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三言财经

作者|雨霖

今天,距离上海正式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经过去一周有余。具体而言,该《条例》要求市民将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四大类进行归类投放。

听上去这四类垃圾分法简单容易,但实际上很多垃圾具体该算哪一类有很多讲究。例如,桃子和桃核,桃子肉算作湿垃圾,但桃核却是干垃圾。大棒子骨听上去像是厨余垃圾,但实际上却是干垃圾。

这种“xx垃圾到底属于哪一类的垃圾”迅速成为全网热点,不仅上海市民自7月1日起要开始思考如何分类,垃圾分类话题也引发全国网友热议。

那么,上海垃圾分类实施一周以来,这项政策对上海市民具体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三言财经采访了七位生活在上海的朋友,他们有的是老上海人,有的是在上海打拼的“沪漂”。面对采访,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对垃圾分类这项政策的看法。

本次采访提问如下:

  • 你所生活的小区垃圾分类管理方式是什么样的?

  • 小区里是否有垃圾分类志愿者监督、指导居民分类垃圾?

  • 如果居民出现乱分、乱扔垃圾,是否会被志愿者或者其他执法人士罚款?

  • 你是否出现不懂如何分类垃圾的情况?

  • 你是通过什么途径学习垃圾分类方法?是否有专业人士亲自培训?

  • 强制垃圾分类是否对你的生活产生困扰?

  • 会不会因觉得给自己添了麻烦导致产生“逃离”上海的念头?

  • 你对上海实施强制垃圾分类持有什么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

  • 你是否好奇自己分好类的垃圾被收走后如何处理呢?

*以下内容皆为受访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三言财经立场,应受访者要求,所有姓名均为化名。

小Y(沪漂,长宁区):垃圾该怎么倒怎么倒 

我也就简单分一下干和湿垃圾,那些看上去就是干的就扔干垃圾桶。在家里不会特地分出来,如果一堆垃圾里面有湿垃圾,我就按照湿垃圾扔。目前我家小区没人监督,也不存在罚款一说。

这个政策开始实施前,小区里就设置了新的垃圾桶。按照干、湿垃圾,可回收和有毒垃圾这四种放置。小区里设了几个集中投放点,我们楼里的垃圾桶全部撤掉了。

刚开始听说要搞垃圾分类,心里很紧张,害怕自己不会分。没有人来培训,全靠小区居委会发的传单以及网上看的那些信息。所以开始看到大家调侃各种垃圾很难分我也很发愁。

不过正式开始后,我并没遇见很大阻力。我们小区垃圾桶旁边没见到有人监督。我的垃圾也就只分干和湿。但生活中我并不会刻意去分,主要就是看着明显是干垃圾的就在下楼集中倒的时候分出来。如果我生活中产生的垃圾都混在一起,那我会按照湿垃圾分。

没有人检查,所以我要是分错了也没被罚款过。对于这件事,我实际上是持负面看法的。我认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所有人都花时间去做垃圾分类,效率低下又浪费时间。

垃圾分类本质上应该是培养大家对生活垃圾处理的意识,和对生活环境带来的影响。现在如果搞的每天都细化到研究每种垃圾该怎么分不具备可行性。

垃圾分类意识需要很多年培养,可能下一代会对垃圾分类更敏感,更有效。目前的话,关注点应该更侧重于垃圾管理学,不仅仅是只要求老百姓去分类,垃圾回收后怎么处理更重要。

小葱(本地人,闵行区):给我生活添麻烦 倒个垃圾都害怕

我是上海人,想逃不能逃,但我肯定要移民了。现在去小区扔垃圾都要被挨个检查,非常耽误时间。所以导致有人把垃圾随地乱扔在小区里或者扔外面,环境反而更脏了。

垃圾分类这个事,目前为止我没看到什么积极的改变。

我们小区集中设置了垃圾投放点,有居委会的阿姨和保安站岗。他们主要负责监督以及指导住户垃圾分类,如果扔错垃圾也由他们负责罚款。

这件事对我生活添了很多麻烦,不仅仅是要自学怎么分,根本没人培训。倒的时候,他们要挨个检查有没有分错,非常耽误时间。所以导致我们小区大家都把垃圾带到小区外面,甚至还有人就乱扔在小区里面,搞的比原来更脏。

