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概念爱好者

前言:昨晚上的时候,我把自己最近整理的东西做了一些整理,借这个时间再和大家重申下我目前主要分享的一些内容:

「前瞻系列」:这是我目前花精力最多的,下一轮谁是潜力,就像去年在整理「可再生能源」一样,当时也是从「前瞻系列」中挖出来的,

「风口系列」:主要是回答乡亲的提问,帮助大家梳理完整的产业链结构以及投资逻辑为主。

「专题系列」:专题系列是对主题投资的完整梳理,涉及到上下游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作为循环投资的参考。

也是趁着周末,给大家好好梳理下,方便大家理解和使用。

言归正传,今天和大家分享下工业机器人这个赛道的一些情况。

本篇目录

1.来龙去脉

2.行业概况

3.市场规模

4.国产替代前景

5.短期机会

6.产业链情况

7.细分赛道解读

8.相关上市公司

9.使用须知

一,来龙去脉

就在前两天,工信部发布了「智能制造的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当时重点指出在工业软件领域实现高国产化,「智能制造」当然不止「工业软件」这一个环节,实际上,今天说的工业机器人,也是这个产业的重要一环。

二,行业概况

工业机器人、数控(CN)、可编程控制器(PLC)是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技术。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领域之中,有力地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是实现智能生产和数字化工厂的通用基础设施。

在《中国制造 2025》规划中就明确提出,将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列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2020 年,国产机器人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达到 50%,2025 年达到 70%。

三,市场规模

工业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在各种恶劣危险工况下工作,并且长时间进行繁重、重复的作业,同时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其主要应用于汽车、3C、金属、化学品与橡胶与塑料、食品等领域的生产制造中。

制造业对快速生产和交付具有成本优势的产品的底层需求,让工业机器人始终维持高景气度。根据相关报道,2019年世界各地工厂中运行的工业机器人库存达到约 270 万台,增长 12%,创历史新高,五年内(2014-2019 年)增长了约 85%。

其中中国大陆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了 14.05 万台,占到全球销量的 37.65%,是目前世界最大、增长最快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连续 7 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2019 年,工业机器人全球销售量首次下滑,中国市场也出现了小幅的回落,主要系两大主要应用行业(汽车和 3C)需求下滑所致。但是在2020年疫情的影响下,汽车和3C的需求强劲争取,对于机器人行业的需求也是重新恢复到前期。尤其是疫情后,各行业在重新审视人力成本和机器成本的输出。

四,国产替代前景

1.出口上量

我国工业机器人对外依存度高,国产机器人附加值低。工业机器人被列入中国制造 2025的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上量,意味着全球工业机器人垄断格局有望被打破,中国品牌的参与,必将带来产业更深入的变革。

2.传统赛道景气度回升

长期来看,在智能生产和自动化大趋势下,以及绿色经济带来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兴应用领域的出现及两大下游行业的需求企稳回升,工业机器人有望继续放量。

随着各国环保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汽车的时间节点的落地、 5G 商用牌照的陆续发放带来的 5G 手机加速渗透,同时伴随产品的加速更新换代,汽车制造和 3C 行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将回暖。

3.新兴市场涌现

新兴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出现,如新能源电池、光伏制造、环保装备、高端家电、轨道交通等。MIR 数据显示:2019 年,电子、汽车整车行业市场需求下滑;锂电、光伏、食品医疗、物流、金属加工等行业保持较高速增长。工业机器人下游应用行业逐渐由汽车向一般工业如金属加工、食品医疗、日化、光伏、通讯等行业进行渗透,新兴细分行业带来新的增量市场。

4.协作机器人成市场新热点,国产品牌占优

在 2019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同比下降 12%的情况下,协作机器人逆势增长 11%。汽车零部件、3C 电子组装装配、金属及五金抛光打磨会是协作机器人应用较多的领域,也是应用空间较大的领域,商业、医疗和服务行业应用,未来可能成为协作机器人发展的新增长点。

