,鸡蛋鸡肉价格飙升,也不用惊讶。

  好在物流正在恢复,工厂正在复工,现在,只能祈祷一切尽快恢复,否则,可能报复性消费还没来,报复性物价就来了。

  4、西四环外一个4S店,五天卖了七辆车

  当然,没有报复性消费,不代表没有刚性消费需求。

  前几天去4S店修车,跟工作人员闲聊,前段时间有数据显示,2020年2月份,汽车销量下降92%,本来想问问他们这里的情况,看看他们是不是也搞直播自救,结果,听他说,从2月26号到3月2号,五天时间,卖了7辆车了,以前,一个月也卖不了几辆,这疫情期间,卖的反而更快,这还只是卖的比亚迪,还没算另一个展厅的吉利。

  出现这个销量,也有一个背景,北京小汽车摇号的放号时间是2月26号,所以一有车牌,消费者就迫不及待的买车去了,仅一家4S店销售就这么猛,全北京多少家卖车的店呢?

  越是疫情之下,越是更迫切的需要一辆自己的车,毕竟私家车的感染风险远低于公共交通。

  当然,车辆消费不是疫情压制后的爆发,而是政策压制的爆发,消费需求不是没有,而是被很多一刀切的政策给“宫”了。

  据说,北京正在研究以家庭为单位的汽车摇号政策,如果一结婚就能分配一个车牌;或者一生小孩,就分配一个车牌(这两个情形,对车的需求太高了),估计,疫情之后,消费不会萎缩了,还顺便带动了婚姻和生育率,同时带动郊区旅游和车后市场。

  还有北京房子的限购措施,也是没有人性啊,外地人只能买一套房,想换房自己先要搬个家,买了房子再搬进去,神奇的政策啊,估计制定政策的人都是两套房,不知道外地人的艰辛!抑制炒房的时候,把刚需和改善需求也给团灭,政策到底是为人服务的?还是为市场服务的?

  所以,我们不能指望报复性消费,只能指望结构性消费的调整,好在,国家似乎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3月4日的高层会议,也提到了这一点:

  

  若真能落实高层精神,结构性的报复性消费,还是可以期待的,当然,结构性消费,恐怕也算不上报复性消费了,而是补偿性消费。

  5、健身教练去送外卖

  估计,大家都看到了这个消息:

  

  健身教练,网约车司机大批量的转型做骑手,现在,这个活儿倒是非常抢手,一位武汉的朋友跟盒马小哥聊了一下,他们现在的收入情况:

  

  当然,这个只是参考,不代表有什么普遍性。

  

  看到这个收入,希望大家不要头脑发热啊!

  不过,骑手目前的收入一定是高于平时的,这毋庸置疑。

  这次疫情,让很多人的职业发生了变化,也让很多人的理念产生了改变,如果健身教练发现,做骑手更赚钱,他还愿意继续做健身教练吗?

  此刻,你是否也在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价值呢?

  三、关于企业应对疫后修复

  6、去春播上,买了西贝的料袋外卖

  西贝的自救果然很努力,我们竟然在春播这样一个生鲜电商平台上买到了西贝的大棒骨料袋,当然西贝自己的外卖平台上也有,但是因为在春播上有券,还是在春播下单了。

  这个跨界按说有点想不到,大家都以为餐饮要靠美团饿了么这种外卖平台来自救,实际上,餐饮业把自己的王牌产品做成冻品或者真空包装,走电商渠道,已经很成熟了,海底捞是做的最大的,在各大平台都有自己的零售产品。

  零售、餐饮、电商越来越融合了。

  前段时间,我们写了外卖平台与餐饮企业的矛盾爆发,美团佣金过高,餐饮企业怨声载道,很多人留言说,又没人逼着你去上美团,你可以不去啊。

  这话说的这么横,咱也不敢怼啊。真是扎心啊:

  

  不过仔细向来,这横话但也有几分道理,与其哀求或者到处哭着喊着打破美团垄断(具体是否垄断,还要看法律,不是大家说了算),不如多渠道运作,发展私域流量。

  

  

  当年没有外卖平台的时候,餐饮也不也活了几千年?现在有了外卖平台,难道还活不下去了?

  当然,餐饮业对外卖平台的依赖,其实也是多方面导致的,商户与平台之间的博弈也是很复杂的,如果一家餐饮公司非常依赖平台,这家餐饮一定是不好吃的,满足的也是那些对口味没要求只为填饱肚子的顾客。

  中餐的多样化和非标,其实应该可以养活更多个性化饭店,但是,很多餐饮企业为了规模,拼命走大众化路线,最终被平台“绑架”,到了现在的疫情困境中,更加依赖平台。

  离我办公地点很近的一个小餐馆,也就四张桌子吧,我隔三差五就去吃一次,他们家没有外卖(想点外卖,给店里打电话,然后自己找人去取),没有折扣,价格要比别的地方贵三分之一,但是做的好吃,老板娘是台湾人,饭菜做的都精致,口味独特,一个小小的酸黄瓜就让我想起来流口水。

  到她家吃饭,感觉吃的是饭,不是在填肚子。

  这样的小餐馆越多,这个社会的幸福感才更强吧。

  7、京东一季度10%的增长,阿里说负增长,说明了什么?

