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访网关注

在中国移动社交平台10年历史中,诞生了很多热门应用,不少昙花一现,幸存者总是少数。新浪微博是唯一长盛不衰且一直保持头部社交平台行业地位的平台。

更重要的是,微博的核心竞争力一直都在。

移动社交的算法喂养造成“信息茧房”

3G催生了移动端中国社交媒体爆发,中国的移动社交媒体平台历史已超过10年,国外则更早些。纵观移动社交平台历史,算法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

尤其是视频类社交平台在算法上做了持续革新。为了迎合用户偏好,视频社交平台会优先推送人们寻找和反复阅览的视频内容。这样的好处是平台更容易吸引用户留存、尽可能多地占据用户碎片化时间,营销上也更容易针对性投放、更易获得广告主的预算。

但是,算法推送也容易造成信息结构失衡,用户只会收到自己喜欢的信息,导致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公共性受到损害。这就是所谓的 “信息茧房”现象,用户实际上是在把自己放入自我编制的“茧房”之中。这一概念提出者桑斯坦认为,当个体只关注自我选择的内容并减少对其他信息的接触后,人们视野偏狭、思想封闭甚至思维极化,加剧社会偏见,制造出非理性事件。

“信息茧房”之下,人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久而久之形成一套不断自我强化的价值观。用户却在智能算法的作用下形成了一个个封闭的小圈子,人们泡在移动社交平台上的事件越来多、获得有用信息反而更少。由于长期缺乏其他视角和观点的输入,人们的思想开始变得偏激。有言论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些网络言论戾气过重,就是这一想象的表现。

微博“广场”破解“信息茧房”

网络本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人们应该成为信息的主人而不是相反。幸运的是,已经有部分网民认识到“信息茧房”的弊端,“……有毒”这类言论就是例证。

当网民们认识到通过共同空间了解周边世界、获得有价值信息的重要性后,有着更开放的网络公共讨论空间的平台就愈发显得重要。这个时候,微博独一无二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即可作为一个为用户提供表达空间、创造参与社会公共话题讨论的平台,微博平台如同一个大众公共话题的“广场”。

区域于部分平台非常倚重的算法“喂养”用户,微博的最大依仗——微博热搜、微博话题源自用户参与创造、传播,其筛选机制在于热度而非算法。这无疑更具开放性、思辨性,正是破除“信息茧房”的利器。

微博10年屹立不倒

微博高级副总裁王雅娟曾表示,微博的场域特点是过去几年企业一直重点挖掘的特点。在整个中国互联网,乃至全球互联网,唯有微博在利用这个广场效应去支持企业的创新增长。

微博的这种“广场效应”,使其具有移动互联网媒体的互动性,又具备了一定的类媒体属性的宣发平台功能。所以,直至今日国内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都会汇集到微博的热搜之中。这应当是微博的独家优势,也是其核心竞争力。利用这一核心竞争力,微博就能持续产生流量。

腾讯马化腾曾在清华管理论坛上公开表示,腾讯历史上遭遇过的最大的危机就是“新浪微博”崛起,当时一听到某个大学建了微博群,自己就紧张。

虽然微博最终并没有威胁到腾讯,但其当年的核心竞争力确实强大,而且一直保留了下来。在中国移动社交平台10年历史中,诞生了很多热门应用,不少昙花一现,幸存者总是少数。微博是唯一长盛不衰且一直保持头部社交平台行业地位的平台。

所以,近年来社交平台领域才会产生一个有趣的想象。虽然不同社交平台风起云涌,单诞生的各类KOL大部分都会到微博上同步注册并与外界互动。可见微博的“广场效应”魅力不减。(中访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