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IPO企业质量,证监会正积极布局、严格把关。2021年以来,证监会开启了两轮现场检查抽签工作,共22家拟上市企业被抽中成为检查对象。然而,令人唏嘘的是,截至2021年2月25日,其中17家首发企业已主动终止上市审核,半途“弃考”,仅剩5家仍坚守阵线。这些排队的拟上市公司到底是怎么了?据我们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年的首发上市过会率是94.66%,属于历史上的高纪录,而为什么一到证监会要来现场检查了,这些拟上市公司就主动撤材料“终止”了?

高过会率之下,为什么绝大部分被抽中现场检查的企业不敢接招?

2021年1月29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了《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规定显示,在发行上市审核和注册阶段,首发企业存在与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相关的重大疑问或异常,且未能提供合理解释、影响审核判断的,可以列为检查对象。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和交易所作为检查机构,对检查对象的信息披露质量及中介机构执业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为了严防IPO企业质量不过关,证监会自2021年以来已开启两轮现场检查工作。1月14日,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了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名单第27次抽签仪式,选中了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永安期货,证券代码:833840.OC)和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工建材”)两家公司。1月31日,证券业协会再次组织抽查工作,在2021年1月30日前受理的407家科创板、创业板IPO公司中,选中了上海蓝科石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科石化”)、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柔宇科技”)等20个抽查对象。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些被选中的拟上市公司却像中了箭的大雁一样,纷纷从云端跌落地面,一个个排着队地去撤回首发上市申请材料,宁可失去一年之内再次申报上市的资格,也拒不接受证监会的现场检查。

最新的撤回记录来自江苏华鹏智能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鹏仪表”),该公司于2月20日主动提交《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终止了上市审核。同日,恒伦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打了退堂鼓。时间再往前一点,2月18日一天之内就有博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创智能”)、紫泉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紫泉能源”)等6家IPO企业主动选择“终止”。

据统计,截至2021年2月25日,被抽中现场检查的22家拟上市企业中,已有17家公司终止审核,占比高达77.27%,场面十分尴尬。

如下图所示,在已终止审核的17家首发企业中,原拟冲刺科创板、创业板的公司分别有7家、9家。另外,申请主板上市的建工建材也于1月22日申请终止,是此次现场检查中最早“弃考”的公司。

数据来源:上交所、深交所官网

在目前过会率高达90%以上的大背景之下,怎么会有高达80%的排队企业不愿意面对现场检查了?难道这些已经上会的企业和正在后面排队、马上就要上会的企业不是同样一群企业吗?它们的信息披露质量有什么本质区别吗?这个问题真是值得深思啊!

明星企业弃考不奇怪,国有企业弃考有点意外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中途离场的企业中不乏备受市场关注的明星企业,甚至还能见到国有企业的身影。

柔宇科技由斯坦福学霸刘自鸿创立于2012年,被业界称为“柔屏巨头”,产品包括目前十分热门的折叠屏手机等。2020年12月31日,上交所正式受理柔宇科技的上市申请。2021年1月31日,柔宇科技被证监会选定为现场检查对象之一。随后,公司于2月9日主动撤回申报材料,此时距其申请上市仅过去了2个月。

事实上,柔宇科技虽为明星企业,其产品销售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全柔性显示屏是公司的主要产品,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产销率分别仅为27.09%、16.80%、45.58%。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6472.67万元、1.09亿元、2.27亿元和1.1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和-9.61亿元,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在这三年半的时间里,公司累计营业收入为5.17亿元,累计亏损却高达31.95亿元。此外,招股书还称,公司未来可能存在经营业绩大幅下滑的风险。

资料来源:柔宇科技招股书

尽管业绩不佳,柔宇科技还是准备通过IPO募集144.34亿元,其中72亿元将被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占比达49.88%。而从公司财务数据来看,其现金流确实吃紧,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6亿元、-6.1亿元、-8.1亿元、-3.9亿元。柔宇科技IPO草草收场,其中玄机或许只有柔宇科技自己才知道。

资料来源:柔宇科技招股书

像柔宇科技这样的明星企业“半路刹车”其实并不奇怪,但有些业绩优先的国有企业也在这时候选择主动离场,就有点出乎意料了。

建工建材是国企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上海建工,证券代码:600170.SH)的控股子公司。2020年4月21日,上海建工披露分拆预案称,公司将分拆建工建材至主板上市,从而进一步聚焦主业以提高市场竞争力。2020年12月28日,证监会正式受理建工建材的首发上市申请。

据悉,建工建材主要从事预拌混凝土、预制构件和石料的制造和销售业务。2017年至2019年度,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3.43亿元、121.73亿元、201.16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00亿元、2.52亿元、2.00亿元,堪称是巨无霸型的公司。

按理说,背靠国有资本,业绩又是这么亮眼,建工建材应该可以坚持走完上市流程,但奇怪的是,在1月14日建工建材抽中现场检查后没几天,上海建工就在1月22日发布了终止该子公司分拆上市的公告。上海建工称,公司拟调整建材工业板块战略规划,加大在建筑建材领域的研发投入,拓展数字化技术在绿色建筑工业中的应用,因此,公司未来将另行筹划建工建材的上市方案。

作为优质的国有资产,建工建材在面对监管部门检查时临阵退场,不免有些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