  前段时间,京东公布了2019年四季度的财报,阿里也公布了2020年3季度财报(其实都是指2019年最后一个季度),阿里在财报中公布下季度指引,由于受疫情影响,下一季度的营收有可能出现负增长。

  而京东给出的营收指引却说,他们可能会出现10%的增长,在疫情之下,这么大公司还能有增长,非常不容易。

  京东能获得增长,主要得益于他们的自营业务,在别的平台都因为快递停运无法送货的情况下,京东依靠自营物流,成为消费者的“救命”渠道之一,也是防疫物资运输的主力之一。

  不过,把京东在一季度的增长归功于自营,所以要多发展自营,可能不太妥当,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说,很多开放开放平台上的商家,入了京东的仓,受到的影响也很小,因为可以正常发货,入了京东的仓,就可以用京东物流,京东之所以在疫情之下还能保持增长,不是因为自营,而是因为物流。只要能接入京东物流,疫情之下,开放商家也能卖货。

  为了扩大品类,京东应该更多的吸引商家入仓——虽然对商家来说,有些不方便,但毕竟消费者的物流体验会更好——带来的服务性营收才能支撑未来的成长力。从财报看,京东2019年全年净服务收入662亿元,增长44.1%,远比自营的增长更快。

  另外,京东似乎也没有说因为自营在疫情下立功就加强自营,倒是外界不断传说自营的厉害,希望大家可别对自营,有啥误会啊!

  8、大家电卖不动?

  徐雷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说,现在,受疫情影响,大家电的表现不是太好,因为无法上门安装,但其实,需求还在,疫情结束后,应该很快就能恢复。

  大家电的确是影响很大,最近,一些线下家电连锁虽然开业了,但是没有客人逛。据说,有的店领导给导购下任务,每天要卖一万元。

  这可能就有点为难导购了。

  大家电的需求,肯定会有一小波爆发,因为在家憋久了,消费者发现好的电视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各种智能互动模式的电视,很重要;另外,搬家或者装修之后,也都需要换电视,这个需求不像网约车,2月不出门,3月出门再多,也不能把2月份的消费补回去,但是需要大家电的,2月不买3月不买,四五月差不多就该买了,包括冰箱,疫情之下,囤了那么多的菜,发现家里冰箱小了,想换大的,都有可能。

  但是,这些消费如何才能提前锁定呢?

  恒大卖房子的玩法值得借鉴,他们不是卖房子,而是通过分销锁定消费者,交5000定金,自己买可以挡4万,介绍他人买,不但反定金,还给佣金,实在不想买,还可以退。

  这一招实在是高,锁定刚需,发展客源,一个多月,就预定了1000多亿的销售额。

  这一招,我在之前的文章《有些抗疫促销已经走火入魔了》里也提到过,可以通过发展储值、会员等手段长期锁定消费者。

  一句话,这时候不能卖货,要卖会员。把销售流程分解,先做到最简单的一步,时机成熟再做完整销售。

  疫后恢复有一个过程,销售也有一个过程。

  9、做甲方也不容易

  我们有一位会员,是一个自热产品的创始人,前段时间去工厂跟老板喝酒,喝了八瓶啤酒,年前喝酒喝到胃吐血,没办法啊,这个时候,工厂三条生产线,只给开了一条,但是自热食品现在特别火,产品供不应求,他们公司内部,线下线下都在抢货,虽然是甲方,但也得想方设法让工厂复工,喝酒这事,少不了啊。

  疫情让供应链的节奏乱了,要么转不起来,要么满负荷运转,工厂干活的人,自然是哪里有活就去哪里,如果优质工人都去比较火的工厂,那现在开工不足的工厂未来必定受到影响。所以,供应链的节奏一旦打乱,再捋起来,是需要花时间的。

  尤其是,这些年柔性供应链的发展,让整个供应链咬的更紧,库存很少,看来,库存没有弹性,片面追求柔性,也是危害呢。

  10、中石化卖菜,靠谱吗?

  前段时间,中石化卖菜的事儿,惊掉了很多人的下巴,因为一铺开就是全国第一的网点数量。

  不得不说,这个跨界还是很有想象力的,只是后续会怎么样?我们不是太乐观。很简单的一个道理,现在蔬菜紧缺,能买到就不错了,所以在生鲜电商抢不到货的人,才会去中石化买菜,问题是,现在疫情进入尾声,除湖北外,蔬菜供应基本正常,还有什么必要去中石化买菜?

  中石化的菜又不能挑不能捡的,只能成箱购买,而且也只有菜,没有肉,没有其他食品,消费者最终还是要去超市或者生鲜电商平台去下单,想要什么就买什么,没必要去买一个不知道菜品与质量的“小黑盒”,这又不是抽奖!

  旅行社卖菜,中石化卖菜,其实都是短期自救行为,不符合正常的商业场景,短期自救还可以,不适合长期运作。

  

  疫情之下,这些小事,看起来很小,但影响还是很大的,对个人职业生涯,对公司业务调整,对供应链调整,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不过,不管如何,中国经济的长期大方向是非常光明的,随着复工复产以及中国人的勤劳努力,中国经济正在迸发新的活力!尤其,现在国外的疫情很严峻,是时候让我们反哺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