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东耳

来源:GPLP犀牛财经

小米集团的2021年开局并不顺。

2021年1月14日,小米集团被美国国防部列为涉军企业,与小米集团一同被列为涉军企业的还有中微半导体、中国航空集团等8家企业。

2021年1月15日,小米集团港股股价开盘即跌至29.00港元/股,跌幅11.18%。

作为一家成立10年,以手机和智能家居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小米突然被指控涉军有点莫名其妙,小米能够让人想到跟“军”有关的,恐怕也就只有董事长雷军的名字了。

虽然根据美国相关法律,美国目前还只是让美国投资者在11月11日前出售这些黑名单企业的股票,但很难说日后会不会将对小米的制裁等级上升。

难道小米也要步华为的后尘了?

小米要步华为后尘了?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美国对小米集团的制裁还只是限制投资,小米集团在美国的销售与采购暂未受到影响,不过,美国对小米的制裁一旦升级到实体清单,并像华为一样面临芯片断供的情况,小米集团受到的冲击恐怕要比华为大得多。

与华为相比,小米的手机芯片供应商主要为美国的高通,高通也是OPPO、vivo等国内知名手机厂商的芯片供应商,虽然小米的业务目前没有受到多少实际影响,但对于小米而言不想步华为后尘,构建稳定的供应链尤为重要。

想要确保供应链安全,一靠自研二靠开辟新供应商。在芯片自研方面,小米虽然不如华为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已经开始了芯片研发:

资料显示,从2014年起,2014年,小米集团便开始了手机芯片自研;

2017年,小米集团的澎湃S1面世,然而3年过去了,没有任何关于澎湃或其他小米集团自研芯片的官方消息,只是雷军在小米十周年演讲上承诺的没有放弃。

众所周知,芯片研发是一个非常烧钱的过程,特别是在对芯片要求较高的手机领域,没有多少技术积累的小米集团想要成功研发出芯片来,更是需要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这对于现在的小米而言恐怕还有点难度。

雷军一直强调的小米产品的性价比,是靠压缩利润空间实现的——小米集团财报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集团录得收入721.63亿元,销售成本却高达619.97亿元,如此高的成本中,小米集团的研发投入只有23.21亿元。

若要增加研发投入进行芯片自研,摆在雷军面前的恐怕只有两条路:要么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致使毛利率下降;要么提高产品价格,放弃性价比。

然而,无论哪一个选择,这对于小米来讲都是一个挑战。

而此次美国对小米集团的投资限制无疑是雪上加霜。被限制投资后,美股的投资者们将无法继续对小米集团进行投资,港股市场上,小米的股价大跌又加重了小米的融资难度,加重了小米集团资金压力,这让小米集团继续投资芯片研发的资金更是捉襟见肘。

在此背景下,小米集团该怎么办?

小米的供应链之痛

在被限制的条件下,日韩替代或许是一个可选方案。

不过,在日韩供应商方面,小米曾吃过大亏。

在小米集团的历史上,这不是小米集团第一次面对供应链问题——自2010年小米集团成立以来,小米一直在快速增长,快速得令人膨胀,用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的话来说,忽然三四年时间做到这样大规模,多少有点骄傲。

不过,这种“骄傲”的背后,是小米集团把日韩供应商得罪了个遍。

2015年对于小米集团而言也是个多事之秋,这时候的小米正经历着多重文化相互冲突的震荡,团队内部矛盾重重,甚至发生了新机型延迟的情况,此时,小米当时非常重要供应商三星又突然宣布不再给小米供应屏幕。

三星的决定让雷军猝不及防——不过与当下的制裁不同,三星的退出完全是一场人祸,在一次和供应商的交流会上,因为供货和成本问题,小米集团供应链某个负责人对三星高管出言不逊,从而导致了巨大冲突。自此之后,三星和小米就屏幕的合作就终止了。

就是这么一个小问题,这一事故令小米Note 2整整延迟了近1年的时间。

在记录小米10年来的发展历程的《一往无前》中,对于这段事是这样记载的:在现场PPT演说过程中,由于小米态度很差,三星也很强势,双方在现场发生了很激烈的争执,直接拍了桌子后,这位三星高层站起来就离开了。而事情的真实情况可能比这段描述更加糟糕,甚至到了很难用语言记载下来的程度。

