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1年全国重点城市限塑令的全面落地,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不可降解塑料包装等均被明确禁止使用,改用绿色环保材料已是大势所趋。面对目前紧俏的市场行情,多家上市企业投身“可降解”,这些可降解概念是真的吗?

上市公司争相加入“可降解”赛道

喝奶茶用“纸吸管”,逛超市需自备购物袋……自2021年1月1日起,史上最严“限塑令”——《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正式生效。伴随着“限塑令”的深化落实,可降解塑料、纸质包装物等产品成了替代现有塑料的关键性材料,相关产品和原材料供不应求,不少上市公司纷纷加入这条赛道。

其中,塑料生产商浙江众成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浙江众成,证券代码:002522.SZ)在2020年12月10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披露称,公司十分关注对可降解类型产品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的跟踪、研究,并已就有关产品与技术进行了内部立项,目前正处于持续研发阶段。

无独有偶,深圳王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王子新材,证券代码:002735.SZ)也在2021年1月29日的投资者活动中称,公司在海南省澄迈县设立子公司,以生产可降解环保购物袋等产品。

除了上述直接投向可降解产品的公司外,还有不少公司加码上游原材料领域。据悉,可降解塑料基于原料来源可分为生物基和石化基两类,其中,聚乳酸(即“PLA”)为生物基材料的代表,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即“PBAT”)则为石化基的代表。

而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金发科技,证券代码:600143.SH)正是加码PBAT的企业之一。公开资料显示,金发科技是可降解塑料板块的龙头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改性塑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等。

根据金发科技2020年半年报披露,在完全生物降解塑料方面,公司已建立了从开发到工业化生产的完整流程,目前已拥有生物降解聚酯合成产能6万吨,并配有专业生物降解塑料改性生产线,产品涵盖PBAT、PBS、PLA树脂及相关改性材料,可全面覆盖当前生物降解塑料的主流应用。

与此同时,公司还在加紧建设新产能和开发新的生物降解塑料,以应用于更多领域。其中,在建6万吨PBAT生产线进展顺利,预计新建产能将于2021年投产。2020年12月30日,金发科技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也提及了该扩产计划。

资料来源:上证e互动

业绩方面,金发科技2020年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5.35亿元至46.80亿元,同比增幅达264%至276%。而公司此前业绩成长性也还不错,2017年至2019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31.37亿元、253.17亿元、292.86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5.48亿元、6.24亿元、12.45亿元。

除了金发科技外,加码PBAT产能的上市公司还有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恒力石化,证券代码:600346.SH)、山东瑞丰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瑞丰高材,证券代码:300243.SZ)等。

恒力石化主营石油炼化以及工程塑料等。2月18日,恒力石化在上证e互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已于2020年年底建成投产了年产3.3万吨PBAT/PBS类生物可降解新材料产能,同时规划在建90万吨PBS类生物可降解聚酯新材料项目。

恒力石化也曾在2020年半年报中披露称,2020年下半年公司将投产60万吨的聚酯DTY、POY新产能以及3.3万吨的PBAT可降解塑料产能,剩余产能建设预计将于2021年投放,公司聚酯总产能规模也将达到年产400万吨以上规模。

资料来源:上证e互动

瑞丰高材也于2月2日公告称,年产6万吨PBAT生物降解塑料项目(一期)已经进入建设阶段,预计于2021年第三季度竣工投产。而考虑到目前市场旺盛的需求,公司又计划投入不超过人民币2.3亿元,建设年产6万吨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PBAT(二期)项目。该项目全部投产后,公司可再新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PBAT产能6万吨。

另一方面,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金丹科技,证券代码:300829.SZ)则是加码PLA材料的主力军。

金丹科技是以研发、生产和销售乳酸及其系列产品为主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目前主要产品为乳酸,而乳酸可以进一步加工生产生物降解材料PLA,用于代替聚乙烯产品。

据悉,丙交酯是生产PLA的中间体。2020年11月30日,金丹科技曾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金丹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丹生物”)的丙交酯项目已投料试车,且装置运行平稳,工艺路线打通,产品质量指标逐步提升。

2月19日,金丹科技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关于PLA对乳酸需求增加的相关问题时还表示,公司已经在建设5万吨高光纯乳酸项目,预计2021年10月建成。按照2020年半年度报告中披露的内容,公司未来3-5年还将根据市场需求、资金状况,分步、分期建设,在现有产能基础上,完成40万吨淀粉和热力二期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建设20万吨乳酸、20万吨石膏、10万吨聚乳酸(PLA)工程项目。

资料来源:深交所互动易

天元股份上市不久业绩下滑,加码“可降解”值得细品

不过,有的上市公司此时抛出“可降解”概念,或需要投资者细品。

广东天元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天元股份,证券代码:003003.SZ)于2020年9月21日挂牌上市,主要从事快递电商包装印刷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其包装印刷产品包括电子标签、塑胶包装、快递封套等六大系列。

IPO报告期内(2017年至2019年),天元股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42亿元、10.12亿元、10.04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5766.73万元、7550.50万元、8269.00万元,业绩增长较快。

然而,公司刚一上市似乎就要上演“业绩变脸”。据天元股份在2020年10月29日公布的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天元股份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03亿元,同比下降3.66%;实现归母净利润4294.18万元,同比下降25.03%。而公司此前在招股书中预计,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15亿元至7.40亿元,同比变化幅度为-2.05%至1.37%;实现归母净利润5250万元至5550万元,同比变化幅度为-3.52%至1.99%。

在业绩下滑的背景下,天元股份宣布大举出资投注可降解产业。2月22日晚间,天元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对东莞市鑫正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正裕”)投资4000万元,投资完成后,鑫正裕将成为天元股份的控股子公司,持股比例为80%。经计算,4000万元的投资金额约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74545.26万元)的5.37%,占其2019年归母净利润(8269万元)的48.37%。

天元股份称,鑫正裕在生物基新材料、生物全降解环保材料、环保化学等领域的多项检测均获得TUV、OK compost INDUSTRIAL、OK compost HOME等相关认证报告,并取得了国内堆肥19277-1合格报告,是海南禁塑监管平台上的监管示范企业,并且拥有PLA、PBAT、PBS等全生物降解材料改性材料和一次性全生物制品的生产技术。

这些“高大上”的资质和技术看似迎合了现下可降解原料紧缺的市场行情,但是这些技术能否实现量产?投入后又是否能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鑫正裕为天元股份带来的究竟会是营收增益,还是一个蹭热点“噱头”?这些问题只能留待时间来检验。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工商信息显示,鑫正裕成立于2018年1月2日,同年3月14日因登记场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而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2020年3月才在经营范围中增加“降解塑料、改性塑料、功能母粒”。此外,工商年报显示,鑫正裕2019年度社保参保人数仅为1人。

资料来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事实上,我们还发现,天元股份自身的研发能力也值得商榷。我们关注到,天元股份虽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但公司研发人员仅20人,仅占总员工人数的2.01%,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比例仅为5.23%。

另外,天元股份两次冲刺IPO的信息披露明显矛盾,比如公司两本招股书披露的2017年毛利率相差4.22个百分点,主要产品电子标签也存在统计口径前后不一致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