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尽头,是太空?
AI的尽头,是太空……想想科技也是今年最大功臣了,从权益市场的变化来看,除去6-8月份的股、债驱动主线是TS预期缓解外,大部分时间,市场都是科技产业主导。

一轮牛市主线是不会轻易变化的,但主线也不意味着一直涨。只能先慢慢等。
不过最近在看资料的时候,发现另外一个好玩的点,就是AI的叙事已经逐步推演到了太空。
感性上觉得好离谱,但细想又有一些合理性,就和奥特曼在节目里面说,AI 的未来,更多地需要能源上的突破,订购的 AI 芯片太多,配套的数据中心和电力跟不上也是白搭。
这会海外大佬都在行动,准备去太空“卡位”:
马斯克说只需扩展星链V3卫星,就能构建太空数据中心;Google启动 Project Suncatcher,打算把自己的算力都放到太空;
贝佐斯预言千兆瓦级设施将在10至20年内升空等。
今年8月份,特朗普甚至签署了《促进商业航天工业竞争》行政令,旨在简化监管程序,建立竞争性发射市场,提升商业航天发射频次
而10月份,在我们的十五五规划中,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也首次被提及。
虽然“AI的尽头,是太空”看起来有点像是玩笑话,但无论是大佬还是国家之前,却真的认真起来了。
毕竟太空近地轨道的“黄金地段”就那么大,能有先手优势的,就相当于能“永久性”的抢到位置,掌握太空通信的主导权,这对经济和军事,都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所以现在说的是“航天强国”而不是“航天航空强国”(注:航天主要是指大气层外的,如火箭、卫星等,航空则主要是大气层内飞行的,如无人机、战斗机、C919大飞机等)那么指向性还是比较明确的:
在未来的5年内,我们也需要加快航天发展,尽可能多的将卫星发射到太空,提高太空占有率,占领“制空权”。
以后军事实力特别是航天实力,也会成为国家之间博弈的暗线。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航天强国”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那么以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或将率先爆发,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卫星应用等领域有望逐步进入业绩兑现期。
找了一下相关标的,目前资金涌入比较多的是和国证商用卫星通信产业指数挂钩的卫星ETF(159206),从8月初至今,场内流动份额翻了10倍!

看了一眼这只产品跟踪的国证卫星通信指数,截至2025年10月31日,前十大重仓股如下所示:
有几点还挺有意思的:
第一、国证商用卫星通信指数65%权重聚焦卫星制造,相对中证卫星产业指数这类涵盖了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制造及卫星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的指数来说,国证商用卫星通信指数毫无疑问是卫星产业含量更高的。
而且在指数编制方案中,提到成分股的行业不仅涉及商用卫星的制造、发射、运营,还涉及通信服务等。
也就是说,这只指数并不是一个常规意义上的细分行业指数,反而具有较为丰富的行业贝塔收益来源。
我也整理了一下国证卫星通信指数相对中证卫星产业指数的表现,4月7日至今,国证卫星通信指数跑赢了中证卫星产业指数近10%。

第二、指数加权市值相对偏低。
大部分指数,无论是宽基指数还是行业指数,基本遵循市值越高,权重越高的特点。
但是国证卫星通信指数中,第一大重仓股的市值为380亿左右,而第六大重仓股,市值反而超过1700亿。
这也是指数的一个小设计,指数在编制方案中明确提出商用卫星制造和商用卫星发射相关领域的样本,单一权重不超过15%,其他领域单一样本权重不超过3%。
所以,我们能看到,一些通信行业的个股,虽然市值高,但权重却相对低一些。
这种设计也能确保指数对于航天领域的专注度。
经历过这些年的市场,相信大家也能逐渐意识到,政策对于A股的重要性。
就像今年的科技行情,因为政策的大力支持,所以即便有些赛道的估值已经很高了,但是依然有很强的赚钱效应。
相比之下,航天、卫星这些概念,一个是刚刚提出的,有很强的预期差。
另一个是市场的认知,资金对这些标的的发掘,都处于一个相对早期的位置。所以,如果大家不知道现在该配置哪些东西,有点迷茫,那不妨多看看卫星ETF(159206)这类产品。
有政策的大力支持,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
来源:公众号硬核姬的碎碎念
本文同壁获得授权转载及分发至第三方平台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