我是上海人,想逃不能逃,但是我肯定要移民了。

我们单位天天宣传,如果分错一下就罚好几万,大家都人心惶惶,现在倒个垃圾都有种提心吊胆的感觉,哎。

我不是特别支持,至少现在不是很支持垃圾分类。目前做这件事,垃圾车来的时候,该怎么回收还怎么回收。也不跟我们说这些垃圾分类后,到底是怎么处理的。我觉得如果这些垃圾最终还是集中焚烧或者填埋的话,我们垃圾分类就失去了意义。

小菊(本地人,普陀区):有人直接将湿垃圾倒马桶

垃圾分类感觉就是没学会走就要求我们跑,老人怎么学?小区里独居老人腿脚不便,不方便下楼倒垃圾,于是垃圾就全堆在家里。还有人干脆将湿垃圾倒马桶,我怕上海下水道迟早得出问题。

我们小区垃圾分类是小区里集中设置几个投放点,自己家里分好后下楼倒垃圾。垃圾桶旁边还有年轻志愿者以及一些居委会阿姨负责指导,但是我们小区并没有因倒错垃圾罚款。

我姐姐同事小区就真罚款,目前上海不同小区做法也不太一样。开始垃圾分类以后,没人培训我们,都是我们自己看新闻、传单以及在网上自学。

这件事大方向上我是支持的,但是我认为目前做的太过分,不考虑实情。现在我们楼里全部都没有垃圾桶了,一倒垃圾就必须下楼走一段。小区里独居老人,平时没年轻人照顾的独居老人,本身走不动路,现在干脆连垃圾都没法倒。要么就堆在家里,要么就得等小孩回家帮忙。

而且我听说上海垃圾分类办法,是仅次于东京的。这不是走路都没学会就要求跑步吗?那些独居老人,连手机都不怎么会用,没人指导的情况下根本不懂怎么分。一上来就搞四个大类,还分那么细致,老人怎么学?

我觉得至少先从哪些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开始吧?上来就分这么仔细,垃圾场根本处理不了目前。我朋友恰好在垃圾焚烧厂工作,我听说目前上海垃圾焚烧并没有和以前有什么变化,而且上海具备处理不同垃圾分类的垃圾场也就只有一家。

现在这么折腾,倒是逼得很多人开始将湿垃圾冲马桶里,我估计没多久上海下水道要出问题了都。

目前做的好的是学校,上海开始从小培养垃圾分类意识,现在的小学生什么的都很明白怎么分类。

大鹏(沪漂,曾留学加拿大,普陀区):回老家时会庆幸可以随便倒垃圾

在国外生活时就已经过着垃圾分类的日子,上海市垃圾分类对我来说无所谓。倒是每次回老家时候会庆幸自己又可以随便倒垃圾了。

垃圾分类这件事对我生活毫无影响,我小区也是将楼道里垃圾桶都去掉。虽然四个分类比较麻烦,但是我平时更多的只涉及到干、湿垃圾。

我们小区垃圾桶旁有居委会阿姨帮忙指导,不罚款。具体分类不懂可以问他们,或者看传单什么的。

实际上我不是很关心垃圾分类,以前在加拿大的时候也得分,早习惯了。但说实话,现在回家探亲时候会多了一份轻松:总算可以随便扔垃圾了。

潘(沪漂,曾留学加拿大,静安区):垃圾分类是我留在上海的理由

我支持上海搞垃圾分类。现在生活垃圾繁多,对环境伤害很大,如果不建立保护环境意识,不尽早做垃圾分类,终将伤害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

我一万个支持上海搞垃圾分类!

