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泡沫

今年以来,原本估值高企的白酒板块在估值上进一步推升并逐渐突破近十年的估值新高。

对于当前的白酒,相信不少朋友都已经明白有泡沫,但是不少朋友总认为白酒的泡沫能够被成长所消化,然而实际上从整个行业来看,白酒这几年的大牛,有相当程度是靠估值推动所带来的。

以18年年底到现在为止的这一波为例,中证白酒整体267%,而其中估值的上涨幅度达到了159%,也就是说真正靠业绩推动的部分,其实只有41%。

也许是这一年多被好赛道的概念给大幅渲染,估计当前市场里没有多少人会想到中证白酒仅仅在2年前的时候,还曾经跌到19PE附近。

而所谓的泡沫,就是依靠估值的快速提升下所获取的上涨,虽然短期市场是由情绪构成,但是这部分的爆发,终究是要在后面还回去的。

抱团路径

通过上面的回顾,大家不妨思考一下,为何仅仅2年时间,白酒的商业模式判定就有这么大的变化?

想清楚这个问题,就可以明白“好赛道”不过是用来掩饰炒作的一个理由而已。

实际上,无论是这一轮的爆发,乃至更往前追溯,白酒估值的持续性大幅提升,都是来自于资金的超额流入。

以茅台为例,我们不妨来看看白酒板块这两年的股价变化以及机构持仓数量的变化。

从上图可以明显看出两者有着非常显著的走势关系,18年到今年年中的持有股数足足涨了300%,股价也顺势涨了将近200%。

如果我们再把时间拉长,情况则是这样,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经历了10年到12年的持续减仓后,茅台的股价跟机构的持股数量呈现亦步亦趋的增长。

当然,可能有不少人认为外资也在持续买茅台,才使得茅台不断爆发,在1718年的时候,茅台的买入还有外资的一份功劳,但是在那之后,外资其实没怎么加仓过茅台。

这是今年以来外资对茅台的持有状况表格,从上表可以看出,外资今年仅仅增持了茅台225万股,相比1亿的持股数,增持市值8.48亿,仅仅增持了2%出头。

另外,五粮液今年是直接被外资减持了193亿。

而大家都觉得死透彻并且被边缘化的中国建筑,今年其实被外资增持了5.19亿股,增持市值达到29.93亿,排名22。

顺带说说平安今年为止其实也被增持了21亿,排名也很靠前。

所以,通过多方面的验证来看,以茅台为代表的白酒板块

死循环

通过上述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实白酒这一年来是非常典型的泡沫行情,且纯粹是由内资所主导,而外资是完全没有参与其中,甚至开始减仓。

当内资不断推高白酒之后,他们的整体持仓自然也来到一个高位,有朋友可能会觉得,公募如果真的觉得高估了,应该可以全身而退跑路才对。

如果是对于持仓数量不大的公募而言,确实可以这么做,但如果是一些龙头公募且白酒仓位又比较高的话,他们要减仓其实是非常痛苦。

以大家熟知的张坤为例,他的易方达中小盘当前规模高达280亿,其中茅台占比接近10%,也就是28亿,而茅台一天的成交额,也就60亿上下。

这还只是一个明星基金经理里面其中一个基金的持仓,我们知道今年有不少基金经理都新发了基金,而新基金里面大概率也会延续原本的思路,所以单单茅台一个公司,里面堆积的资金就非常高了。

这是公募基金前15名里面茅台的占比情况,有超过一半的基金都配置了茅台,并且这里面还有一半的仓位占比都超过了5%,合计持仓金额达到117亿。

而规模前100名的基金里,持有茅台的基金则高达40家。这足以看出茅台乃至白酒,当前是有多火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基金经理想要跑路,必然会出现相互踩踏的现象,而且也很难跑得完。

因此,如果你配置的公募基金里,白酒仓位比较高的基金经理(超过20%占比),在当下都要注意了,因为这意味着未来跑输大盘的可能性会比较高。

---------

1.先说说金发吧,昨天很多朋友问到金发的估值,其实当前干扰金发估值的因素主要是口罩业务。不过排除这个业务来讲,单靠改性塑料和可降解塑料这两块业务来看,金发目前的估值大概处于中枢偏低的位置吧,尤其是可降解塑料这块,长期逻辑很通畅。

另外,配置这一类成长股,我一直也给大家强调要按照轻仓分散的原则来配置,我今年重点讲过的非黑四类品种,大概有天康、隆基、长城、帝欧、紫金、露天、玲珑、中国建材、梦百合。轻微提过的有B站、万华。

结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发现大家全都跑去重仓了天康和帝欧,其他都没几个人配置。。

大家一定要记住,成长股因为在业务上的确定性上没那么高,所以经营波动必然会大,随即影响到股价波动也会加大。

所以,成长股的配置必须要采取足够分散的模式来进行配置,每一个都得控制在5%以内的仓位,以概率获胜的方式来获取超额收益。

如果盲目重仓一个成长股,万一刚好是(短期/长期)看漏的那家,就很容易出问题了。

2.今天小米暴跌,美团暴跌,顺带也带崩了港股指数。当前的港股宽基金指数最大问题还是互联网公司不少,而且刚好都是高位接盘。而这些公司一旦在基本面上遇到一些问题,就会很容易导致股价受到影响。

比如今天的小米,就是在自己的资金充裕的情况下还继续做大额的股权融资,这种操作很容易会受到市场的质疑,所以大跌就是必然了。

对于小米的这个操作,我个人是持中性偏悲观的态度,除非小米后面证明了自己把这些钱用对地方,不然这基本就是天坑老股东一波了。

这国企指数的成分股调整真不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