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刘

编辑:郝科科

风品:王子林 蓝海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大股东清仓离场,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1月4日,北京产权交易所一则公告搅动保险圈:北京保险产业园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京保险产业园)拟将爱心人寿1亿股份对外转让,转让底价2.5亿元。

开年便遭清仓,对爱心人寿不算好消息。且这位股东,来头不小:公开资料显示,北京保险产业园公司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30亿元,由北京市石景山区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100%控股,为爱心人寿发起股东之一。

另一厢,吉林长春产权交易中心官网显示,吉林能源投资正在进行预披露,拟转让爱心人寿1.5亿股股份,同样这也是一家国资背景。

01

累亏7.98亿元 “安心保险”之鉴 优先受让权之问

值得注意的是,爱心人寿共有11家股东发起,如果上述两家退出,其他股东将均为民营性质。

尽管事出突然,保险业的股东变动也是常态。

以瑞泰人寿为例。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12月8日。2010年,发起股东之一的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将50%股权转让给国电资本控股。3年后,大股东亚公共保险再有变动。

2015年时,中法人寿原股东邮政集团将50%股份悉数转出;2016年,新光海航人寿发起股东海航集团出清股权。

原因仁者见仁,但多与资金与实力底色有关。

北京保险产业园表示:爱心人寿网点铺设与布局已逐步完善,前景可观,现在退出能获较好收益;爱心人寿拟启动增资扩股,自身闲置资金有限。

单从收入增加看,所言不虚:2020年12月31日,董事长张延苓表示,爱心人寿2020年原保费收入31亿元,较2019年7.72亿元同比增长301.55%。2017-2019年,保费收入也保持翻倍甚至数倍增长。

要知道,与医药行业一样,保险业也有明显的长周期特性。

《中国寿险行业经营规律研究》一书曾提到:“寿险公司的利润以10年为一周期,开业3-5年左右亏损最严重,之后亏损逐渐下降,7-8年后进入盈利期,行业内称之为“七平八稳”。”

同时,险企亏损与一般企业的入不敷出,也不是一个概念。

例如,隔壁老王购买100万元保额的保险,缴费10年,每年保费2万元,这在财报中划分为收入。当第一笔保费入账时,这笔200万元保额便体现为支出。保险公司每增加一新单,便等于多一笔债务。

由此前置,亏损几乎是必然事件,强如平安健康保险等,早期也逃不过亏损魔咒。

另一面,长期回报也巨大。如老王连续交了3年保费,险企亏损额便收缩了6万。一旦保费超过折算赔付,就能实现盈利。

基于此,行业的时间复利特性明显。

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险企成立前期知名度不高,保费规模小,广告、销售渠道、人力等前期支出会巨大,亏损是常态。一般会在 9 年左右达到盈亏平衡年。不能通过短期亏损,便断定行业或企业缺乏成长性。长效机制背景下,保险业抗周期风险较强,如风控品控得当,反而具备极强投资价值。

爱心人寿相关人士向首条财经表示,产业园对于爱心的投资就是为推动产业园初期建设和发展,属于产业孵化,选择目前合适的机会合适的价格成功退出,也便于区政府能将资金用于更多后续项目的投入和推动,成功退出也给未来投资主体在石景山发展的更大信心。

北京保险产业园也称,希望让更有实力的新股东加入投资,目前已有3家公司进行接触。

换言之,产业园属于孵化定位,并不是长期持有。同时,也意味着爱心人寿羽翼渐丰,已初步走出扶持期。

符合逻辑情理,却仍有玩味点:爱心人寿其他股东已放弃优先受让权,即无意接盘。既然“前景可观”,原有股东又知根知底,为何放弃使用优先受让权,而需要新股东入局呢?

评判任何一家企业价值,都不能将其视作“孤岛”。保险业早期亏损是常态,然时间是公平的、实力也是明摆的,关键在于对比。

聚焦爱心人寿,前景可期的光环下,往期业绩并不光鲜。

2017-2019年,爱心人寿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4433万元、3.03亿元、7.71亿元,净利润-1.82亿元、-1.87亿元、-3.14亿元。加上2020年前三季亏额,爱心人寿已累计亏损7.98亿元。

这是什么水平呢?

以同样2017年成立的信美人寿、和泰人寿、华贵人寿为例,截至2020年三季度,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18.42亿元、18.75亿元、13.73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25亿元、-2710万元、-6559万元。爱心人寿为16.37亿元、-1.15亿元。

不管什么性质企业,都拥有天然的盈利使命,持续亏损高企不会讨喜。

更令担忧的是偿付能力:2017年末,爱心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4363.86%;2019年四个季度分别为,1003.94%、640.55%、524.7%、338.05%;截至2020年三季度,已降至167.75%,下降速度之快,可谓扎眼,甚至低于236.5%的行业平均水平。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的最新定义,偿付能力是指保险公司对保单持有人履行赔付义务的能力。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站上风口的安心财险,就是因偿付能力问题收到行业开年1号罚单。

2016年,安心财险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574.39%,2017~2019年分别为369.95%、240.79%和123.45.%。且7家原有股东均无增资意愿,正大制药、水滴公司的入股进程也各有阻碍。

对比之下,爱心人寿是否该有安心的警钟之鉴?