在人机协作机器人上,国内机器人厂商与国外品牌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国产机器人最有可能在协作机器人上实现突破和超越。目前,国内协作机器人市场前几大厂商均为国内品牌。

五,短期看点

1.制造业进入补库存周期

工业机器人的行业景气度与下游制造业的需求高度相关。在制造业补库存周期,工业机器人的产量会明显上扬。同时,工业机器人的产量会在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之后出现拐点。2020 年,全球生产受阻,中国率先复苏,由此带来的供给替代效应让制造业回暖,拉动上游工业机器人需求回升。

短期上,国家加大力度扶持实体经济,制造业企业融资成本降低,拉动制造业扩产需求。制造业进入补库存周期,拉动对工业机器人的投资。

2.国内工业机器人生产数据亮眼,预示产业回暖

据测算, 2020/2021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 16.7/18.5 万台,增速约为 19%/11%。2020 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同比增速高达 20%,虽然这种高增速不可持续。但智能生产和自动化始终是制造业结构升级下的大趋势,工业机器人销量仍将呈现较高的增长。

六,产业链情况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上游主要为零部件供应商,三大主要零部件为减速器、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产业链的中游为机器人本体提供商,主要负责机器人本体的生产,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手臂、腕部等;产业链下游为系统集成商,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用途进行有针对性地系统集成和软件二次开发。

从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来看,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游市场集中,本体商议价能力低;本体市场相对于集成市场成长空间狭窄,盈利水平更低;市场推广依赖集成商,但集成商技术壁垒相对较低,竞争激烈,且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与上游议价能力较弱。因此,纵向一体化成必然趋势。国内外厂商均在积极进行一体化发展。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中,上游核心零部件盈利能力最强,成本占比最高,占到整体生产成本的 60%以上,而从盈利水平来看,上游核心部件的盈利水平也较高,中游机器人本体毛利率最低,仅为 15%;下游系统集成毛利率为 35%。

七,细分赛道机会

1.减速器

按传动类型分,工业机器人用精密减速器可分为滤波齿轮减速器、摆线针轮减速器、精密行星减速器、RV 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其中 RV 和谐波减速器占主流地位。

减速器属于高精密产品,全球减速器行业集中度高,由国外少数厂商垄断。但国外巨头的减速器专利均已经公开,国内厂商可在此基础上优化迭代。同时,由于国外巨头的交货期不断延长,由此给了国内其他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发展的机会。国内机器人企业对国产零部件的接受度也在提高,所以,未来伴随着国内厂商在材料成型技术的突破以及工艺的积累,凭借高性价比,国内厂商将抢占更多国内市场份额。

谐波减速器国产化进程较快,绿地谐波已实现量产,并在国内谐波减速器市场占有较高份额;RV 减速器精密性更高,国产化率较低,但双环传动、南通振康等国产厂商已实现批量销售。

2.机器人本体

与零部件相比,机器人本体的技术难度相对较低,但高端应用市场依旧被“四大家族”垄断,分别是发那科(12%)、ABB(11%)、KUKA (8%)和安川(8%)。国内厂商的出货量前四位市占率合计 26%,有 13 家市占率在2-3%之间,内资厂商间竞争激烈。

国内工业机器人本体厂商主要有埃斯顿、机器人、拓斯达、新时达等。相对于国外品牌,我国机器人起步较晚。从营收规模上,国内机器人厂商远不及国外先进厂商的十分之一,但增速明显。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弱,毛利率低于四大家族。

3.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商处于机器人产业链的下游应用端,为终端客户提供应用解决方案,负责工业机器人应用二次开发和周边自动化配套设备的集成。系统集成的壁垒相对较低,竞争激烈,与上游议价能力较弱;且在不同行业之间横向拓展困难,企业发展存在一定的瓶颈。

七,相关上市公司

​ 

后记

以上是我自己研究的方向和思路,也就是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不收会员,没有QQ群,也没有微信群,也从不与任何人发生利益关系,所有信息只为自己学习使用,不作为买卖依据,买者自负,卖者也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