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访网关注

爱尔眼科$300015$

理论上讲,没有任何一个医疗机构能做到0医疗事故,预期艾芬“失明”事件给爱尔眼科带来直接经济损失有限。但就怕像当事人艾芬所说的那样:“我希望他们可以规范行医流程,端正医德,不要只顾着赚钱。”

作为一家私立医疗机构,如果实控人和管理层被资本裹挟、或是出于对财富效应的渴求,实质上把爱尔眼科定位为一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那么其“并购基金+上市公司”模式就极可能存在巨大的隐患。

爱尔眼科两次否认手术导致视网膜脱落

2020年12月31日,知名医生、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在社交网络上发文表示自己去年5月自己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进行了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白内障。但术后视力更差,甚至出现了视网膜脱落,右眼近乎失明。

12月31日晚,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发布声明表示艾芬右眼为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有手术适应症 ,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复查等各环节均符合医疗规范。

1月2日,@爱尔眼科医院 官方微博回应,爱尔眼科医院集团高度重视,迅即成立集团调查工作组,并于2021年1月1日连夜赶赴武汉进行调查。

1月4日,@爱尔眼科医院 官方微博发布诊疗过程的核查报告,声称艾芬右眼视网膜脱离与本次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爱尔眼科这次承认有医疗管理规范执行不到位、责任心不强的问题,并表示希望竭尽所能帮助艾芬女士解决眼部疾病问题,组织专家力量为艾芬女士提供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目前事件还没有定论,爱尔眼科也在声明中表示希望与艾芬一起申请医学会和相关部门的检查和鉴定。

艾芬“失明”事件给爱尔眼科带来直接经济损失有限

据媒体调查,爱尔眼科此前在贵阳、玉溪、太原、兰州等多地都曾因医疗纠纷被患者告上法庭,并被判决作出相应赔偿。

例如裁判文书网相关资料显示,2018年1月16日,患者刘某到辽宁省葫芦岛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就诊,该医院对刘某诊断为孔源性视网膜脱落后收入院,实施左眼行玻切手术,注硅油晶体植入。2018年1月25日刘某出院。由于术后视网膜再次脱离,该医院未能及时发现,导致硅油不能取出,失去再次治疗机会。经葫芦岛市医学会鉴定,刘某属于四级医疗事故,医方承担主要责任。经锦州辽希司法鉴定中心鉴定,刘某左眼外伤现盲目5级,评定为八级伤残。葫芦岛市连山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葫芦岛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赔偿刘某经济损失23.6万余元。

由于暂无相关数据,无法确认爱尔眼科的医疗事故率水平以及其在同业中事故率排名。不过,考虑到医疗责任险等因素,即使最终确认爱尔眼科在艾芬“失明”事件中负有责任,这一对爱尔眼科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也比较有限。

爱尔眼科存在过度医疗倾向?

事件当事人艾芬认为,武汉爱尔医院有意隐瞒视网膜病变问题,夸大晶体植入的作用,晶体植入手术“不必做”。爱尔眼科推荐晶体植入是因为费用高达2.9万元,而用激光治疗眼底变性很便宜,只需要几百元。

由此,艾芬认为,爱尔眼科“没有检查眼底,就做晶体植入,延误了治疗时间”,这种行为有违医德,其实就是为了赚钱。艾芬称,主治医生为了不引起怀疑,甚至偷偷将她复查时的检查单收走。这表明其可能有掩盖部分事实的意图。

据媒体报道,上海一家上市民营眼科医院的专科医生张振评论事件时表示,总的来说,武汉爱尔眼科对艾芬进行的“飞秒激光+超乳+三焦点”手术有医疗过度的倾向。

财报显示,白内障手术一直是爱尔眼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2018年,爱尔眼科白内障手术项目营收为15.44亿元,占总营收的19.29%;2019年营收为17.6亿元,占总营收的17.62%。

爱尔眼科曾表示,近两年白内障项目受医保政策的控制,手术量的增速阶段性放缓,随着消费转型升级,白内障业务转型升级取得突破,复明性白内障向屈光性白内障升级,如高端多焦晶体、飞秒白内障术式等应用增加,确保了该项目的稳定增长。

以上信息或可佐证,爱尔眼科有着向患者推荐高端项目增加利润的较大可能性。

基金收购模式财富效应明显,爱尔眼科商业模式或存漏洞?

近年,爱尔眼科发展迅猛,但扩张多依赖收购。并购流程是爱尔眼科与资本联合设立并购基金,先利用并购基金对外部眼科医院进行投资;在培育成熟之后,再通过上市公司收购股份进行并购。这种“并购基金+上市公司”的模式实现了将上市公司母体与外部医疗机构的分割,不仅利于爱尔眼科快速扩张,还降低了外部医院对母体所带来的风险、保证了母体上市公司的稳定及业绩以外,同时还能够实现稳定持续的扩张,减轻融资压力,构成了一套良好的成长闭环。

这一模式是爱尔眼科得到投资机构及市场认可的关键所在,爱尔眼科成为著名的“十年十倍股”、“眼科茅台”,到2020年12月31日收盘,股价涨到了74.89元/股,市值站上新高,达到3086.6亿元。爱尔眼科实控人陈邦在2020年11月发布的2020年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中,以1047.6亿元的身家排在榜单第28位,继续蝉联湖南首富宝座。

“并购基金+上市公司”的模式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效应”,各方都获利颇丰。目前尚不可知有爱尔眼科及其实控人陈邦与进入并购基金的资本有无业绩承诺或者抽屉协议。但是资本天然逐利,并购基金或提升爱尔眼科追逐利润、甚至过度医疗的概率。

作为一家私立医疗机构,如果实控人和管理层被资本裹挟、或是出于对财富效应的渴求,实质上把爱尔眼科定位为一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那么其“并购基金+上市公司”模式就极可能存在巨大的隐患。大名鼎鼎的“莆田系”就是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