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Leonie on Unsplash

《金基研》慕田/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淡水资源作为不可或缺的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水污染、水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生态水环境的建设与修复成为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受此驱动,作为中国水环境生态治理行业内的专业公司,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和水”)也将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

实际上,太和水以国际专利“食藻虫为引导的富营养水生态修复方法”为其技术路线核心,通过构建、恢复水体的自然生态循环,实现水体自我净化功能,具有一定的技术竞争壁垒。观其业绩,近年来太和水的营收、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其货币资金保持充裕,资产负债结构合理,业绩基本面向好。在旺盛的行业需求拉动下,太和水不断开拓市场,获取新合作,其水环境建设业务有望迎来全新发展。

一、行业需求量巨大分享万亿“蛋糕”,成长空间广阔

水资源作为有限的、不可或缺的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中国的水污染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人们的饮水安全及居住环境。基于此,中国十分重视水环境治理,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水环境生态治理行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扶持。

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指出,要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大会还提出目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诸多难题,并从发展趋势、建设原则、责任制度等方面阐明了政策扶持方向,内容之丰富、重视程度之高为前所未有。

根据《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相关信息,“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等成为各地“十四五”和2035年奋斗目标中的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为这些目标举措中的重要一项,其中,在水环境治理攻坚上,各地均提出相应的水污染治理目标,为推进水环境生态治理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在此背景下,中国用于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总额保持上升趋势,带动水环境生态治理行业蓬勃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2019年,中国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分别为9,220亿元、9,539亿元、9,826亿元、9,984亿元。

与此同时,受益于政策的大力扶持和下游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的环保服务企业数量逐年增长,环保服务行业规模呈现持续扩张态势。

据生态环境部数据,2016-2019年,中国环保服务企业的数量分别为6,236个、6,438个、6,949个、7,297个,同期,中国环保服务的行业收入分别为2,662.9亿元、3,139.6亿元、3,624.6亿元、4,058.9亿元。

另一方面,中国总体属于淡水资源贫水国,水资源整体相对匮乏,而用水需求不断增长。

根据中国工程院发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实际可利用的总量为8,000亿-9,500亿立方;而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和经济发展,预计2030年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水的需求量将达到7,000亿-8,000亿立方的水平,需水量将接近可能利用水资源的极限。

在此情况下,水污染的有效治理显得尤为紧迫。从水环境生态治理的目标市场来看,以湖泊类、河道类生态治理工作为主,市场空间巨大。

在湖泊类市场需求方面,根据水利部发布的《2018年中国水资源公报》,121个湖泊营养评价结果显示,中营养湖泊占26.5%,富营养占73.5%。在其他假设不变的情况下,中国1km2以上的自然湖泊中有约1,979个处于富营养状况。

在河道类市场需求方面,近年来,中国陆续启动了长江、黄河为代表的大流域生态治理工作。《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表明,长江流域面临“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加大”等问题,《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总体工作方案》也提出推进流域污染治理工作,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规划。

也即是说,中国湖泊富营养化程度严重,而相应大流域治理工作的启动,对流域内支干流水生态治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河道、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市场空间巨大。

在下游需求拉动下,环保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蛋糕规模“庞大”。据预测,完成“水十条”的全社会投资大概是4.6万亿元;通过加大治污投资将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1.9万亿元。

政策的大力扶持、产业规模的不断增长,太和水所从事的水环境生态修复相关产业已成为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产业,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搭乘行业东风,太和水在主营业务开展上表现不俗。

二、示范性项目带动效应凸显,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

作为水环境生态治理行业内的专业公司,太和水主要采用生物-生态方式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生态修复,业务主要包括水环境生态建设和水环境生态维护两大类业务。

具体来看,太和水的最主要业务为水环境生态建设工程,2017年以来为太和水贡献了超九成收入。

2017-2019年及2020年1-6月,太和水的水环境生态建设工程业务实现的收入分别为2.68亿元、3.16亿元、5.18亿元、2.08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7.5%、96.78%、97.36%、95.38%。

其中,太和水来自湖泊类业务的收入分别为1.64亿元、1.74亿元、3.62亿元、1.95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9.77%、53.25%、67.97%、89.41%;来自市政河道业务的收入分别为0.85亿元、1.2亿元、1.48亿元、0.11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1.08%、36.84%、27.73%、5.17%。

同期,太和水来自水环境生态维护业务的收入分别为675.41万元、921.7万元、1,346.56万元、980.63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6%、2.82%、2.53%、4.5%。

不难看出,太和水的水环境生态建设工程,以湖泊类、河道类业务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太和水湖泊类、河道类业务的客户一般为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事业单位,近年来由于承接的项目数量提升,两大业务收入亦保持稳定增长。

湖泊类业务方面,2017年,太和水承接了抚州市梦湖及凤岗河水生态治理项目,合同总造价1.51亿元;