我们小区将零散在楼道里的垃圾桶全部取消,小区里集中设置几处分类垃圾桶,旁边有垃圾分类志愿者指导。我们这小区垃圾桶那里早晚特定时间开放,但是平时也可以扔,并不上锁,分错了也不会罚款。

具体分法上面,我本人实际上涉及到的也多是干、湿垃圾,有些难分的上网或者看传单就行,也不需要专门培训。

垃圾分类实际上是我留在上海的理由。

垃圾分类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情,完全不影响我的生活。我认为反对垃圾分类的人是环保意识不够还懒。现在哪怕垃圾产业不成熟,但是这件事情是一定要做的。现在人们生活垃圾非常多,叫一单外卖产生的各种不环保垃圾非常多。如果不搞垃圾分类,填埋焚烧,对环境污染严重。而且更可怕的是对土壤造成污染,最后岂不是又被我们吃进去了?

我希望大家对垃圾分类要认真对待,也相信我们能把这件事做好。

受访者提供的上海某小区垃圾站

老谢(退休,闸北区):希望物业提供代扔垃圾服务

我已经年过八十,学习垃圾分类方式并不难,但腿脚不便,下楼倒垃圾的确不方便。我希望物业能提供上门收垃圾服务。

我是一名年过古稀的独居老人,垃圾分类对我来说影响有,但是不大。

我小区并没有将楼道里的垃圾桶取消,而是在楼道中设置了干、湿垃圾桶。小区里设置了四种类别的垃圾回收站,有志愿者在旁边指导。

不过,我们小区实际上本来是要将楼道里的垃圾桶都取消的。但是之前开了业主会,大家统一投票否决仅在小区内设置集中垃圾桶。大家一致赞同自己将干、湿垃圾分好放在楼道里。其余的两种则可定期去小区里去倒。

我对于具体怎么分类现在学的还可以,但是挺费劲。现在孩子们也教会我用手机上网,我能自己查具体分类方法。基本上干、湿垃圾如何分我比较了解。

但有的小区不像我这边这样。我有老年朋友小区楼道里没有垃圾桶,自己又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学怎么分类,干脆不敢去倒垃圾。

我们小区物业本来说会为独居老人提供上门收垃圾服务,我一开始还很开心,但是目前并没有开展。

小W(新加坡籍华人,长宁区):新加坡应该向上海学习

新加坡法规虽然严苛,但是却对垃圾分类没有相关要求,这点新加坡需要向上海学习。我以前在德国生活时就接触过很多垃圾分类知识,所以现在非常支持上海做这件事。

我们小区在楼道里设置干、湿垃圾桶,小区中设置四种分类的垃圾桶。

平时生活中我按照干、湿垃圾分好倒在楼道垃圾桶里,可回收的和有害垃圾每周一次去小区里扔就可以。现在小区垃圾桶旁还有一位志愿者负责指导,有不明白的可以咨询他们。

垃圾分类刚开始听说要实施的时候,我以为会对自己的生活影响很大。但实际开始后,极少情况会遇见不知道怎么分的情况。不过这些上网查一下也就明白了,并不算很严重的事情。

我们小区目前也并没有出现因为垃圾分类引发的极端情况,大家都很自觉的将垃圾分好扔到对应的垃圾桶里。

我生活工作在新加坡,这次因公到上海工作半年。说实话,我还有些舍不得离开,新加坡并没有垃圾分类相关的规定,哪怕那边法律那么严格,这点应该向上海学习。而且,我之前在德国的时候就收到垃圾分类的教育,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之前听说咱们现在还没有形成整套的垃圾分类产业,可能我分好类后,回收时候还是集中处理。我会对此比较失望,但目前我们刚开始搞,所以我认为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全方面支持这个产业发展,一定很快能建立健全的垃圾处理产业。

上海是个美好的地方,我喜欢这里,垃圾分类让上海更好。

垃圾分类任重道远 仍有现实问题需要解决

这几位生活在上海不同区域、不同小区的受访者对上海强制垃圾分类政策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从他们的看法中不难看出,实际上在生活中垃圾分类方法并不是特别难。目前,不知道如何某种垃圾该属于哪一类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遇见的频率不算高。

