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业之初的业绩平平、连年亏损,到踩着“资产驱动负债”的节奏快速发展、一举成为保险行业一匹黑马,再到如今因经营违规而被银保监会接管,高山低谷之间,是华夏人寿在经营道路上的高歌猛进与冒进之差。

来源:经理人传媒旗下《中国保险家》杂志文/林岸

2020年7月17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保监会”)下达通知称,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人寿”)因存在违反保险法规定的经营行为,触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的接管条件。

银保监会为保护保险活动当事人、信托当事人合法权益,决定对华夏人寿实施长达一年的接管,接管期限自2020年7月17日起,至2021年7月16日止,且可依法适当延长。接管组依据相关法律,委托国寿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组建托管组,托管华夏人寿相关业务。

成立于2006年底的华夏人寿,从开业之初的业绩平平、连年亏损,到踩着“资产驱动负债”的风口快速发展、一举成为保险行业一匹黑马,再到如今因经营违规而被银保监会接管,高山低谷之间,是华夏人寿在经营道路上的高歌猛进与冒进之差。

“资产驱动负债”的业务模式

华夏人寿开业之初,业绩可谓不温不火,从2009年到2013年,5年间经营连续亏损。直到2014年,业绩才逐渐升温,并实现扭亏为盈,之后更是创造了令市场讶异的“华夏速度”——2013年,华夏人寿保费收入为372亿元,位列市场第九;2014年,保费715亿元,上升市场第七;2015年,保费1609亿元,一跃跻身保险市场前四;2016年,保费1815亿元,蝉联市场第四;2017年,保费1753亿元,退居市场第五,但其个险新单标保达到了153亿元,同比增幅超过90%,银保期交211亿元,位居市场第一,该年度华夏人寿净利润超40亿元。

到了2019年,华夏人寿已经一跃成为当之无愧的保险巨头,其保费收入位列全国险企第4名,仅次于国寿、平安和太保。凭借着保费的连年增长以及在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华夏人寿摆脱了连年亏损的困境,成为保险界的一匹“黑马”。

承保和投资是保险业的“两驾马车”,投资环节可谓撑起了保险公司运作的半边天。运用暂时闲置的大量准备金是保险公司资金运动循环的重要一个环节,合理的投资能够增加保险公司的收入,增强保险公司的经营实力以及偿付能力,并使得保险资金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在早年的业务模式上,华夏人寿曾踩着各种保险资金投资新政利好的节点、利用“资产驱动负债”模式实现自身的腾飞。这种模式具体而言是指,保险公司在投资端上找到资产质量较好、并且能够满足收益需求的项目,之后通过保费的快速增长,获得大量现金流,实现资金的筹集,再做大资产端,运用保险杠杆获取自身收益。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只要投资端的收益能够覆盖承保费用和其他经营支出,公司便可以实现盈利。

而推动保费快速增长的重要法门,便是销售那些在收益上更具竞争力的万能险等保险理财产品。根据华夏人寿历年的保费收入情况可知,万能险在其产品结构中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华夏人寿以万能险结算利率高、追加门槛低等条件,吸引消费者投保,大力推动万能险的发展,也实现了连续亏损之后的连年猛进。

只是,随着近几年监管层不断强化金融监管以及强调“保险姓保”,以往保险公司单纯通过“资产驱动负债”模式来实现保险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张方式,或已失灵。

“大投行+并购”的投资模式

一般而言,保险投资有三大原则,即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除了资本金之外,保险投资可运用的资金主要是各种保险准备金,为保证资金运用的安全以及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保险公司在投资时应该优先选择安全性较高的项目,并分散投资,降低风险。

2015年5月,华夏人寿和北京世纪力宏计算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了华夏久盈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夏久盈”),这是经中国保监会批准成立的第21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其中华夏人寿占比99%,占据绝对控股地位。

据公司官网称,华夏人寿及旗下子公司华夏久盈目前已具备全部的保险投资资格,成为保险领域内,为数不多拥有投资全牌照的保险公司。具体来说,华夏人寿拥有股票直接投资、股权投资、无担保债投资、不动产投资、基础设施债权计划投资、不动产债权计划投资、境外投资和第三方受托投资、股指期货委托投资等等投资资格,投资范围广泛、多元。

随着华夏久盈的筹建、成立,华夏人寿的投资能力也大幅提升,短短几年内,其投资收益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也为华夏人寿的腾飞助力。

华夏久盈副总经理张洪涛曾在公开报道中表示,华夏人寿的负债久期以及追求绝对收益的特点,决定了华夏久盈选择构建以并购为导向的大投行业务模式。然而,作为一家大型险企,华夏人寿在二级市场的“大投行+并购”投资模式,一反传统稳健投资方式的常态,导致其屡屡被爆雷的投资项目殃及。

