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龙食品又双叒被传上市了!

前段时间,辣条界一哥卫龙被爆出今年将赴香港IPO的消息,据称,卫龙食品拟募资10亿美元。网友们纷纷表示:又吃出了一家上市公司。

从当年三五毛钱一包的辣条,再到如今的年营收将近50亿,在近年来一次又一次的上市传言下,消费者在为其高兴的同时也难免少不了疑问:卫龙真的能够在辣条“垃圾食品”的标签下明哲保身吗?在行业乱象不断的当下真的能够一次次的绝地反击吗?而频频被传的上市之说,又真的如我们所想的一帆风顺吗?

从小作坊到行业领跑,

小镇青年刘卫平缔造“辣条王国”

话说,能将五毛钱一包的辣条做到上市,其背后创始人的眼界与功劳自然不可小觑。

1999年,21岁的湖南平江人——刘卫平外出闯荡来到了河南漯河,以面筋为原料,结合家乡制造酱干的手艺,制作出了“微甜、微辣、清爽、回味足”的产品,又从传统牛筋面中找到灵感,2001年,开发出中国第一根辣条——麻辣丝。

2003年,刘卫平注册了“卫龙Weilong”商标,据说这个名字是因为当时刘卫平的偶像是成龙,于是他将自己的名字和成龙名字结合之后取名“卫龙”,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和自己的偶像嗑了个CP”。

2004年,刘卫平成立漯河平平食品有限公司,并获得了河南省著名商标的称号。这是国内第一家成立公司的辣条企业。

小作坊起家,没有雄厚的人脉与资本,为了打开品牌知名度,刘卫平开启了一系列的产品包装和品牌营销,车间直播、入驻电商渠道、模仿iphone7推出“辣条7”以及各种自黑恶搞层出不穷,通过一系列开挂般的升级手段,到现在成为辣条界的扛把子,逆袭行业top 1。

根据卫龙官方的数据,2019年卫龙的营收达到49.09亿元,与2018年相比增长幅度超过四成。

行业乱象不断,

难撕“垃圾食品”标签

2005年,辣条黑作坊在生产原料中非法添加霉克星事件被央视曝光,将行业推向“垃圾食品”质疑的风口。

更令人失望且担忧的是,时隔近15年后,行业问题仍然存在,2019年,辣条行业乱象再遭央视“315晚会”曝光。

行业乱象不断,卫龙并非洁身不染,它既是行业风波的参与者,也在一次次的风波中浮浮沉沉。

2015年11月,卫龙食品生产的“亲嘴烧(川香风味调味面制品)”被湖南省食药监局检出“菌落总数”项目不合格。

同年12月,卫龙食品生产的20克/袋装“手撕素牛肉(调味面制品)”再被重庆市食药监局抽检不合格,不合格项目同样是“菌落总数”。

2018年5月,山西省食药监局发布一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称检测出标称河南省驻马店市平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卫龙大面筋(香辣味调味面制品),生产日期2018年2月26日,山梨酸(以山梨酸计)检出值为0.3g/kg,脱氢乙酸(以脱氢乙酸计)检出值为0.2g/kg,标准规定为不得使用。

同年8月,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一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称“卫龙”辣条产品被抽检出不合格,不合格产品为亲嘴烧(红烧牛肉味调味面制品),不合格项目同样为食品添加剂山梨酸及脱氢乙酸。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食品中山梨酸和脱氢乙酸不合格,可能是个别生产企业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为增加产品保质期,或者弥补产品生产过程中卫生条件不佳而超范围使用。

据纳食舆情监测系统显示,“卫龙”品牌综合友好指数为-0.52。

光环背后,“辣条王者”的危局与隐患

其实,总体而言,卫龙自成立以来一直走的都还算稳健,虽说中间经历了一些行业打击但结局都还算落地平稳,尤其是近年来“网红体质”的打造,从发布模仿苹果风格的海报,到开出科技风的线下门店,甚至是一度占领了外国市场,在为辣条正名的同时,也在这个低端的领域不断打造自己的竞争壁垒。

从一个平平无奇的小零食进阶为一款畅销全国的品牌,甚至上演了一场从小卖部产品到奢侈零食的华丽转身,这与它“洗脑式”的营销自然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对于卫龙来说,营销真的就能成为它长久发展“保命符”吗?

虽说卫龙的一套营销组合拳下来销量确实有了明显提升,但其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似乎并未有明显得改变,这或许也将会是卫龙未来发展的最大瓶颈。

据了解,从2014年起,卫龙先后推出了干脆面、魔芋、酸辣粉、碳烤小香肠等产品,2020年还推出溏心卤蛋系列,试图通过多元化来拉动新的增长,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根据卫龙董事长刘卫平透露,电商渠道表现突出的魔芋2019年的销售额为8306万,在当年49亿营收中的占比仅1.7%。

辣条是卫龙的营收支柱,对于向来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资本市场来说,这种营收结构存在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巨大隐患,但品类扩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再加上当今行业中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草味等零食品牌对辣条业务的加码,未来必然会对卫龙的扩张形成一定的压制。

此外,从卫龙的营销方面来讲的话,从用户迎合到用户引领,需要的不仅仅是用户情感上的麻醉,还需要在价值上的引领。就如同可口可乐试图摘掉自己“肥宅快乐水”的标签,卫龙同样需要在“健康”的路上让自己快速起航。过度沉迷于当下的“网红”人设,虽说能让品牌享尽红利,但也有可能让企业失去未来。

结 尾

从几毛钱一包到如今的“国民零食”,卫龙可以说是在一代八零后、九零后的眼皮子底下看着成长起来的,但作为辣条行业的龙头老大,它有盔甲,也有软肋,有强大的粉丝基础,却也仍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品牌困境。

在大众消费观念日益增强的当下,卫龙的未来能否会成功的朝着多品类、多渠道、多保障、多消费群体的方向持续迈进,又能否会在规范化、品牌化、专业化、规模化的道路上不断进击,是其打造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从最大程度上消除消费者对卫龙的偏见以及对其“上市”的不甘与不愤,更能有助于整个辣条行业今后的长足发展。

纳食综合于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