但是,从受访者的叙述中也反映出目前垃圾分类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目前垃圾分类办法实施过程中对于特定人群不友好。所有受访者均提到获取分类方法相关知识均从网络、志愿者以及传单中学习,并没有专人亲自培训。这对于年纪较大的老人来说,学习成本较高。尤其是独居老人,一方面腿脚不好行动不便,亲自下楼倒垃圾较为困难;另一方面,如果老人不懂如何使用互联网,以及视力不好,则连从网络和传单学习分类方法都成问题。

其次,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表示介意自己分好类的垃圾在被回收后,最终仍然以传统方式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众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造成打击。

有受访者提到垃圾分类开始后,大家要么乱扔要么将垃圾带出小区扔,导致小区更脏乱差;还有人干脆不敢扔垃圾,将垃圾堆在家里;甚至有人直接将湿垃圾冲马桶,有可能导致下水道堵塞。

实际上发生这种情况并不罕见,这几天就不断有提到大家因垃圾分类而被“逼疯”的新闻。

垃圾分类后的“荒唐”事

垃圾分类办法开始实施后,上海市民用各种办法处理垃圾分类。

有市民连喝不完的奶茶都不敢随便扔。据相关媒体报道,7月1日至4日,上海市“无需餐具”订单量环比增长149%。有上海市民接受采访时称现在喝不完的奶茶都会先将珍珠、布丁以及红豆等食材倒在湿垃圾桶里;如果有时间还会将杯子、吸管等洗干净仍在可回收垃圾桶内。

有市民将垃圾装入书包,扔在地铁的公共垃圾桶内。

网上还有传言称上海有小区住户竟然用无人机将垃圾扔向隔壁小区,事后上海城管通过实际测试发现此为段子,并不属实。

不过,除了段子调侃、偷将垃圾扔在公共垃圾桶外,还有人干脆暴力拒绝垃圾分类,将志愿者打伤。

7月4日,一名家住虹口区曲阳路街道赤一小区的33岁女子叶某因不愿意分类干、湿垃圾,竟然将前来劝阻的志愿者赵某掐昏。此后被公安机关处于行政拘留3天。而该受伤志愿者目前已在家中休息,带身体恢复后或重新上岗。

垃圾处理产业将是蓝海 未来五年垃圾运输车采购需求高达80亿元

垃圾分类远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彻底完成的事情。这不仅仅需要大众配合,还需要搭建完全的垃圾处理产业链,实现回收时按分类回收,处理时也能按分类处理。

此外,推行垃圾分类也要考虑是否会出现”步子迈得大了容易摔跤“的问题。目前,上海市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小区间实施的不同管理办法。在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具体落地上如果无法兼顾所有人的需求,那么推行垃圾分类可能会遭遇较大阻力。

比如独居老人处理垃圾有客观困难问题。不是所有小区都保留楼道内垃圾桶,在没有亲朋好友以及专门人员协调帮助下,老年人倒垃圾会成为新问题。仅靠志愿者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出台更细致的政策帮助特殊人群,才能将垃圾分类落实到底。

另一方面,在几位受访者中,对垃圾分类持有积极态度的,恰巧是有过相关经历的,比如海外华人以及有过海外求学经历的人,这意味着垃圾分类更重要的是建立人们的分类和环保意识。

在接受采访时,几位受访者均提到上海已开始加大教育学生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这意味着垃圾分类意识和实现大众全面垃圾分类将会更好的体现在下一代。

目前,垃圾分类产业前景良好,据相关媒体测算,仅2020年底前,上海市对湿垃圾和有害垃圾运输车采购需求就近20亿元;2025年底前,新增运输车辆需求高达80亿元。

在培养大众环保、垃圾分类意识的同时,借助商业、市场手段搭建完整垃圾分类和回收处理产业链,才能使垃圾分类持之以恒的进行下去。

上海市实施垃圾分类后,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多城均表示也要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相信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垃圾处理产业会成为新的蓝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