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水渐退、繁华逝去之后,网贷行业迎来了转型关键期。

 
怎么转?如何转?助贷成为一大方向。

特别是自2019年初,监管部门下发《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简称“175号文”),要求P2P网贷平台向网络小贷公司、助贷或为持牌资产管理机构导流转型后,发展助贷业务似乎成为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近期,小赢科技、拍拍贷、360金融、51信用卡等各大上市互联网金融机构陆续披露了其2019年二季度财报。从其所披露的数据可以看到,获取持牌金融机构资金做助贷业务已经成为了大家不约而同的发展路径。
 

01

助贷驶向快车道
机构资金占比大幅上涨
从已发布中报的几家互金机构数据来看,截至2019年二季度,小赢科技(NYSE:XYF)助贷规模为27.2亿元,机构资金占比26.7%;拍拍贷(NYSE:PPDF)助贷规模为95.04亿元,机构资金占比为44.8%;360金融(Nasdaq:QFIN)助贷规模为411.2亿元,机构资金占比为85%;51信用卡助贷规模为48.3亿元,机构资金占比为50.5%。
 

公司名称
2019Q2助贷规模(亿元)
2019Q2机构资金占比
小赢科技
27.2
26.7%
拍拍贷
95.04
44.8%
360金融
411.2
85%
51信用卡
48.3
50.5%

小赢科技总裁成少勇针对助贷业务发展情况表示,小赢科技正在扩大投资者收购渠道,包括银行、信托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加强融资成本优势和多元化资金来源。此外,将通过与更多平台合作扩大借款人收购渠道和客户群,加速业务增长。
此外,拍拍贷以及360金融等机构也都在财报中表示,此后会继续扩大金融机构合作伙伴的数量,并在此基础上将资金结构进一步多元化。而51信用卡也表示,预计未来信贷撮合业务中机构资金的占比还将继续提升。 
很显然,助贷业务规模和助贷资金来源成了互联网金融平台之间的助贷业务竞争的重头戏。
“因为相比个人投资者,金融机构资金供应的稳定性更高,资金需求量也更大。增加非个人投资者的资金供应占比将有助于企业抵御因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未知风险。”成少勇表示。
 
02
如此备受热捧的背后
助贷到底助什么?
 
首先从定义来看,广义上来说,助贷包括导流和狭义助贷。嘉银金科研究院认为,如果仅仅是推荐借款人,那就属于导流。狭义助贷是需要完成获客,并进行初步的风控,最后将合格借款人推荐给贷款平台,同时还提供贷后管理等环节的服务,并非是单纯的导流。从监管来看,原则上持牌金融机构不得将核心风控外包。
 
而助贷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是基于潜在的市场需求。
 
“当下以技术见长的金融科技机构,与在监管把控、资金方面具有雄厚天然优势的传统金融机构合作的意愿正在不断加强。如能将这些优势和前者在客户服务、反欺诈和信用审核等方面的长处结合起来,会进一步提升传统金融机构在数字金融方面的业务能力和全流程的业务平衡能力,进而进一步提升其普惠金融的供给能力,对新的经济业态和增长方式增添新的助力。”成少勇表示。
 
然而,需要关注的是,虽然报表上来看,助贷规模有着持续扩大之势,但从现实来看,随着越来越多玩家的涌入,想要从助贷业务中持续获取高额利润则将成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课题。

从客户导流层面来讲,助贷机构将借款人筛选给持牌金融机构之后,该借款人往往直接被转化为对应持牌金融机构的长期客户,而助贷机构获客后从中只能收取“一次性服务费”。

从另一层面来讲,任何一个行业都会出现“马太效应”,在助贷行业,同样如此,规模较小的必然较受冷落。

嘉银金科研究员认为,在整个助贷模式中,规模较小的助贷机构地位较为被动,不具备很强的议价能力,需要支付资金成本、场景的运营成本,还有一部分风险成本,利润空间也会被压缩。不过,对于一些类似小赢科技、360金融等大助贷机构来说,在资金方选择上可以更加主动。

从上述几家机构财报披露的数据来看,机构资金是一个关键。但是,此机构到哪是哪类机构?其实也是一个可以衡量助贷公司综合实力的地方。

一般来说,银行、消费金融、互联网小贷、信托等持牌金融机构都是助贷业务的资金方,但是,具体来看其资金成本和相应要求却是不同的:银行的资金成本相对较低,但要求较高,需要助贷机构自担风险;而消费金融机构资金、信托公司资金对借款人的要求较低,但成本相对较高。

“目前,随着P2P平台转型助贷业务的步伐逐步加速,相关监管政策也急需完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相应的监管工具也愈发齐全,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一些问题存在。很多网贷平台为了加速分食助贷这块蛋糕,仍然会与部分银行信托机构签订坏账兜底的抽屉协议,这也是监管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业内人士表示。

“同时,助贷行业也要在客户逐步下沉(即找到一些银行认为风险较高的借款人而不愿截走)与风控管理间找到平衡点,这也是助贷业务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解决的新问题。”

 
03
回归科技价值
真正用技术驱动金融业发展

从助贷的模式可以看到,其所提供支持除了导流,就是科技能力的输出。

上述几家机构的财报中表示,鉴于公司科技能力的提升,其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也在快速增加。
 
其中,51信用卡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51信用卡与多家银行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另外,根据半年报披露的数据,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与51信用卡陆续合作,达成了更加深度的“流量+科技”的全面合作。截至目前,51信用卡已与超过100家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达成合作伙伴关系。

所以,助贷是否等同于金融科技?对此,网贷之家专栏作家毕研广表示,根据央行近日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到的相关方向上看,助贷确实也在解决个人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且很多助贷公司衍生出来的形式并非只是“放贷”,而是“场景金融”或者消费金融。但是,如果单纯的去做导流或者是助贷业务,技术含量确实不高,任何拥有大量流量的互联网公司都能够实现。

另外,对于助贷公司来说也要面临来自传统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子公司的竞争,央行《规划》的内容也充分证明了这点。

“在此背景下,未来随着零售业务规模的不断增长,一些持牌金融机构可能会选择自建技术团队,自建互联网零售业务系统,而不仅仅是做一个资金的提供方。对助贷机构来说,将来场景、流量、科技能力、股东背景等综合实力强的平台才能更占优势。”嘉银研究院表示。
 
毕研广也指出,如何用技术打通整个贷款业务环节是助贷公司未来要面对的问题。很少有助贷公司拥有自己的风控、贷后技术,如果互联网金融转型做助贷,那只是业务形式上的转变,如果拥有自主研发的技术、自主研发的整个产业链应用技术,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科技,才是以技术驱动金融行业的发展。
 
鉴于此,小赢科技总裁成少勇也表示,助贷机构接下来要想活下去且活得好,就得在坚持合规的基础上兼具以下几方面:获取优质资产的能力、精准的风控能力、高效的运营能力,以及良好的市场口碑。只有将四者结合,才能够保证经营模式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