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恒大正加速造车。

4月1日,恒大以8.47亿元人民币的底价拿下广州南沙地块,用于建设纯电动汽车的整车生产基地及进出口基地。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许家印为恒大确立的新“龙头”产业。去年至今,许家印通过恒大健康平台已投资150亿元人民币收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再加上入股广汇,费资已达300亿元人民币。

除了恒大,房地产企业如宝能、华夏幸福等都已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宝能同杭州富阳区政府、杭州新天地集团签订协议,三方就年产30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达成落户意向。华夏幸福也悄然入股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目前,国内被统称为“造车新势力”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已超过百家,融资总规模已超1700亿元人民币。

被称为“新势力”,是因为这些车企不同于传统汽车制造商,他们之前并没有造车的传统和基础。

“造车新势力”无疑代表一次创业风口,他们背后站着的是诸多知名资本如红杉、IDG以及百度、腾讯等,甚至还包括一些政府背景的国有资本基金。

能蜂拥进入新能源车行业,似乎说明制造新能源车门槛并不高,技术也不复杂。

在一般人看来,新能源车就是电动车,造个汽车的壳,把电池和电机放进去就行了。但传统车企在进入新能源领域都较为谨慎,虽然这给了国内造车新势力一定时间的机遇期,但也说明制造新能源车或许还存在许多未知的困难。

即便是特斯拉,也存在“步子迈得太大”的问题。美国底特律工程咨询公司曾对特斯拉提出质疑,其中提到特斯拉的一条缺陷是,车子在车身面板间存在不一致的缝隙。“这可能表明装配线工人没有得到适当的训练”。

有人总结了“造车新势力”的几个特点:面向中国市场、倚重中国本土资本、脱离于现有造车体系、组建全球化研发的新兴造车企业。

既然面向中国市场,政策就必然起到关键性作用。

众多国内资本、包括一些国有资本,以及一些房地产企业,都想在新能源车行业分一杯羹,归根结底,还是看中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包括各种补贴等。

另外,目前新能源车企业所获得的资本市场的认可度也远远高于传统企业。

既然有人认可,愿意花钱,谁还会拒绝呢?

“烧钱”是最容易的事。但是,“造车新势力”会不会和共享单车一样,最后只能烧出一地鸡毛?

今年3月,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在一篇文章中称,2019年将是造车新势力的倒闭年,直言中国的上百家造车新势力中,没有任何一家值得投资。

“造车新势力”“烧”出的结果也并不如人意。以头部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为例,5轮融资超22亿美元,但从2016年开始,连续三年亏损超过170亿元人民币。上海建厂计划也被停止。

交出这样的答卷,不知道资本还有多少耐心。

另一个不好的消息是,汽车市场出现了二十几年以来的首次下滑,车市遇冷对急需资金的新能源车企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那这些瞄准造车的资本到底图什么?天知道!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撰文|黄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