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什么,就得补什么。对于2021年的中国家电企业和商家来说,面对一轮又一轮的商业恶战,一场又一场未知的竞争变化,唯一能做的就是快速补全短板、快速解决问题。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承认自己的短板和不足。

贺扬||撰稿

承认不足、找到短板、迎头赶上、缺啥补啥,才是产业的王者和企业的正道。

过去数百年以来,纵观全球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的成长历程,没有一个品牌自诞生之日起就是高端、奢侈;同样也没有一家企业从问世之初就能技冠群雄、无人能敌。所有今年以来在市场上各行各业的王者和霸主们,都是需要经历一轮又一轮的风雨洗涮和对手挑战。这就是产业的定律,更是行业的规律,从来没有一家企业可以绕开和躲避竞争与困难。

对于2021年的中国家电厂商来说,解决增长和发展的大命题,手段其实很清楚:一是,在外部一线市场上,不断突破,变促销为动销、变卖货为体验,变客户为粉丝;二是,在内部经营管理上夯实根基,查漏补缺,通过“大刀阔斧、大干快上”等手段,集中资源解决缺什么补什么;三是,打通内外、纵横结合,通过内外兼修、上下同心、产业链共赢等手段和理念,全面推动企业在行业和市场的破冰前行。

简单来说,对于所有家电厂商来说,当前不要在乎什么面子和名声,就从务实从严的角度采取“哪个环节不行,就集中资源进行突破”,“那方面能力薄弱,就集中力量正面解决”。绝对不能再像过去20年前、30年前那样,还期待可以通过“等一等”、“绕远路”等手段避开正面的竞争,搞迂回竞争策略了。必须在所有的短板、长项等方面正面硬碰硬的竞争。

比如,从手机行业跨界进军家电业的小米,这些年来给外界的最直观感受就是“大型组装厂”,没有技术性可言。但,最近几年来在小米逐步于一线市场竞争中通过“扬长避短”站稳脚跟之后,公司创始人雷军突然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全面狠抓技术创新,并提出“技术立业”的战略目标,不只是设立小米年度技术大奖,营造并激励公司内部的创新氛围。同时也有意通过一系列“非低价”有差异化功能卖点的旗舰产品,赋予品牌更多的价值。这就是典型的“哪里不行补哪里”。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家电企业和商家中并不少见。这些年来,一大批家电企业的转型升级,表面上看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满足时代竞争的需要,实际上都是为了解决企业的短板和软肋。比如说,苏宁创始人张近东前段时间说,服务是苏宁的产品、服务只有0分和100分、要让用户“占便宜”。这一系列口号在苏宁抛出来有10多年的时间来,只是阶段性的说法不一。如今还需要张近东持续不断地讲,正是因为在这方面苏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一旦做好服务将是苏宁与其它零售商实现差异化竞争的筹码。

显然,无论是过去几年来美的集团打造的科技创新驱动平台,还是格力电器一直在努力落地的“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或是海尔智家提出的“真诚到永远”,以及海信集团的“技术立企、稳健经营”等一系列对外呈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或文化理念,本质上都是基于企业在发展、变革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弥补短板、打开新局面、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从某种角度来看,只有敢于直视自身缺点的企业,才能突破市场发展的天花板,重整企业变革的勇气和斗志。

正面困难、直视不足、解决问题,才能找到应对各种多变市场竞争环境下的方法和手段。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所有家电企业和商家来说,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市场困难,也不能只看到对手的逆势增长,还需要看到未来的机会,以及同行自身的优点和长处,一步步、一点点地不断努力去突破和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