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量化基金成了众矢之的。

2月20日,深交所和上交所陆续发布公告称,19日,宁波灵均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宁波灵均”)在极短的时间内,卖出深市股票合计13.72亿元和沪市股票合计11.95亿元,影响了正常交易秩序,构成异常交易行为,从20日到22日限制宁波灵均买卖交易所所有股票,并公开谴责。

同日,灵均投资向投资人致歉,其发布的策略运作情况说明显示,2024年春节前两周时间,市场短期经历了巨大的波动与前所未有的挑战,雪球的敲入、短期的风格极致反转以及基差的急速收敛等轮番上演,在短期非正常的市场环境中,灵均投资模型遭遇到了重大的冲击。

灵均投资称,从节后开盘来看,市场基本恢复正常,会继续加强模型迭代,增强股票预测能力,做好策略收益与风险的平衡。

宁波灵均,该不该死?

消息一出,股吧上的网友立刻沸腾了。

“严惩重罚这家量化交易的缺德公司!”

“在国家大力挽救股市情况下,还在做空,这种构机坏到流脓了。”

“彻底禁止量化交易!”

公开资料显示,灵均投资成立于2014年6月底,注册地在宁波,在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设有办公场所。公司现管理规模超600亿人民币,是国内量化资管规模最大的机构之一。

据统计,灵均投资的在管产品高达790只,全职员工人数为185人。董事长蔡枚杰,曾就职于中金公司、鹏华基金、浙商基金;首席投资官马志宇,斯坦福大学金融数学与电子工程专业双硕士,曾供职于千禧年基金旗下世坤投资。

量化机构最近的表现颇受市场关注。据悉,量化大厂的自营和DMA产品加杠杆做多微盘股,配以对冲中证500股指期货。然而2月5日至2月8日兔年的最后四个交易日,小微盘流动性危机爆发,中证500指数和中证1000指数大幅反弹,剪刀差达到极致,成份股之外的全市场个股暴跌和成分股暴拉形成了冰火两重天。

对于量化圈而言,堪称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地震。量化私募净值出现大幅下跌,不少产品最后一周的负超额收益超过10%,甚至近20%,创下史上最大回撤。开工以来,已有多家百亿私募发布产品运行说明,复盘和反思此次事件并向投资者致歉。

在跟投资人道歉的信里面,灵均投资反思,此轮回撤主要是中证500、中证1000成份股内配置不足导致,后续会重点提升成份股内的模型预测水平,目前模型整体风控收紧,多头端各项风控指标已经调整到了0.3个标准差之内。

据业内人士对灵均投资500指增产品模型持股特征情况的分析:作为一个500指增产品,在危机以前,一直到2月2日,中证500的成分股占比一直都处于30%左右。但是到2月8日危机临近结束,500成分股的比例飙升到了80%,同时微盘股(表中的其他)全部踢掉了,比例为0%。

而在年前的微盘股危机中,涨幅最大的就是中证500。也就是说,灵均投资在危机中优化策略,把仓位都加到了涨幅最大的500上面,舍弃了中证2000和微盘股。

“在危机中调整策略,放弃表现不好的,追进表现好的,这是投资草台班子的最典型特征。这种操作,跟主动基金公司和跟普通股民的追涨杀跌毫无区别。”上述人士称。

另有投资人认为,“表面上看,交易所处罚宁波灵均是因为异常交易,做空市场。深层次看,灵均最近交易策略是跟国家队资金做对手盘,而且已经多次被深交所监察到交易异常却置若罔闻,触怒了天威。”

也有观点认为,微盘交易过于拥挤的贪婪自然应当受到惩罚。但粗暴行政干预,通过“拉抬ETF+禁止卖出”的定向组合拳在三个交易日里拉爆了所有规模以上量化策略的核心策略,造成了令人眩目的跌速。这其实是一场彻底的人祸。

监管再出“组合拳”

2月20日,据沪深交易所网站,量化交易报告制度平稳落地。下阶段,沪深交易所将从制度端、准入端、交易端、信息端、机构端等综合施策,持续加强对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的监测分析,并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将北向投资者量化交易纳入报告范围。

这是沪深交易所首次针对量化交易集中推出系列监管举措,亮明了监管态度,体现出监管部门加强量化交易监管、维护市场稳定的决心。后续,相关量化交易监管举措将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并充分加强跟市场各类投资者沟通交流,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规范量化交易,维护市场稳定运行。

去年9月1日,沪深交易所发布了《关于股票程序化交易报告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加强程序化交易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建立起针对量化交易的专门报告制度和相应监管安排,于2023年10月9日正式实施,目前上述制度已平稳落地。

过去几年,国内量化私募行业迎来了一轮爆发式的增长,规模快速飙升,吸引了一批海外和国内的顶级学霸加入其中,这也推动了国内量化行业的快速崛起,但同时行业竞争也在加剧。最新规模统计显示,一线机构的门槛落在200亿元以上。如果要进入超一流(前四名),规模不可小于600亿元。

截至2023年9月末,总计有33家量化机构是百亿私募。头部“四大天王”:幻方量化、九坤投资、明汯投资和灵均投资,这四家机构资管规模均超过600亿元,且成立时间均有十年。此外,诚奇资产、衍复投资、金锝资产这三家机构长期盘踞在400-600亿元阵营。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高频量价赛道逐步拥挤,在中证500指数见顶的背景下,头部量化私募出现了一轮大面积回撤,不少私募开始封盘控规模并迭代策略。进入2023年,除了中证1000以外,量化的整体超额都在减弱。

统计2023年百亿量化管理人表现,超额表现最好的量化管理人分别是宽德、九坤、衍复、因诺和世纪前沿,超额做到了16%+。

相比之下,致远、念空、思勰、灵均的管理人表现则令人唏嘘。其中,思勰是2022年超额王者,但是2023年却落到最后一梯队,灵均也是之前2022年表现很好,但是2023年业绩变脸,甚至少了10%超额。

在行业人士看来,量化投资作为一种工具,其发展和应用应更加注重与市场的和谐共生,而不是单纯追求短期的超额收益。量化私募需要加强独立思考,为市场提供差异化的超额来源。

第一,量化应更加回归投资本源,而不是各种短期主义的套利;第二,量化更加深度研究基本面,而不是只看量价,不看公司质地、流动性、估值等;第三,量化会探索新的超额来源,用高科技投高科技,更加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

鲁迅先生真有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大大小小的量化私募,未来命运的分野,也将取决于每一场危机里的表现和每一次危机后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