2021年1月27日,从事半导体芯片业务的上市公司——武汉力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00184.SZ,以下简称“力源信息”),股价创下了公司历史上最大的单日跌幅——开盘不久后,股价跌停至每股3.50元,跌幅19.91%。

当天,力源信息还发布了公司2020年度业绩预告。据该年度业绩预告称,力源信息预计2020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03亿元–104亿元,同比下降21.56%-20.80%;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含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亏损16亿元-18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92亿元。

业绩出现巨额亏损,力源信息将其归咎于疫情影响以及高科技产业承压。然而从公司的年度业绩预告可以看到,力源信息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对收购武汉帕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飞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鼎芯无限科技有限公司形成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18亿元至19.5亿元。

同时,该业绩预告也表示,如若不计提商誉减值,力源信息预计将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为1.75亿元-1.9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9.34%-32.41%,预计基本每股收益亏损1.3581元/股-1.5278元/股。在盈利尚不容乐观的情况下,进行如此大幅的商誉减值,其合理性令人存疑。随后,力源信息也因为该举动收到了深交所下发的关注函。

2月2日,力源信息在回复深交所关注函的公告中,表示公司每年均对三家收购标的进行了商誉减值测试,依据当年各收购标的的经营情况,并结合当时的外部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对三家公司未来的经营进行预测,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了减值准备的确认,不存在集中计提大额商誉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情形。

据公开资料,截至2020年9月30日,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万能产品为力源信息的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其持股数量为9158.95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9.173%,持股数量相较上一季度减少184.3万。按照持股数量计算,如果力源信息不计提商誉减值,华夏人寿此番预计亏损1.25亿元-1.4亿元,计提商誉减值后,其亏损或将更大。

投资项目频出问题

这并不是华夏人寿第一次在投资项目上栽了跟斗。

早在2016年10月,华夏人寿在协议转让希努尔男装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后的6个月内,因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减持希努尔股份,而被有关监管机构警示,山东证监局和深交所分别对其出具了警示函,并给予公开谴责处分的公告——该年的9月30日,深交所发布了《关于对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给予公开谴责处分的公告》,对华夏人寿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并计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随后的10月9日,山东证监局也对华夏人寿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华夏人寿成为当年首家因违规减持股票而遭到警示的保险公司。

同年,2016年1月,华夏人寿在勤上光电投资项目中对赌失败。当时勤上光电正积极谋求通过收购广州龙文向教育行业转型,并拟以14.17元/股的价格,发行1.06亿股,高溢价收购包括华夏人寿在内的9名交易方持有的广州龙文股权。

为此,勤上光电与华夏人寿双方还签署了业绩对赌协议,协议称如果广州龙文2015-2018年累计税后净利润低于5.638亿元,华夏人寿需按约定向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或现金方式补偿。最后,因被收购标的广州龙文未能完成对赌目标,华夏人寿对赌失败。

到了2019年5月15日,同样是勤上光电,华夏人寿又一次卷入了对赌失败的漩涡,因业绩承诺未达标,向勤上光电支付了1.61亿元的业绩补偿。此外,华夏人寿前后共持有勤上光电共计11.15%的股份,位居其第二大股东,截至该年5月26日收盘,勤上股份股价为2.15元,粗略估算,华夏人寿在持仓勤上股份期间,浮亏已超10亿元。

2020年7月1日起,勤上光电股票更是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证券简称由“勤上股份”变更为“*ST勤上”;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股票交易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截至2020年9月30日,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持股*ST勤上4556万股,占流通股比例4.65%,为*ST勤上的第二大流通股东。投资风险又一次浮现。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次次风险的暴露,本应该成为保险公司乃至保险行业的警示和教训,而不是依仗因有银保监会接管的“刚性兑付”,反而变成险企在经营投资中罔顾风险以及客户利益的侥幸理由。对于消费者而言,除了保单的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保单的执行以及售后的理赔服务。而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只有承保与投资两驾马车并驾齐驱,方能使得保险公司稳健前行,若一方过于冒进、凶险,势必导致公司的发展失去平衡、趔趄而行。

在2020年第1季度的偿付能力尚且符合监管要求的情况下,华夏人寿却因存在违反保险法规定的经营行为触发了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的接管条件,即“公司的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的;或违反本法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可能严重危及或已经严重危及公司的偿付能力的”而被监管,其经营危机之深,虽尚未可知,却也令市场担忧。随着接管组的介入,华夏人寿能否一步步剜除自身的经营隐患,重回高质量发展的正轨,市场及消费者也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