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紫金财经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什么叫“996式加班”?

是指工作日早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晚上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

“996式加班”非常普遍,以至于一些社会人士大力呼吁推出“2.5小长假”,保证劳动者的基本休假权利;也有一些学者,提出要为女性设置弹性就业岗位。

然而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骨感!之前提倡996,现在呼吁007,打工人的工作时长不断被拉长。换句话说,能把人多耗在公司一个小时算一个小时。

很多公司里的leader,拿“年轻人就该多吃苦”、“年轻人毕业五年内不谈女朋友”来教导手下的新人。用网友的话说,这样的领导,要么是能力水平极低,才会拿无脑鸡汤吓唬青葱的年轻人,要么就是三观不正,压根没想带你好好工作,才会用这样的鸡汤猛灌你!

当然,职场上也有一群奋斗者、有心人,就要把996打造成“成功者”奋斗的摇篮,拼命加班,博取成功。

这群奋斗者,对于老板来说当然乐见其成,只能苦了底层的员工,想要反抗没资本,只能表面同意,哪怕人在曹营心在汉,也要履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住赖以生存的饭碗。

一些想要反抗的人呢?一看风头不动,自己即便是负隅顽抗,也得不到什么好感。于是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默默忍受了。

加班成常态,996到底是个什么问题?

首先,996是一个管理学问题。

其实真正的管理者,肯定知道要看员工的业绩而非工作时间。问题是某些业绩很好评估,比如推销员;某些业绩则不好评估,尤其是团队协作的工作。如果以“结果为导向”,简单粗暴,但实际上管理成本很高。要么让管理者更辛苦,要么超越了管理者现有的专业能力。

管理者同普通员工一样,都是趋利避害的,会倾向于选择更省事的方法。比如为了公司业绩要求大家加更多的班,相比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改革管理制度,延长工作时间是比较容易的手段。

此外,每家企业每个时期状况不同,加班的效果也不一样:有的公司明年上市,大家虽然996依然精神抖擞;有的公司前途暗淡,996带来的很可能是消极怠工、员工怨愤。

其次,996是一个契约问题。

如果双方劳动合同里规定的是955,管理者突然一声令下变成了996,那就是违约。受害者当然可以选择诉诸法律,让违约者赔偿。

这本来没什么好说的,不然要合同干什么,要法院干什么。但问题的关键是,关于996,大家不喜欢谈法律,而喜欢不断的上纲上线,实际上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

不过作者的老朋友海哥这样说,其实不是打工人不喜欢谈法律,而是多数劳动者不敢诉诸法律。据一位曾经有过劳动仲裁经历的人透露,经历劳动仲裁后,虽然维护了过去的利益,却在接下来的求职路上屡屡碰壁。

HR届有个潜规则是“不录用和上家企业有过劳动仲裁的人”,因为劳动者一旦学会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接下来的职业生涯中继续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996也是一个法律问题。

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三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如果实行的是标准工时制,即我们常说的8×5工作制(正常标准工作时间是五天半,即周一至周五,每天8小时的话,企业在周六上半天班计4小时的话,仍是合规的)。只有超出标准工作时间的算加班,必须支付加班费。

值得一提的是,在996这样超时加班的情况下,即使员工乐意,企业支付了加班费,仍然是违反《劳动法》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加班意味着赶进度,提升效率,这也是互联网行业收入高的原因。他们和同行竞争,和全世界竞争。

美国互联网行业也差不多,公司给员工开出无法拒绝的高薪,工作量大,项目推着人走。领高薪就不会太清闲,世界没有那么好的事。高薪职位还加班,实际上也是个人选择的问题。

无论中外,劳动者保护都是个法律难题,国外的工会组织,很大程度上可以制衡,而国内的情况完全不同。

熬时间的加班,效率很差

在最早的工业革命时代就有资本家总结过,利润在最后那几个小时产生的。所以在正常的工作时间之内,事实上资本家是没有利润的,那么就需要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这样才能产生资本家投资者的回报和利润。

所以从工业革命以来,所谓的加班,剥削工人的劳动时间的问题就由来已久。放眼望去,现在90%的企业,除了央企、国企外,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存在超时加班的现象。很多知名公司不仅仅要求996,最好你能够007。

实际上,很多人是不愿意加班的,但为了生存,也不得不违心同意。于是在职场上,不加班不正常,加班才正常的反常现象愈演愈烈。更有甚者,不加班的人被认为是不认真工作,消极怠工的表现。

面对这种不正常的加班现象,为什么大多数公司员工选择就范,不反抗呢?这与近几来的求职难,中年危机、互联网用户由增量变存量、裁员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老员工为了保住工作,赢得领导的好感,向领导表决心,会主动加班,想要升级加薪的就更不用说了;一些打挥插科的,也可以利用加班来学习;余下少数不想加班的人,也就只能随大流了,大部分时间在“摸鱼”,只要人在就行了。

没有员工不想给老板留下一个好印象,如果老板是个工作狂,他不要求员工随传随到,也会跟员工说不要熬夜加班,但一到了下班时间,他不走,剩下的员工也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员工上班的时候恍恍惚惚,刷刷微博,看看新闻,快到下班的时候,就开始拼命干活,俨然一副勤勤恳恳,认真工作的样子。

时间就在职场潜规则中,这么过去了,疑惑的是老板,看着员工们都那么勤快,但公司的KPI和业绩不见涨,问题出在哪里依然毫不知情。

你真的以为你招回来的员工都跟你看到的一样吗?眼见为实,在职场上、在管理中,并不适用。

对于一家稍有野心的企业来说,业绩目标并不绝对依靠员工加班加点来完成,加班加点没有成效,所做的都是无用功,工作时间内做出有用的努力才有高效的回报。

不精准的努力,就是浪费;被驱赶的加班,就是双输!

每个人的追求都是不同的

改革开放40年了,利益分化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追求和生活态度。如何保障每个人的幸福感越来越高?那就是让每个人都感觉到自由、公正。

坦白说,自由就是最大的公正,让每个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自由的满足自己的需求,就是最合理的制度安排。

对于那些希望通过工作,来实现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的员工来说,利用晚上和周末来工作,可能会让他们内心获得一份充实感;但对于那些渴望拥有一个可以睡到自然醒的周末的人来说,加班加点的工作,对他们来说是备受摧残的事。

人们对事业的定义不同,希望通过工作获得认可和收益,有些人对权力的欲望高,希望升职;有的人的事业心不重,祈求一份安定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如果老板连自己员工的工作动机没有看出来,却一味想员工为自己“卖命”,久而久之,老板失去的不仅是业绩,还有“人心”。

面对如此不同的人心、追求、生活态度,不少企业都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杀鸡骇猴”等策略的运用下,驱赶着员工以“一刀切”的形式接受996的工作制度,以年轻生命来换取收入,不得不说与社会的多元追求并不匹配。

90后逐渐成为职场上的中坚力量,他们更讲究职业幸福感,而这些幸福感可能来自于很多方面:事业成就感、同事关系、企业激励、环境氛围等等。他们没有思想包袱、历史包袱,甚至没有生存压力。

用各种方式逼迫人家接受996,最终可能会让人家勇敢站出来,让企业深陷负面舆情之中。

不管是大厂,还是创业公司,想办法同95后,00后们同频吧,了解他们想获得什么,他们的工作动机、工作意愿,才能最终发挥他们的最大优势,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特别值得提醒的是,有干劲的员工不需要996式加班,没干劲的员工为了讨好老板,只好假装很努力。当员工不得不伪装自己开始哄老板,这家公司也就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