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上证指数-5.06%,沪深300指数-7.65%,中证500指数-5.06%,创业板指数-11.3%。我翻查了历史数据,本周这个跌幅在过去几年都非常少见的,一周之内跌了这么多,去年疫情爆发的时候也没有这么惨,朋友们包括我心里都难受。

引发这次行情的元凶就是我在《我减仓消费行业了》给大家说过的美债利率。

什么是美债利率?

根据债券存续期的不同,美债有1年期、2年期、5年期、10年期甚至20年期等等,时间长短不同债券收益率不同,背后的含义也有很大的不同。

美国10年期长债利率从去年8月开始就一直上涨,如今已经涨到了1.5%左右。美债长期利率代表着市场对中长期经济的预期,随着美国财政加码刺激政策逐步落地,以及新任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对肺炎疫情的控制,必然会给美国经济预期带来改善。

数据来源:WIND

美国2年期短债利率其实一直都没有大幅上涨,最近也才涨到0.2%不到。美债短期利率代表着市场对短期货币流动性的预期,由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还没收紧,美元还是处于流动性泛滥的状态,所以短债利率仍然没有大幅上行。

但如果把数据图放大来看,最近短债利率突然开始向上波动了。

美债利率上行为什么会导致股票下跌?

传统的PE估值=股票总市值/公司总利润,而海外资金却更喜欢用DCF估值模型,又叫现金流贴现模型。

DCF模型认为,一只股票的价值是由它所代表的公司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产生的自由现金流之和,以合适的折现率折现到当前的现金流价值综合就是股票的内在价值。

以DCF估值模型角度看,一只股票的内在价值既取决于公司未来的现金流,也取决于贴现率。企业未来的现金流来自公司的基本面变化,而贴现率由市场利率影响。

看下图,贴现率处于算式底下的分母,因此贴现率越低,分母越小,企业的价值就越高,对应股价就越高。所以如果利率上升,分母越大,企业的价值就下降,股价也就随之下跌。

数据来源:金融百科

举个简单例子,我手上有1W元现金流。一个月前的贴现率是5%,一个月后的贴现率是6%。一个月前这1W元现金流价值9523元,一个月后这1W元价值9433元。利率上涨,害我亏了90元。

大家总是很喜欢说“核心资产”,而核心资产的定义应该是具有现金流创造能力的长期性、高增长性和确定性。核心资产的共同特点就是护城河深厚、现金流造血能力强,边际扩张能力好。

最关键是这种商业模式是能够长久性持续下去的,市场才能通过DCF估值模型测算现金流赋予估值。如果商业模式不具备长久持续性,赋予的估值就会很低。

比如银行股以招商银行为例,业绩其实挺好的,业绩增速大约10%左右,但银行的PE估值长期不能突破10倍。原因就是市场资金根本无法清晰地算出银行究竟有多少真实的不良资产,也不知道不良资产出清后业绩会发生什么变化。由于看不清楚银行的未来,市场赋予银行股的估值一直都这么低。

数据来源:WIND

又比如地产股以万科为例,业绩其实也不错,业绩增速大约10%左右,但地产的PE估值也长期没有突破10倍。原因是市场资金无法清晰算出地产公司负债情况,也不知道接下来中国监管层还会对地产施予多大的压力,由于看不清楚地产的未来,市场赋予地产的估值也是这么低。

数据来源:WIND

再比如春节期间大家万分期待的电影股,春节票房是超预期的,那影视股的业绩短期肯定大幅反弹,但股价却没有持续上涨。问题也是类似,一家电影公司是很难持续生产好产品的,不是每一部电影都能成为爆款,连制作人自己都不敢打包票。所以电影股的走势也不太具备持续性,最近调整幅度不比之前那些大涨的抱团股少。

其他行业也大都如此,随着外资不断进入,机构的思维是跟海外投资模型接轨的,美债利率对市场影响也会增大。

所以,什么时候抄底?先看看美债利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