2018年,太和水承接了重庆双龙湖水生态修复项目,合同总造价5,730.11万元;

2019年,太和水签订了洋湖湿地景区水环境生态修复与水质改善综合整治工程、滇池草海生态修复示范项目-河口水质改善区及清水产流区示范项目和明光市城东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项目等大额合同,上述项目2019年合计确认收入1.23亿元。

2020年,太和水签订了四川成都龙泉驿区东安湖水生态修复工程、天府新区白沙水库项目和重庆市永川区兴龙湖及上游河道水生态修复项目等大额合同,上述项目2020年1-6月合计确认收入1.24亿元。

河道类业务方面,2017年,太和水签订了包括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龙华港水生态治理工程、上海市徐汇区蒲汇塘水生态治理工程、松江区九里亭街道黑臭河道水质达标综合项目等大额工程合同;

2018年,太和水配合首届进博会开展了上海市青浦区小涞港、泾北河水生态修复工程和虹桥浜等5河治理项目;

2019年,太和水承接了潢川县黑臭水整治工程项目,合同总造价7,500万元,当年实现收入6,048.03万元。

在此基础上,太和水的湖泊类、河道类业务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带动其主营业务收入逐年递增。

除此之外,通过上述示范性项目的带动效应,太和水积极拓展区域市场,获取新订单,近年来执行的合同数量逐年递增。

2017-2019年及2020年1-6月,太和水正在执行合同金额500万元以上的项目数量分别为19个、28个、34个、22个,总合同金额分别为4.35亿元、5.61亿元、9.73亿元、9.21亿元。

处于行业高速发展期的太和水,凭借良好的生态治理项目效果与示范性项目的带动效应,积极拓展区域市场并不断获取新订单,业务收入持续增长。

与此同时,太和水的业绩表现也十分亮眼。

三、营收净利稳增毛利率高企,ROE“领跑”同行

在业绩表现上,太和水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2017-2019年及2020年1-6月,太和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75亿元、3.26亿元、5.32亿元、2.18亿元,2018-2019年分别同比增长18.74%、63.11%。

同期,太和水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0.7亿元、0.98亿元、1.48亿元、0.55亿元,2018-2019年分别同比增长39.44%、51.1%。

不仅营收、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太和水的货币资金充裕,资产负债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资产负债结构合理。

2017-2019年及2020年1-6月,太和水的短期借款分别为0元、0元、280万元、300万元,同期,太和水并无长期借款。

2017-2019年及2020年1-6月,太和水的货币资金分别为1.76亿元、4.14亿元、2.57亿元、2.04亿元,同期,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分别为1.74亿元、4.08亿元、2.39亿元、1.84亿元。

可见,近年来太和水的货币资金保持充裕,能够完全覆盖短期借款,偿债能力方面较强。同时,太和水的资产负债率远低于行业水平,资产负债结构合理。

2017-2019年及2020年1-6月,太和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7.06%、16.36%、22.73%、20.61%。

同期,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园林”)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7.62%、69.33%、71.04%、69.91%,美尚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尚生态”)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8.11%、60.37%、55.21%、55.57%,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汉生态”)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8.68%、72.39%、76.48%、76.56%,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治理”)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1.52%、44.04%、48.58%、47.84%。

同期,上述四家可比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值分别为58.98%、61.53%、62.83%、62.47%。

需要注意的是,在水环境生态治理行业中,分为水环境生态治理综合类公司和水环境生态治理专业公司,而太和水的水环境生态建设业务毛利率高企,无论与综合类同行公司相比,还是与专业类同行公司相比,均“略胜一筹”。

2017-2019年及2020年1-6月,太和水的水环境生态建设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8.42%、68.1%、58.75%、59.98%。

同期,水环境治理综合类同行可比公司东方园林的同类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2.78%、32.24%、28.9%、27.33%,美尚生态的同类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9.1%、34.31%、34.18%、31.44%,铁汉生态的同类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6.36%、25.69%、16.46%、24.92%。

同期,上述三家综合类可比公司的同类业务毛利率均值分别为29.41%、30.75%、26.51%、27.9%。

2017-2019年及2020年1-6月,水环境治理专业类同行可比公司水治理的同类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8.9%、30.03%、33.43%、36.28%,水源地的同类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8.42%、49.26%、46.68%、47.64%。

同期,上述两家专业类可比公司的同类业务毛利率均值分别为53.66%、39.65%、40.06%、41.96%。

一般来说,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同时该指标也综合反映了投资报酬的大小,以及未来投资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太和水的净资产收益率均高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盈利能力向好。

2017-2019年及2020年1-6月,太和水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9.4%、18.78%、19.28%、6.26%。