据说,三星半导体中国区的这位高管走出小米办公室后,在愤怒中把整个过程写在了一封电子邮件当中。这封被发往三星总部所有高管电子邮箱的邮件,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三星决定不再向小米供应本来产能就极为有限的AMOLED屏幕。

2016年,99%的AMOLED面板都出自韩国三星,2016年,全球柔性屏AMOLED出货量共才0.6亿片,而2016年3月上市的三星Galaxy S7 edge仅在上半年就卖了1330万台,留给其他厂家的货源所剩无几,而能替代的产品几乎没有,这使得小米集团不得已临时换成了另一家供应商的屏幕。

当情况摆在雷军面前时,三星已经终止了与小米的合作。据书中所述,雷军是在喝光了5瓶红酒之后,才从对方口中了解了事情的始末。雷军之后联系了金立的CEO卢伟冰,OPPO的创始人陈明永,以及两位供应商朋友,4人帮忙道歉,之后又4次亲往韩国,才换来一句两年之后给小米供货,因为“两年内的产能确实已经被排满了”。

这并非雷军唯一一次因人祸和供应商闹得不愉快。

提到小米供应链的负责人,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时任小米手机供应链副总裁的郭俊——2015年春节前,一家日本手机物料供应商专程飞来北京拜访客户,结果却在门外等了3小时才见到。据亿欧网报道,郭俊并不认为供应商被晾了3个小时有多严重,在她心目中,小米是甲方公司,供应商是乙方公司,不受重视理所应当。

此外,根据亿欧网的报道,有供应链人士爆料,在一次小米举办供应商大会当中,有供应商的高管在现场没穿小米发的衣服,到了大会合影环节,郭俊直接把这几个人轰下去了,从此这些供应商拒绝再与郭俊见面。

彼时小米集团的供应链团队能够这样“傲慢”与小米集团的联合创始人周光平不无关系。雷军与周光平的矛盾在小米集团内部并不算是秘密,周光平就曾因与雷军闹矛盾,在办公时间占用会议室打乒乓球,导致来到小米的供应商开会无法使用,当然,二人之间的问题远不止于此,因此重建供应链团队逐渐成了雷军的重点。

在罢黜高管后,雷军开始亲自抓供应链,在雷军的努力下,小米集团的供应链团队总算是挽回了信誉,然而现实却给小米开了个大大玩笑。

此次若真的发展到和华为一样的情况,高通断了芯片供应,那就不是几瓶红酒几次飞机能够解决的了,况且对于已经年过半百的雷军而言,恐怕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

小米集团尚不能独立的IoT

如果说手机遇到芯片问题是一场意外的话,那么,在小米集团内部,有没有其他业务能够替代主营业务手机呢?

好在,手机并非小米集团的全部,凭借在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部分的布局,即便真的出现了最坏的情况,小米集团也还不至于全军覆没。

当然,客观而言,小米集团目前可能出现的危机对国内其他手机厂商来说也是个信号,若不尽快找出替代方案,芯片的问题将由危机变为现实。

在IoT业务方面,公开资料显示,从2016年起,雷军和他的小米集团除了努力搭建供应链,也开始向线下渠道发力,然而高性价比战略使得小米集团即便不像OPPO、vivo那样疯狂开店,也不得不考虑如何在不加价情况下提高销售能力分摊成本做文章。

为此,小米进行了小米生态链投资。小米生态链企业为小米集团的线下门店小米之家提供智能手环、扫地机器人等多种硬件设备。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这些小米生态链企业都会向小米缴纳一定比例的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摊掉了小米集团店面等成本。

正是这样一个“无心之举”让小米逐步成为国内IoT领域的主要玩家之一。

不过,该业务板块目前虽然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但相对于手机业务而言收入规模略显不足,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集团该业务板块贡献的收入为181亿元,营收占比四分之一左右。

因此,对于小米集团而言,想要靠IoT拓展小米集团的护城河,规避手机业务未来可能出现的断供风险,恐怕还很早。

小米集团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