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养老行者1988

编辑陈苗

2020年年初,听闻国内医养结合标杆项目——英智康复(石景山项目)关停的消息,难免心生几分疑惑,想去一探究竟,但因疫情原因,一直未能成行。

转眼一年已过,近日无意中路过,看到现场已是人去楼空,难免心生感慨与惋惜。

图:北京卫健委网站公示信息

根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显示:

卫健委在2020年2月24日正式同意《关于北京英智京西康复医院停止的请示》,并在2020年2月25日在网上发布公示。后经与其内部员工证实,实际上在2019年年末,英智康复(石景山项目)就已经启动关停的相关准备工作。

图:2015年,英智康复(石景山项目)召开启动说明会

2015年12月29日,英智康复(石景山项目)正式投入运营,作为京西首家“医+康+养”融合机构,也是英智康复继2006年八里庄项目成功运营后的首个旗舰项目,不仅承载着“医养结合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探索,也得到了政府、行业、市场的高度关注。

英智康复(石景山项目)从无到有,历时3年,总建筑体量约15000㎡,共设有200张床位,其中100张属于康复医院(二级医疗机构)的医疗床位,另100张属于养老机构(石景山八角街道养老照料中心)的养老床位,楼下是医疗,楼上是养老,是典型的“医养综合体项目”。

图:目前北京仅有10家康复医院带医保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已经运营4年有余的医养标杆项目,直到关停前,也没有获得“医保定点”资质,其中原因之一有可能是英智康复(石景山项目)的注册性质为“营利性”,而从目前北京医疗整体规划和医保资质审批来看,营利性医疗机构并不在优先范围内。

除英智康复(石景山项目)外,2015年开业的北京光熙康复医院(万科投资)、2016年开业的北京新华康复医院(新华保险投资)等项目也都未获得医保定点资质。

不过,也有例外,与英智康复(石景山项目)几乎同期开业的北京泰康燕园康复医院在2017年获得了医保定点,该项目全称为:北京泰康燕园康复医院有限公司,也属于营利性医疗机构。

图:北京泰康燕园康复医院外景

与北京光熙康复医院、北京新华康复医院不同,英智康复(石景山项目)的物业(资产持有方:北京石景新天置业有限公司)虽然隶属于英智康复大股东“首都医疗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资)”,但英智康复(石景山项目)依然要承担相比市场化水平的租金,传言年租金在千万量级。

一方面是迟迟无法获得“医保定点”资质,一方面是高昂的房租和人力运营成本,对英智康复(石景山项目)来说,这几年过得应该并不轻松。

图:早已关停的北京太阳城医院

长期以来,“医养结合”、“医养融合”伴随着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从国家到地方,从行业到市场,得到高度认同,各种医养结合、医养融合模式层出不穷。

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医养结合”的核心可能并不是行业所追求的专业医疗、康复、护理,而是“医保”,只有通过医保解决掉“支付问题”,才有可能生存和发展,才有可能等到市场支付、客户买单的到来,无论是护理院、护理站、医务室、康复医院,都遵循此法。

我们更要看到的是:不同时点、不同区域、不同城市、不同区县,在“医疗资质”和“医保资质”审批上,也存在巨大的“政策性差异”,尚没有全国性可复制的模式。

例如:上海的护理院、护理站在医保政策支持下,发展迅猛,利润率很高。但北京的护理院(如:光大汇晨望京护理院、民众护理院等)、护理站(如:金牌护士美鑫护理站等)目前尚没有一家获得医保资质,导致经营层面压力极大。

图:首都医疗集团官网

根据“企查查APP”显示:2013年2月17日,北京英智康复医院有限公司被北京诚和敬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收购,后纳入国资体系首都医疗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现以英智康复健康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为主体,在北京、杭州、江阴、江苏、山西布局多家分公司,是国内医养、康复领域的代表性企业。

在美国,医疗康复护理市场规模在千亿美元体量,更成为连接养老和医疗的重要闭环要素,我们相信随着中国老百姓对康复认知和付费意愿的不断加强,中国康复护理未来前景无限。

但在通往未来的路上,我们更呼吁政府可以对这些优质医养结合项目多一些支持和培育,给行业和市场以信心,让医养结合可以真正落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