02

另类激进? 结构与战略审视

梳理原因,主要有二。

首先,是营收结构问题。

数据显示,2019年,爱心人寿两全险、年金保险收入分别为5.18亿元、1.07亿元;医疗补偿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分别为6657万元、4153万元、28.8万元。

分红险和年金险,是其营收主来源。医疗、重疾等健康险产品,存在感很低。

问题在于,分红险和年金险带有分红、返还性质,占用偿付能力多、利润率较低、风险较大。

由此偿付能力变弱、盈利变低,也就不奇怪了。

从成长性看,国泰君安分析师彭玉龙表示,目前利率和资本市场还未出现反转迹象,用于分红和结算利率的储备越来越少,使得这类产品的销售较难持续。

换言之,其产品结构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值得爱心高层深思。

其次,是战略审视。

“保险+医疗”是爱心人寿的核心战略。

其2019年报告曾表示,“公司坚定推动‘保险+医养’战略落地实施,各渠道强化价值经营理念,建立并逐渐夯实价值发展的特色模式。”

未来,还将推出全新社区化实体养老运营项目,将联合国内优秀金融机构和地产企业,并结合自身的医养融合运营能力,为客户建设中、高端生态养老社区。

理想足够丰富,然入局门槛也很高。金瓜还是雷瓜,实力匹配度是关键。

看看类似“医养护保”四位一体化者,中国人寿、太保、泰康......基本都属于百亿级或千亿级的龙头险企,模式的重资产属性,可见一斑。

行业分析师郝瑞表示,放眼养老产业,投资成本及门槛不断上升,而市场的支付力仍在培养中。这就进一步拉大了险企资金占用率、投资不确定性,极度考验企业综合实力、抗风险性。

爱心人寿官网显示,2018年10月18日,出资3000万元,全资设立爱心云(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11月17日,爱心云医疗100万元全资收购北京佳景爱小心门诊部有限公司100%股权。

2019年5月出资800万元,成立爱心家园(北京)养老服务有限公司。2020年8月,向爱心云医疗增资6000万元,后者又向爱心家园、爱小心门诊分别增资600万元、3000万元。

如何重资路径选择,对一家成立仅三年,尚在亏损期、偿付能力持降的险企而言是否适合?

是否另类激进?又风险性几何?

上述三问,留给时间作答,短期亏损重压是必然的。那么,钱从哪来呢?

作为一家非上市公司,股东增资自然是重要渠道。而目前北京保险产业园的清仓,也源于其拟增资扩股,不参与股权将被稀释。

企查查显示,爱心人寿注册资本17亿元,成立以来尚未有过增资。换言之,相比北京保险产业园的清仓离场,爱心人寿似乎更期新股东到来。

诚然,作为一家资金实力较弱、持续亏损、偿付能力骤降的中小险企,爱心人寿有增资需求是不争事实。然面对上述不确定性表现,有多少投资者愿接手?至少从其他股东放弃优先受让权的态度看,是否冷暖自知?

03

合规隐忧 张延苓如何回归本源?

说千道万,想打动新投资者,势必要有更好成长预期、稳健面貌。

往期看,表现难言乐观。

2020年8月11日,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根据非现场监测情况,发现部分保险公司万能险账户财务收益率低于实际结算利率,约谈12家人身险公司总经理和总精算师。爱心人寿位列其中。

无独有偶,2021年1月5日,银保监会通报近期人身险产品监管中发现的典型问题,主要表现为侵害消费者选择权、产品设计不合理、产品报送材料不规范等,爱心人寿、泰康人寿等30家险企被点名通报。

通报显示,部分人身保险产品医疗处方审核约定不合理。爱心人寿报送的某医疗保险,保险条款中约定处方审核主体为第三方服务商,而非保险机构,未明确列明保险公司应当承担的审核责任。

爱心人寿官网显示,让最真诚的爱心,带给客户最温暖感受;客户是公司一切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爱心人寿的服务宗旨。董事长张延苓那句“我们看的是客户、市场、行业五年以来发生的变化,那就是回归本原“至今也余音未消。

放眼行业,经历上一轮增长周期后,保险业马太效应、良币效应逐渐显现。对于中小险企而言,可谓内忧外患,亏损常态、客户规模低、渠道掌控力不足、产品创新性不高等痛点,严重阻碍其发展。

在此背景下,加强品控风控,回归用户、市场本源,走小而美、差异化、特色化的求生之路是突围关键。

从此看,爱心人寿抓住了破题之道,但在破题之术上,是否知行合一、是否存发力误区,则值张延苓等高层深思。

本文为首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