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文华

编辑 | 闪电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在明确“AI驱动,公共云优先”战略3个月后,阿里云给出了“战略性”降价的答卷。

2月29日,阿里云2024年度战略发布会上,阿里云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宣布,其全线下调云产品官网售价,平均降价幅度超过20%,最高降幅达55%。“阿里云降价并非短期市场竞争行为,而是一个长期战略选择,这是公共云的商业模式决定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行业人士称,原来高大上的云市场也有“价格战”。

大模型时代、云成为基础设施的当下,阿里云为何有此举动?对行业的影响几何?

1、“战略性”降价的三大特征

发布会上,刘伟光介绍,这是阿里历史上最大力度的一次降价,无论是产品类型、规格等,均为历年最多,且覆盖云服务器、云存储、云数据库这三大核心产品线,降价幅度也远超以往。

“不可能海鲜不打折、酒水不打折、主食不打折,招牌菜不打折,只有萝卜青菜打折。”刘伟光现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调侃何为“真降价”。

紧接着,他为本次降价总结了三大特征:一是参与产品最多,实现最全覆盖;二是受益用户群体最广;三是首次新老客户同价。

具体来看。产品层面,阿里云此次降价涉及产品超过100款、500多个产品规格,都是云上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核心产品,其中云服务器ECS最高降36%、对象存储OSS最高降55%、云数据库RDS最高降40%。降价后,阿里云核心产品价格都击穿了全网最低价。

以高性价比首选的ARM架构(不含系统盘、网络)为例,以前购买2c4g一年的费用是1526元,降价后仅需1147元/年,降价24%;以前,1TB预留空间五年版的价格为948元/年,此次降价后低至427元/年,降幅达到55%;对象存储OSS标准存储-本地冗余则从0.12/GB/月降至0.09/GB/月。

其次,阿里云此次降价采用官网直降的形式,对所有客户均适用。新价格于2024年2月29日当日起生效,所有客户可以在阿里云官网上直接按照新的价格在线下单。

据称,此次阿里云的降价力度远超过了阿里云历次降价活动,降价产品范围也直接覆盖数百万量级的企业和开发者。

最后是新老客户同价。“这次降价直接命中的企业客户群达到数百万量级,阿里云的存量客户可以在续费时直接打八折。”阿里云副总裁、公众沟通部总经理张启表示。

2、意在推动国内公有云普惠落地

事实上,这并不是阿里云首次推出降价行动。

2023年4月26日,阿里云在2023阿里云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史上最大规模降价,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至50%,存储产品最高降幅达50%。价格调整将于5月7日生效。到了今年,其降价的幅度更大、所涉及的范围更广。

但降价并非“价格战”,而是行业走向成熟和普惠的标志。

一直以来,云计算给外界的印象是贵。事实也确实如此,在行业发展初期,由于还未形成规模效应,厂商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很多企业只能望云兴叹。

但行业历经发展多年,这样的痛点正在被消解。以阿里云为例,公开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阿里云也将计算成本降低了80%,存储成本下降了近90%。

对企业来讲,同样是用云,他们往往会选择市场排名靠前、规模效应更大的合作伙伴。因为云计算是一个具备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的商业模式。从全球云计算巨头的发展历程和商业逻辑来看,云计算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用户规模的扩大,将倒逼整个供应链技术不断进步。

作为亚洲最大的云服务商,阿里云为数百万客户提供一个可复用的全球云计算网络和资源池,客户越多,供应链采购成本、均摊研发成本和资源闲置成本就能不断降低。“因此,用阿里云的客户越多,规模越大,云的价格就会越便宜。”刘伟光表示,阿里云不会做违背商业逻辑的事情。

阿里2024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数据可以佐证这一观点。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阿里云季度营收增长3%至280.66亿元,经调整EBITA(息税前利润)猛增86%至23.64亿元,创财年新高。

这份财报发布后,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介绍,集团最高优先级是让电商和云计算两大核心业务重燃增长动力。而在云计算方面,未来一年将聚集资源,开发公共云产品。

有了集团定调,阿里云的规模化开始加速。短期看,此次大规模降价可能会对利润造成短期影响,但这是阿里云铺开规模的重要一步,也是阿里云进一步提升市场渗透率、加速公共云普惠的重要一步。

“随着阿里云规模效应的持续扩大,技术的红利就会持续被释放出来回馈客户。”刘伟光在发布会现场表示,阿里云希望通过此次大规模降价,让更多企业用上先进的公共云服务,加速云计算在中国各行各业的普及和发展。

3、再推市场一把

在国际数字化市场上,衡量一个市场成熟与否的标准,通常是云在IT支出中的占比。而衡量一个企业云转型速度的标准则是云收入的占比。因为公有云拥有更高的算力利用效率、更开放的软件生态,因此能够帮助用户实现更敏捷的开发更持续性迭代。

基于这一洞察,刘伟光认为,未来,技术创新通常会在公共云上先诞生。

但在如此重要的公有云市场上,目前中国厂商并未站到最有利的地形。中国信通院2022年数据显示,美国算力结构中,公共云的占比超过60%,欧洲超过50%,与之相比,中国仅有28%。

对此,张启认为:“我们和美国有近一倍的差距,意味着大部分市场还处于自持自建的IDC或IDC托管的形态。线下IDC的运行效率和公共云相比有6倍的差距,最终导致我国整体的算力效率跟全世界成熟的市场拉开很大差距。”

也因此,与美国等市场相比,中国的IT资产自持模式使得企业在转向云计算时,面临着更多的技术和成本挑战。

刘伟光坦言:“过去三年,云计算的渗透程度从24%增长至29%,这个数字意味着,中国大部分传统企业、中小企业并没有完整或尝试拥抱云,云计算在中国发展十余年,多数行业仍处于用云的起步阶段。”

在此背景下,阿里云开始加快推进“AI驱动、公共云优先”战略可谓恰适其时。

回顾这一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不难看出阿里云对于公有云的重视。2023年云栖大会主题回归“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把舞台交给了客户。在随后的财报会上,阿里管理层首次明确了阿里云“AI驱动、公共云优先”的战略。为此,阿里云需要全新的组织架构来适应新战略,公共云业务事业部、政企事业部、海外业务事业部应运而生。

在「界面新闻·子弹财经」看来,公共云优先意味着阿里云将进一步加大公共云技术和市场投入,因此,此次的降价行动,也在意料之中。更为重要的是,阿里云此次击穿行业底价的行为,对于提升公共云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公共云是先进生产力,是代表未来的,我们希望更多企业加速拥抱公共云,不只有互联网行业,还有传统企业、IT自持的企业、创新创业企业、中小企业。”刘伟光表达了自己对阿里云未来发展的期许。

在发布会现场,刘伟光用四分之三的时间讲述阿里云对市场的洞察。阿里云认为,互联网市场的“上云”已能看到天花板,下一步互联网企业的应用焦点,一是以大模型应用重构的深度用云市场,上云仍是主旋律,阿里云需要创造契机再推市场一把。

“曾经,云是IT的一部分;现在,IT是云的一部分。未来,创新的AI应用一定会优先诞生在云上,优秀的应用软件一定会优先诞生在云上,云计算一定是企业和开发者的首选。”刘伟光对于云市场的未来发展非常看好。

4、结语

技术上,阿里云是中国唯一自研云计算操作系统的企业,十多年来持续投入软硬件一体化的技术研发,进一步降低算力单位成本;规模上,阿里云是亚太规模第一,全球规模第三的云厂商。它的一举一动,对于行业的前发方向,举足轻重。

随着新一轮降价战略的实施,阿里云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而这,恰恰是行业领军企业应有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