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周刊 特约 | 王晓明

2021年开年,以公募为代表的南下资金大举流入香港市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配置港股市值达6359.05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43.91%,占净值比达3%,较2020年末提升0.73%。

布局核心龙头仍是大势所趋

根据一季报,781只可投向港股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的港股持仓市值规模为4210亿人民币,较2020年底的2773亿增长了52%,港股投资规模占股票持仓占比也从2020年底的23.7%提升至28.3%。另外,公募港股持仓在整体南向资金中的占比也在提升,主动权益类基金的港股持仓规模占到整体沪港通南向2.1万亿人民币的20.05%,较2020年底的15.7%提升4.35个百分点。

相比港股通南向资金整体,公募基金更加偏好新经济板块,且这一比例近年来持续抬升。从重仓持股看,在所有权益类基金中,持股市值最高的前十大个股分别为腾讯、美团、香港交易所、小米、中国移动、药明生物、舜宇光学科技、安踏体育、华润啤酒和碧桂园服务,较2020年底前10只重仓股变化不大。从持股集中度看,一季度公募基金前10只港股重仓股持股市值占港股市值的71%,较2020年底的76%有所降低。

腾讯和美团仍然是一季度基金增持最多的两只股票,目前持有两只个股的基金分别有516只和201只,腾讯一季度增持的市值达到了583.9亿元。港股龙头公司被公募基金普遍持有,这也体现了港股优质龙头公司的吸引力。但是即便公募整体加仓,南方景气驱动等次新基金在一季度也大幅增持腾讯等互联网龙头,这些代表新经济的行业仍然有受到负面冲击的可能。

一方面,互联网监管虽然在反垄断层面开始出现落地信号,但在信息安全、金融业务方面尚未有确切信号。4月2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对美团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互联网一旦与传统产业融合形成平台经济,就会涉及到小企业利益,就会面临强监管,面临的反垄断限制也会成为一个常态。另一方面,香港上调印花税,市场在前期持续回落的背景下,难以在短期快速积聚积极情绪,港股互联网板块可能还将面临较大的波动。

多元化布局趋势

加速布局稀缺板块

从持仓变动看,除了腾讯、美团,公募持仓对中国移动、香港交易所、碧桂园服务等增持市值最多,也是港股通南下资金买入最为活跃的个股。值得注意的是以碧桂园服务为代表的物业股被更多公募关注,前海开源沪港深蓝筹、前海开源沪港深价值蓝筹等基金将碧桂园服务列为第一大重仓,淳厚信睿核心精选持有15%左右的物业板块,从逻辑上看,每一个小区的物业管理都是垄断经营的,而且很大程度上是永续性生意,管理面积的不断累积、增值服务的不断增加带来持续的现金流。无论是基础物管还是社区增值服务,当前仍处快速发展阶段;受制于资源禀赋差异,各家物企发展将存在差异,在增值服务各细分领域率先发力的综合性龙头具备规模和资金优势。

实际上,中国移动的投资思路也和物业板块有一定类似,在传统业务增长相对乏力的背景下,运营商加大政企市场拓展力度,发展产业互联网等新兴业务。而这部分业务的重点来自一旦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客户,形成了规模效应,就能和个人市场一样获得非常稳定的收入。

由此可见,在一季度过山车般的行情中,港股对公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公募对港股配置力度进一步加大的背景下,公募也并没有死守过去一两年的新经济龙头的配置模式,逐渐开始在多个角度布局港股,首先优质互联网及科技新经济龙头公司仍然是标配,其次,港股大幅折价、估值偏低、基本面稳健或改善的金融、地产公司也是在波动率加大的市场中更显稳健。

往后看,在近期美国监管政策收紧,同时AH市场上市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未来中概股回归或进一步加速。新经济公司在港股大放异彩、新兴的医疗健康及生物科技不断壮大、中概股归港上市,但是投资基金的时候,目光也可不局限于这类企业,传统企业或者具备特色的公司同样可以纳入备选。

(本文已刊发于4月24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