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凤凰网财经《封面》

主持人|陈琳

制片人|武辰

文|张雅欣

过去的5年,是奋斗的五年,也是辉煌的五年!

回望“十三五”,世界经济风云变幻,面对内外矛盾叠加的复杂局面,中国人民顶风波浪 、攻坚克难,实现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生态文明、民生福祉的飞跃提升!

迈入“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恰逢全国两会召开在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如何打造新发展引擎,为“十四五”开好局,成为了此次两会的重要看点之一。

值此之际,凤凰网财经《封面》特别推出两会特辑,与多位专家、学者共话新时期的经济形式与社会发展,共同回顾疫情常态化下的经济发展,展望步入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未来。

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对中国在“十四五”期间的经济充满信心:2026年前,中国经济总规模有望超越美国,登顶全球第一。在他看来,之所以预期如此积极,得益于2020年提出的“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魏建国表示,中国的内循环真正是一种开放的、包容的、外延式的发展。“2020年,我们解决了贫困的问题,解决了疫情问题,现在进入了新的十四五期间。在这个时候,双循环的链条如果发动起来,中国会进口越来越多,对外投资也会越来越多,吸引外资也会越来越多,中国正在建立一个更大的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市场体系。”

新的发展格局下,又会迎来哪些机会?对此,魏建国指出,中国企业家在这个时候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家二次创业的最好机会。

“以前只靠国内市场打天下不行了,要走向世界,从一个中国的本土民营企业家成长为跨国的、全球的、国际型的企业家,中国的各位企业家们,要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以下内容摘自凤凰网财经《封面》采访内容:

1、2026年以前,中国经济总规模有望超越美国

《封面》:根据野村证券预测,如果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保持在1比6,那大概到2026年,中国整体经济规模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您怎么看这个预测?

魏建国:我觉得是比较客观的,甚至有一种感觉,不会到2026年。

理由是,美国的衰退是超乎寻常的,中国的发展更是超乎想象的,所以这样一拉开,就超出了野村证券所估计的时间表。

由于我们2020年解决了贫困的问题,解决了疫情问题,我们现在进入了新的十四五计划期间,提出双循环。在这个时候,双循环的链条如果发动起来,中国会进口越来越多,对外投资也会越来越多,吸引外资也会越来越多。

去年,我们已经达到1630亿吸引外资,而且2020年新的《外商投资法》颁布后我国又建立了21个自贸区和自贸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正在建立一个更大的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市场体系。

去年,中国的外资增长是4%,美国下滑了49%至1340亿。这就是一个在不断地下退,一个在不断地发展,那么野村这个论断我认为可能会提前。

《封面》:如何理解“内循环”?

魏建国:中国的内循环是一种开放的、包容的、外延式的发展。

举个例子,西班牙在进口博览会期间带来五样东西,包括西红柿酱、橄榄油、火腿还有服装等。他们以为火腿卖得不好,结果火腿卖得更好。卖得好就带来整个生产链的变化,即这些肉是在当地加工好还是拿到中国来加工好,是把供应链放在上海还是放在西班牙好,我认为这是外延式的发展。

2、2020年没有出现报复性消费,是好事

《封面》:不管是进口还是吸引外资来建厂,都是内循环的一部分吗?

魏建国:对,因为它需要整个消费来带动。中国的经济如果说2020年有点缺憾的话,就是消费并没有像大家想的报复性消费。

我觉得这反而是一个好事,为什么呢?我们在控制疫情的前提下消费,而且确保疫情不扩张,这很了不起,我们不能片面地追求报复性消费。

这是否说明中国人的消费热情减少、消费能力降低了?不,相反我认为,中国人的消费能力、消费水平、消费热情和消费欲望,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加强了,因为它一直被压抑着,所以当前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把消费释放出来,内循环在这一块是要起很大作用的,这就要求我们把那些没有效果的企业淘汰,将那些高效的企业推上去。

3、现在是中国民营企业家二次创业的最好机会

《封面》:这个过程会加剧垄断吗?

魏建国:不会,因为这是供给侧的改革,以最小的成本追求最大的利润。让供给侧改革在内循环里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让更多的企业,不仅增强内循环,而且通过内循环走向世界。

中国企业家在这个时候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家二次创业的最好机会。

以前只靠国内市场打天下不行了,要走向世界,从一个中国的本土民营企业家成长为跨国的、全球的、国际型的企业家,中国的各位企业家们,要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封面》: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竞争力走向全球,那对于留在国内的这些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企业,该怎么办?