同期,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水治理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53%、11.38%、9.35%、2.12%,美尚生态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0.33%、9.89%、5.4%、0.97%,东方园林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2.35%、10.96%、0.2%、-2.33%,铁汉生态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2.98%、4.66%、-15.84%、-3.41%。

同期,上述四家可比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均值分别为15.05%、9.22%、-0.22%、-0.66%。

营收、净利润保持增长,现金流充裕,资产负债率走低,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强劲的业绩表现,表现出太和水极佳的成长性,投资价值凸显。

除此之外,核心技术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太和水的研发创新能力亦可圈可点。

四、研发费用率高于行业均值,技术领先构筑竞争壁垒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长久发展注入“活的”灵魂。

自成立以来,太和水坚持水环境生态治理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将技术研发能力视为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一方面,太和水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各年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均超过4%,均高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均值。

2017-2019年及2020年1-6月,太和水投入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102.32万元、1,564.71万元、2,359.92万元、940.82万元,占各期主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01%、4.79%、4.43%、4.31%。

同期,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水治理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97%、5.2%、6.35%、3.42%,东方园林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34%、2.78%、2.86%、3.57%,美尚生态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55%、1.6%、2.34%、1.83%,铁汉生态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53%、3.8%、4.31%、4.05%。

同期,上述四家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均值分别为2.1%、3.35%、3.97%、3.22%。

在人才培养上,太和水设置了研发设计院,并培养了一支优良的研发团队,形成了以董事长何文辉教授为核心的独立研发团队,研发技术人员共计59人,包括博士6名、硕士11名。

其中,何文辉曾获得“2015中国优秀创新企业家”、“第五届上海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018年度上海市农业领军人才培养人选”(环保类)等称号。

此外,太和水的技术团队中还包括刘玉超、徐兵兵等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专家学者。刘玉超博士曾参与研究了“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并曾参与“十二五”国家水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课题、上海市科委重大公关项目等项目研究。徐兵兵博士曾参与“十一五”、“十二五”国家水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课题和上海市科委重大研究专项课题等项目研究。

另一方面,基于持续加大的研发投入和高度专业化的技术研发队伍,太和水取得了丰富的研发成果。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上海科技小巨人企业,太和水拥有一项国际发明专利、66项国内专利(其中发明专利9项),两项技术入选由水利部等权威机构评选的《雄安新区水资源保障能力技术支撑推荐短名单》。

值得注意的是,太和水主要采用生物-生态方式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其技术路线核心为“食藻虫为引导的富营养水生态修复方法”。该方法是国际水生态修复领域“经典生物调控理论”下的一项技术突破,相关技术获得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大型溞的驯化方法及其应用”和美国发明专利“食藻虫为引导的富营养水生态修复方法”。

凭借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近年来太和水已完成抚州梦湖、南京月牙湖、上海青浦小涞港(进博会项目)等一系列标志性项目,项目效果获得了业主方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五、治理效果显著获奖“不断”,在手订单充足合作“停不下来”

凭借相关技术,太和水较好地保持了在水生态修复和构建领域的专业领先性,品牌优势凸显,并取得了大量订单,在手订单充足。

首先,太和水在水生态修复和构建领域的专业技术领先性获得了权威机构的认可。

2019年,太和水的“湿地治理与产业调整结合模式下的湖库治理技术方案”获得了国家水利部等机构认同的《雄安新区水资源保障能力技术支撑推荐短名单》中“水生态领域”A类(前沿领先)技术。

同时,其“食藻虫引导水体生态修复技术”获得国家水利部等机构认同的《雄安新区水资源保障能力技术支撑推荐短名单》中“水生态领域”B类(成熟实用)技术。

其次,凭借良好的治理效果,太和水开展的多个项目获得了众多主管部门的认同,获奖“不断”。

2016年,太和水获得中国银行(香港)、香港工业总会评选的“环保杰出伙伴”、“企业环保领先大奖2015”;

2017年,太和水获得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信息杂志社等评选的“2017创新中国(行业)十大领军企业”;

2018年,太和水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评选的“大禹鼎奖”;上海水务局和上海市总工会评选的“河道整治攻坚战优秀集体”;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岛市人民政府评选的“水业中国”星光奖等等。

充分利用优秀的业绩以及良好的客户口碑,太和水与老客户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不断开拓市场,获取新的项目,合作“停不下来”。

在老客户方面,太和水与重庆市渝北区生态环境局、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徐汇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等老客户保持合作,共签订后续订单9个,合计金额3.59亿元。

在新订单方面,凭借优秀的项目业绩和旺盛的行业需求,太和水取得了大量订单,在手订单充足。

2017-2019年及2020年1-6月,太和水新增的项目数量分别为12个、15个、20个、6个,尚未执行完毕的大额合同金额分别为1.45亿元、1.12亿元、2.59亿元、4.07亿元。

秉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愿景,太和水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