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因噎废食,设置GDP指标不会影响高质量发展

作为确定今年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会议,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过去的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未设置GDP增长具体目标。今年是否会设置、设为多少,料将成为此次两会的重要看点。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设置GDP增长目标有必要,而且是有条件的。”他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在8%以上,在此基础上,两会预计会考虑多方面因素,合理确定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应当说,专家的观点是对的,设置GDP增长目标,确实是有必要、有条件的,也是符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要知道,有没有经济增长目标,不仅关系到政府工作质量、效率、能力、水平等方面的考核与评价,而且关系到其他方面指标的设置,如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就业、居民收入等,不然,其他方面的工作也无从比较,无法看出其工作效率与水平。GDP指标,是一项引领性指标,不能取消。至少,目前还不能取消。

不错,GDP指标在执行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掺杂“水分”、弄虚作假等方面的问题,会成为一些地方的政绩道具和工具。但是,这与指标本身没有任何问题,而是考核的办法与手段,特别是用人的方法与行为。退一万步讲,就算不设置GDP目标了,政绩的评价就科学了吗?地方就不会弄虚作假了吗?用人就一定能够公正、公平、公开、透明了吗?做得不好的,任人唯亲的,暗箱操作的,买官卖官的,这些与干部选拔制度不相符的问题,依然会存在。

围绕GDP出现的问题,根源不在GDP,而是管理体制。为什么现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少多了,为什么干部作风明显好转了,为什么腐败问题大大减少了,就是因为工作改进了,管理加强了,监督跟上了,对违法乱纪和腐败、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查处力度加大了,绝大多数官员都有敬畏之心了。没有敬畏之心的,则随时有可能成为反面典型。在这样的情况下,GDP的考核评价功能也就得到了比较大的增强。

事实也是,反对设置GDO目标的人,就是因为GDP被某些官员当作政绩工具、政绩道具,因此,强烈要求取消GDP。关键在于,就算取消了GDP,又该用什么来考核评价政府工作呢?如何来判断经济发展水平呢?显然,还没有一项比GDP更加科学的经济指标。恰恰是,围绕GDP出现问题的方面,正是政府工作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是行政体制改革必须深入推进的问题。面对问题,显然不能用回避,而要用改进。只要政府职能转变到位、政府工作作风改进到位、政府运行机制规范到位,这些问题就都能解决。因此,决不能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强加到GDP这个具体指标上去。否则,就会出现本末倒置现象。

对今年是否要设置GDP目标问题,有的专家已经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认为很有必要,也具备条件。关键就在于,在提出GDP目标之后,如何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运用好此项指标,如何才能不因为一些地方的行为不规范,导致GDP“蒙冤”,让GDP成为一些人手中的道具和工具,失去考核评价的真正效果与作用。这就要求,在运用GDP成果时,必须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确保GDP没有“水分”。对GDP,反响最大的就是“水分”问题,亦即地方在上报GDP数据时,为了政绩需要,掺进很多“水分”,从而导致GDP数据失真。地方汇总的数据总是高出上一级发布的数据,有的地方甚至差距很大,就是问题。如何才能把这样的“水分”挤掉,对舆论和公众认可GDP十分重要。二是要从根本上解决GDP数据的“水分”问题。国家统计局反复强调,要提高经济数据的真实性,并对经济数据造假进行严厉打击。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打击的力度还明显不够。尤其是查出经济数据造假的问题,没有用强力的惩治手段,对造假者进行处罚,导致震慑力不足。如果对出现数据造假等方面的问题,不仅问责,而且追究刑事责任,对造假者的震慑力可以强很多。

从总体上讲,对要不要设置GDP目标的问题,应当实事求是,不要刻意去回避。GDP增长目标的设置,并不会影响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切不可因噎废食,因为GDP被一些地方滥用或错用,就抛弃GDP。显然,这是不理智的。抛弃了GDP,那高质量发展用什么去证明,经济发展成果用什么去证明。还是应当有具体的增长指标,只是考核评价的方法要有针对性,对问题的查处要有力度。这些方面做好了,GDP就是一个“干净”的指标,而不会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