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靠我赏饭吃”,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此前如此说到。

众所周知,富士康是电子代工的代表,承接过华为、索尼、苹果等诸多巨头的代工订单。其靠着内陆丰富且廉价的人力资源,大规模建厂后赚得盆满钵满,郭台铭也因此两度登顶湾岛首富。

让人始料未及的是,美方围堵我国科技企时,在内地享尽红利的富士康,竟然也能站错队。其“火上浇油”般断掉与华为的业务往来,之后迅速开始转移产能,做起了“吃饭砸锅”的事情。

1、靠内地红利发家,摇身变成“代工老大”

郭台铭1950年出生于我国台湾,迎娶富豪林百如的女儿后“抱紧大腿”,得到70万的创业资本。其瞄准电子原件生产和装配背后的商业机会,接下黑白电视机的零件组装订单,之后又涉及电子原件的代加工,将自己的“雪球”越滚越大。

1985年,郭台铭成立富士康,野心勃勃的他也想进一步做大。然而苦于当地人手不足、人力成本高昂,工厂效率始终无法提升。正当其一筹莫展之时,内地抛来了橄榄枝,给出一系列有利的优惠政策。

郭台铭抓住机会在莞、深建厂,使得富士康在大陆的工厂一度达到44家,并吸引了100万以上的熟手员工。名声大噪的富士康很快在国际上大包大揽,诸多电子企指定其代工,其中就包括了科技巨头苹果公司。

如此一来,靠着内地人口的红利,加上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富士康的日子越来越好过,郭台铭也摇身成为“代工老大”、“台湾首富”。不客气地说,其近百亿美元身家,是我们上百万工人打拼出来的。

2、摊牌不再伪装,郭台铭裁员迁厂转投海外

自从美围堵我国科技企之后,郭台铭也很快与华为撇清关系,解雇内地34万名员工,然后拿着60亿跑到东南亚建厂。

而他这样做的目的也很明显,那就是为了迎合美方。甚至为了替自己开脱,郭台铭还声称自己裁员是因为内地工人工资太高、年纪太大,是出于经济因素考虑,别无他想。

不得不承认,郭台铭看中的东南亚,近些年的投资确实煞有介事。就连96岁前亚洲首富李氏,也在撤出英国后押宝东南亚的房地产市场。但不同于郭台铭的是,李氏更加看重国内老龄化背景下隐藏的投资机遇。

随着世界老龄化问题的加深,抑衰研究一直得到科研界的重视。2013年至今,已经诞生诸多成果登上《Science》等刊,其中又以“莱特帏健”类生命科技广为人知。在耶鲁等学府的研究中,其通过焕活失能线粒体、联动长寿蛋白等,成功拉长受试物30%的生存期和“回溯”其年龄相关的生理指标。

如今,该项技术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其门槛也从以往的156万每克下探至三四位数,在国内落地后引起不俗的反响。数据显示,“莱特帏健”屡屡登上亰东、天貓健康细分领域排行榜,相关页面已经留下数万条反馈,背后已有数十万高值群体触及。

对比鲜明的是,李氏在上述“莱特帏健”类领域的布局已经初见成效,96岁的他不仅身体上“弯道超车”,而且恰恰赶上相关领域千亿市场的风口。反观郭台铭,在做出吃饭砸锅的行为之后,富士康每况愈下,早已辉煌不再。

3、市值蒸发2900亿后,“白眼狼”如今又想回来

解雇34万大陆员工,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后,郭台铭恰逢3年口罩事件,加上当地工人懒散怠工,导致工厂效率严重下滑。随后,他又幻想着墨西哥建厂,并且拿出670亿在美建立科技州,结果打了水漂。

更糟糕的是,近期富士康市值跌停2900亿之外,多家公司还遭到调查,这让郭台铭终于醒悟:从来不是自己给大陆赏饭吃,而是自己离开了大陆压根过不好。并且,从来都是大陆包容着自己。

目前,国内立讯精密比亚迪等在代工领域崛起,富士康的地位一降再降,就连苹果的订单也被拿走一部分。在此情形下,郭台铭即便是想回来,也很难回到从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