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和超越的节点上,总会诞生一些代表时代的人。

开创者走的路无疑都是最困难的,面临技术性和战略性的卡脖子,他们总会带领着企业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狄更斯曾经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变局,从小就没有吃过苦,更没有挨过饿,高度协同的机械化与智能化的当下,这一代年轻人面临的压力却比以往都大。一切表象下,是我们这一代人要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1月22日,华为内部网站“心声社区”刊出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2020年6月份发表的一篇名为《星光不问赶路人》的讲话,这篇讲话发布之后,马上就成了媒体热议的话题。

实际上,过往每一次华为心声社区发表任正非的讲话都会上热搜,对于自带流量的人和企业,他们身上的每一件事件、每一次讲话都会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过去的几年,华为过得十分艰难,但是也充满了力量。

艰难在于外部,美国对华为的制裁以及对芯片封锁,让这家优秀的企业举步维艰。为了更好的活下去,华为只能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尽量努力地在一些卡脖子的领域实现技术性突破。

力量来自于内部,网络发达的今天华为困境让每一个人都清晰地认知到我们的不足、外部的残酷。所以很多人和企业都自发地支持华为,产品和设备能用华为就尽量会用华为,但这都并不足以彻底地改变华为的现状。

任正非认为,过去30年华为的战略假设是“依托全球化平台,聚焦一切力量,攻击一个‘城墙口’,实施战略突破”,而现实的情况是美国制裁使得华为依靠不了部分全球化平台,必须自己全面打造产品,这是华为的能力与战略极大的不匹配,也是华为最薄弱的环节。

困难总会过去,只要能坚持住总能熬出胜利。

本次危机并非华为第一次危机,这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早在2000年华为如日中天的时候,任正非曾写过一篇《华为的冬天》。这一年华为的年销售额刚突破了220亿元,第一次成为中国电子百强榜的榜首。

对于冬天的认知,是任正非人生头四十年失败的最深刻的体会。那一篇华为的冬天发表之后,很多企业家都从中受到了影响,尽管当时的华为名气并没有那么大,产品也不是人尽皆知。

冬天过去了,春天可能也不会来到,因为很多企业都永远了留在了冬天,除了熬我们别无他法。

华为第一次重大的抉择出现在2003年,当时摩托罗拉向华为抛出了一份75亿美元的收购合同。

任正非曾透露,当时华为内部都倾向于卖掉华为,当他们走在松软的沙滩上,晒着太阳,准备收购后的“幸福”生活时,这份收购出了问题,摩托罗拉的CEO也下了课。

这一年,任正非59岁,按照虚岁计算他刚好60岁。

收购失败带来的“耻辱”也并非坏事,少壮派当时投票坚决不要卖掉华为时,任正非就已经认识到了迟早要和美国交锋。

认知源于对大局的把控,从那个时候开始华为就准备B计划,一方面进口,一方面内部自主研发。为了能够顺利推进每一份计划,华为选择了拒绝上市,因为变成一家公众公司之后就没有“秘密”可言。

2020年5月,华为心声社区推送了一篇《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的文章,配图为一架伤痕累累的飞机。当时,美国对华为的制裁接近白热化。

2020年8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发布《如果有人拧熄了灯塔,我们怎么航行——任正非在高校座谈时的发言纪要》,任正非的讲话再度成为热搜话题。

一个人的曝光越多,面临的压力就会越大,企业也是。

几个月后,因为缺“芯”,华为与荣耀被迫进行了切割。1月1日,荣耀正式独立,跑向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华为的曲线救国之策,而是真正的切割,因为华为商城、App端口全面下架了包括手机、路由器、智能穿戴设备、平板等全部荣耀系产品。

切割之后,荣耀不再受禁令的影响,本月高通与联发科都已经恢复了与荣耀的合作。这就意味着,独立之后的荣耀不再受到影响,它可以自由的星辰大海。

在《星光不问赶路人》这篇文章中,任正非强调,不要因美国一时打压而沮丧,从而放弃全球化的战略,也不赞成片面地提自主创新,在前沿领域的尖端创新,没有全球化是不行的。

为此他还告诫全体华为人,不要盲目地争夺第一,要夯实华为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因为华为现在没有长期争夺第一的基础条件。

今天的华为,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代表之一,清醒则是砥砺前行最好的助力,未来的路还很长,华为的路也很艰难,只要不放弃,不管是华为还是我们年轻人,就都能等来一个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