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中国最大的社交筹款平台——水滴公司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书,申请以“WDH”为交易代码在纽交所上市。水滴公司上市传闻已久,如今消息落地,市场再次争论起来。

(图片来源:水滴公司招股说明书)

市场争论焦点在于,水滴保的公益性与盈利性。

的确,水滴保诞生以来,它的身份定位一直是富有争议的。作为慈善机构,它不合规,作为盈利机构,它不道德。这种模棱两可的定位使水滴筹一直在盈利与公益中摇摆,并引发了水滴创办以来最大的信任危机。

在2019年年底一则“水滴筹地推人员在医院扫楼式筹款”的消息在网络中疯传,这则消息披露出,水滴筹正式的志愿者都有固定的工资,完成每单求助业务都有相应的提成,为了提高求助业务量一些业务员公然教唆病人造假,并声称公司不会调查款项的去向。这种变味的公益,让水滴筹深陷舆论的争议。

那么这家如此富有争议公司,它的上市前景又如何呢?

一、水滴公司上市

1.水滴公司要筹资多少?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水滴公司暂定筹资额为1亿美元,募集资金的用途是加强

和扩大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险业务、研发。若此次水滴筹上市顺利,其估值最高可以达到100亿美元。

2.水滴公司股东都是谁?

从融资情况看,水滴筹倍受知名机构的宠爱。水滴公司成立以来获得过七轮融资,在种子轮融资中就获得将近5000万元投资,投资方包括腾讯、美团、IDG资本、高榕、点亮基金、真格基金等知名机构。

(图片来源:满投财经,水滴公司招股说明书)

在水滴公司上市前,水滴公司先后完成C轮融资、D轮融资及战略融资,合计融资规模近35亿人民币。

根据招股书的股权结构显示,水滴公司的创始人沈鹏持有9.62亿股普通股,持股比例为26.4%,控股权通过Neptune Max Holdings Limited离岸公司控制。腾讯投资通过旗下控股的Image Frame Investment(HK) Limited持有水滴公司22.1%股份,剩下三家机构分别是博裕资本、高榕资本、瑞士再保险三家机构旗下相关控股投资公司。

(图片来源:水滴公司招股说明书)

二、水滴公司的生意经

1.水滴公司到底做了啥?

水滴公司旗下拥有水滴互助、水滴筹、水滴保三大业务板块,根据中国经济网数据显示2019年水滴公司旗下的平台付费用户超过3亿,按规模保费计算,水滴保险商城已经成为国内排名第二的互联网保险平台。

目前,三个平台中水滴互助由于监管原因关闭,剩余两个平台成为公司主要的引流平台。从流量状况来看,公司的互助业务关停后便将流量引向保险市场。目前水滴众筹是公司的主要流量来源,该渠道的流量是公司重要且独特的消费者资源。优质的流量来源,让水滴公司拥有高粘性的消费者群体,该类消费群体对保险的意识更强平台上的内容和产品更容易吸引该类用户

(图片来源:水滴公司招股说明书)

2.水滴公司营收多少?

拥有了丰富的流量渠道,水滴保开始进行流量的变现。水滴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是通过水滴保险市场的保险渠道代理从保险公司获取的经纪收入。2020年水滴的保险经纪收入达到26.95亿人民币,占总体收入的89.10%,较2019年增长106.04%。

从营业收入来看,水滴公司已经成为国内互联网保险行业优质代理平台,根据公司管理层的论述水滴公司未来将进一步发展互联网保险科技,在资本市场中其未来发展趋势拥有较好的估值空间。

(图片来源:水滴公司招股说明书)

3.水滴公司如何盈利?

对于富有争议的水滴公司,大多数人认为水滴公司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然而事实证明,水滴公司依旧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公司经营亏损了近5亿人民币,相较与2019年1.9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近160.42%。这说明水滴公司目前亏损跟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长。

如此大的商业流量,水滴公司经营为何依旧亏损?钱都花到哪去了?

1)运营成本大幅增长

水滴公司的运营成本从2019年的2.91亿人民币增长至2020年的7.4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4.8%。对于运营成本的增长,水滴公司主要是保险代理和顾问的人员成本增加了2.11亿人民币,其次是外包客户服务费增加了1.317亿元人民币。

从增速上看,运营成本的增速远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速,水滴公司在运营管理方面还有待改善。

2)营销费用居高不下

作为公司主要的费用支出,公司的营销费用居高不下。2020年公司营销费用的支出占营业收入的70.36%。2020年营销费用为21.31亿人民币,较2019年10.5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1.7%。

这说明水滴公司的大部份的营业收入都用于支付相关的营销费用。在2020年公司支付10亿人民币用于第三方流量渠道及外包销售的营销费用。高昂的营销费用成为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

3)股权激励增加管理费用

除了营销费用上涨外,公司的管理费用也大幅上涨。水滴公司管理费用从2019年的1.43亿元人民币增加184.8%至2020年的人民币4.07亿人民币,这部份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人事成本增加与股权激励费用增加。

(图片来源:水滴公司招股说明书)

从财务上来看,水滴公司虽然吸引大众流量,但相关流量并未带来良好的收入,最终只能通过购买昂贵第三方渠道来支持公司的运营。由于公益性的存在,传统的流量变现并不适用于水滴公司,但水滴公司又不得不依赖于众筹业务的流量。一方面需要流量,另一方面流量又难以变现,最终导致水滴公司两难的局面。

面对僵局,水滴决定开始逐步摆脱公益束缚,水滴创始人沈鹏在公开场合称:“水滴是一家商业公司,更是一家社会企业,水滴不是公益机构,水滴筹也不是公益组织。”

三、盈利与公益能并存吗?

水滴公司摆脱公益性质做法让大众难以接受,毕竟水滴公司曾经以公益起家吸引社会流量,如为了盈利却放弃了公益性。这种做法让水滴公司的公益业务再受争议。

面对如今的争议,我们不禁要问为何水滴公司的公益业务总是备受争议呢?

复盘水滴公司的商业模式,不难发现水滴公司的公益业务缺乏独立性,而其公益资金来源又是不特定的大众。这种缺乏独立性的公益,往往最难以让人信服。

同时从资金来源这个方面上看,水滴公司的公益部门应属于公益机构,而作为公益机构应有必要的独立性,能够不受任何影响的去履行职能。若一家公益机构丧失了独立性,其公益也无从谈起。水滴公司的公益业务一直与商业业务暧昧不清,独立性的欠缺使其公益效果大打折扣,公益业务的监督更无从谈起。因此,水滴公司公益业务缺乏必要独立性,成为大家所诟病的原因。

不过,虽然水滴的做法有所争议,但从社会角度上看,公益本质上是商业的发展一定程度后对社会反哺,因此公益的持续发展是无法离开商业的支持。从这个层面上看,水滴公司将商业与公益相结合是符合时代的发展。

人民论坛网曾发表过一篇社论,对公益与商务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其中一个观点是:“社会企业的核心是把慈善和商务导向的活动相结合,进而实现公益和商业的双赢。”

因此,此次水滴公司若能在公益业务上有所改进,将公益业务与商业业务独立运营,接受监督。或许未来用公益发展商业,通过商业激励公益方式将变成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中国人寿(601628)$$中国人保(601319)$$中国平安(601318)$

文|满投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