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高层的变动,意味着“王耀时代”正式成为过去。

来源 | 经理人传媒旗下《经理人》杂志 本刊记者 | 孙晨

洋河股份,曾稳居白酒行业二把手,市值仅次于贵州茅台。然而,近年来,在白酒行业增长趋势良好的情况下,洋河股份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低于同行业企业,在近两年更是连续下滑。虽然2020年营业收入金额大于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等企业,但是其市值却是远远不及这两家企业,市值在头部企业之中“垫底”。

此前,时任董事长的王耀提出“千万亿”的目标,如今却早已经成为空谈,更是于近日卸任董事长职位,伴随其卸任的是,公司的高层人员发生大变动,很多“老将”成为过去。接下来,新任董事长的张联东及其新团队如何改变洋河股份的颓势,又能否重回巅峰,一切需要交给时来验证。

营收连续下滑,股价近乎腰斩

近日,洋河股份(002304.SZ)发布的2020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211.25亿元,同比去年下滑8.65%,净利润为74.77亿元,同比微增长,为1.27%。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公司并没有进行解释。

对比来看,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等企业2020年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97亿元、572亿元、115.99亿元(2020年Q3)、139.96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0%、14%、1.06%、17.69%。这意味着洋河股份或成为酒业头部企业当中唯一一家营收为负增长的企业。

此前2019年,洋河股份的营业收入为231.26亿元,同比下降4.28%,再加上本次2020年营业收入继续下降,洋河股份的营业收入已经连续两年下滑,且幅度进一步扩大。不禁让投资者联想到,洋河股份2021年的营业收入是否还会继续下滑?

拉长时间线来看,洋河股份营业收入从2013年开始下滑,结束此前快速增长的时期,此后,洋河股份的快速增长不再,增速明显慢于其他头部企业。

一个数据是,洋河股份的营业收入仅在2018年实现21%的增长,而其他酒业公司在2016年及之后的年度里面,多次实现逾超过20%以上的增速,其中贵州茅台更是在2017年实现过逾50%的增速,山西汾酒在2017年、2018年两年内实现平均增速46%以上。

营业收入连续两年的下滑,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股价。2021年,公司股价从最高点268.60元/股,下跌至最低点155.58元/股,下滑幅度逾40%,股价近乎腰斩,市值蒸发超过千亿元。此前2012年年,洋河股份曾以 1238 亿市值力压五粮液排名行业第二,但截至3月23日,五粮液的总市值已经破万亿大关,而洋河股份的总市值约为2500亿元左右,相当于4个洋河股份才能顶得上一个五粮液。

更令人惊讶的是,尽管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的营业收入远远不如洋河股份,但市值却是远超前者。截至今日,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的市值分别为3187亿元、2765亿元,洋河股份与其他酒业头部公司的市值差距是越来越大。

何以沦为“吊车尾”

洋河股份从曾经的市值“老二”沦落至而今的行业头部企业的“吊车尾”,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具体而言包括市场份额缩水、产品竞争力不足、销售策略失误等等。

市场份额缩水。江苏宿迁是洋河股份的大本营,从其近五年(2015年-2019年)营业收入分地区来看,省内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一路下滑,分别为60.43%、55.02%、53.37%、51.02%、47.61%。此外近五年的增长率最高的年度实现约16%的增长,而省外2016年至2018年的增长率为21.68%、20.16%、27.42%。

到了2019年,洋河股份省内和省外的营业收入为110.11亿元和121.15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0.67%、2.38%,虽然省外收入第一次大于省内收入,但是高速增长趋势不再,更重要的是,洋河股份本土市场份额遭到侵占。据wind数据显示,洋河股份省内市场占有率由30.09%下滑至25.75%,而今世缘省内市占率由8.16%提升至11.36%。

存货周转天数居高不下,远高于其他公司。据wind数据显示,2017-2020年前三季度,洋河股份的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675.80天、758.05天、769.40天和745.44天;而同期五粮液的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仅为422.09天、383.67天、358.17天和333.62天;泸州老窖的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326.98天、370.68天、403.50天和516.94天;山西汾酒的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416.96天、309.78天、454.03天和509.53天。

此外,洋河股份应收账款激增。2017-2020年前三季度应收账款分别为2.21亿元、2.48亿元、6.75亿元和4.9亿元,同比增长36.23%、12.05%、172.36%和372.84%。应收账款激增意味着经销商的欠款上升,酒企的赊账交易增加,公司的产品销售不利风险因素增多。

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激增的背后,洋河股份部分产品的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恒定比例的销售费用。对于酒企而言,舍得营销才能够在保证原有市场份额的同时,缩小与头部企业的品牌差距,扩大品牌知名度。

据wind数据,2017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洋河股份的销售费用分别为23.87亿元、25.61亿元、26.92亿元、21.67亿元,销售费用率基本在11%左右,为11.98%、10.60%、11.64%、11.46%。

对比来看,同期的泸州老窖和山西汾酒的销售费率远远高于洋河股份。其中泸州老窖的销售费用为24.12亿元、33.98亿元、41.86亿元、17.86亿元,销售费用率为24.12%、33.93%、26.47%、15.40%,而山西汾酒的销售费用为10.8亿元、16.27亿元、25.81亿元、19.69亿元,销售费用率为17.89%、17.34%、21.73%、18.98%。

营业收入远远低于洋河股份的泸州老窖和山西汾酒舍得重本投入,在新一轮白酒黄金周期的环境下加大营销投入,扩大自身品牌的知名度,反观洋河股份,销售费用率固定不变,或许这是其营业收入连续下降的重要因素,也是不被市场看好的原因之一。

人事大变动

2018年,时任董事长王耀在工作报告中指出,未来的洋河股份的目标是千亿营收、万亿市值,该目标还在2019年重申。如今,洋河股份的营业收入连年下降,万亿市值也成为了空谈。

近日,洋河股份人事发生大变动。张联东代替王耀成为洋河股份的董事长,除了王耀卸任董事长之外,此前的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丛学年的职位也已经全部卸任。

战略委员会中,钟雨、刘化霜的委员身份不变,其余全部发生变动,此外,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的人员全部发生变更。

高级管理人员中,周新虎、林青、郑步军继续担任副总裁职位,丛学年、朱伟退出,此外还新增刘化霜、傅宏兵、尹秋明、李玉领等担任副总裁职位。

公司高层的变动,意味着“王耀时代”正式成为过去,洋河股份将进入“张联东时代”了,后者能否改变洋河股份的颓势,《经理人》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