魏建国:从整体来看,现在还不能够确定某个行业、某个公司倒下来了,恰恰相反,这正是新竞争的开始。很多人在这个时候,把原来老的放弃了,开启一个新的理念、新的创作、新的领域而得到了升华,最后成功了。

我碰到很多民营企业家,他们以前搞密集型产业,我后来去问他们,他说那时候活不下去了,成本太高,后来就改为采用先进的技术,把全球最好的东西买回来,结果他们现在搞出来一些很新的原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个发展方向不是通过原来那条路走,而是被逼一逼逼出来的。所以不能说倒掉了就是不行,倒掉了重新起来的有很多成功的例子。

主持人:那很多倒闭了起不来就说明他原来走的路不对,是这个意思吗?

魏建国:我认为他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准确判断,在当前新的经济格局下,企业该怎么发挥作用,这是对企业家的最大考验,也是最大的机遇和挑战。如果这时候能瞧准,那么我认为可以说是民营企业家的二次创业。

4、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应该是“苹果型”,不是“橄榄型”

《封面》:现在一方面有的人有奢侈品、豪宅,另一方面普通人却感觉手里的钱变少了,这算是收入差距加剧吗?

魏建国:最近上海卖豪宅的情况,我认为不能说明问题,更不能说明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房地产还是遵从中央所讲的,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

中国的房地产政策会走向一条学习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经验的道路,比如说我们要确保一部分公务员、一些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那么我们多建一些经济适用房,我把它叫做“稳住一批”。

然后“放开一批”,就是说,有一些地方希望能住一些好的,可以通房地产税等调剂把放开这一块满足。

《封面》:照您这么说,房地产税很快会开征吗?

魏建国:不,房地产税是一种调剂手段,我相信随着整个房地产一城一策、一市一策开展以后,会有一个很好地适应。虽然各地不同,但是全国都是一样的,就是要让贫富差距更加缩小,让整个中等收入人群不断壮大,所以我不太同意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好像中国的中等收入人群现在像橄榄型,因为橄榄它是两头尖的,往上的尖说明还有一部分中等收入人群往上跑,跑到高收入人群,往下的尖说明中等收入人群还不稳,还有跑到低收入人群里面的可能。

我认为,中国的中等收入应该做成苹果型,苹果型是中间很宽大,两头是凹的。往上凹的说明上面的高收入人群,不断地通过国家政策在收入不减的情况下慢慢地滑向中等收入人群,而下面的凹进去就是越来越多的低收入人群,不断地上升为中等收入人群,这样差距就小了。

《封面》:底下的人慢慢向上能理解,比如说国家有各种扶贫,各种调节区域差距的政策;但是上面的人也要往下走,这似乎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常理?

魏建国:恰恰相反,符合市场经济的常理。美国现在很多富人,如比尔盖茨等,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就是通过慈善,我们可以采取其他一些办法(来进行调节),比如税收。

整体的中等收入人群扩大,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这个人群越多,国家发展越快,国家就越稳,贫富差距就会越少。

5、民营企业家应该带头支持反垄断

《封面》:之前大家在关注一些大的互联网公司,具有某种优势甚至是垄断优势,它会降维打击要到社区卖菜等等,对此该怎么看?

魏建国:中国的发展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国外经验好的一方面是能让个人实现自己的梦,国家实现国家的梦,但是一旦进入垄断,资本无限制发展,就会损害了包括中小企业、低收入的人群甚至整个国家。

像美国现在几大巨头,美国政府也在不断地通过反垄断法来采取措施,我们中国很重视这一块,我觉得民营企业家应该带头响应、拥护这个政策。

《封面》:中国现在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垄断?

魏建国:有,而且逐渐会走向更大的负面,所以中央出台这个政策,我觉得很及时也很到位,这是对整个民营企业家的保护,对今后平台经济的发展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监管。

比如,很多年轻人刚走上社会,就被一些比如住房等基本需求绑到了信贷里面,最后房子也没得住,钱又损失了很多。为什么年轻人初入社会就被绑架到了这种金融关系里面去?这点反映出整个社会方面还有弱项,政府应该关注这一块,更重要的是应该想方设法来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但这种情况又是在整个国家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因为现在很多地方需要法律法规先行一步,但是我们现在还完全没有做到这一点。

《封面》:监管没跟上?

魏建国:监管没管,法律没跟上。这些我们在不断地实验,也在追赶,争取能够把法律法规更提前,防止这种事情发生,但是整体上会有一个过程。

我觉得政府应该重视,现在《民法典》已经出来了,还有更多新的法律不断地在产生过程中,通过社会的实践让我们的法典更多地来保护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