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开盘后,中国生物制药(HK:01177)股价便直线下挫,最终收跌11.79%。引发股价大跌的导火索,是不尽如人意的三季报。

2020年11月30日,中国生物制药发布了本年度的三季报。三季报显示,2020年Q3季度营收54.78亿元,同比下降19.36%;环比也是下降了14.75%。

相比营收数据,中国生物制药的净利润下滑比例更为明显。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生物制药净利润为9.46亿元,同比下滑35.58%,环比下滑1.87%。

这样的表现无疑表明,中国生物制药还没有从重磅产品被纳入集采的阴影中走出来。

核心产品受集采影响,

三季度收入同比、环比均下滑

虽然疫情之下,中国生物制药上半年表现不错,但在三季度似乎遭遇了滑铁卢。

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生物制药收入为54.78亿元,同比下滑了19.36%,环比也是下降了14.75%。而去年同期,中国生物制药收入同比增长了13.13%,环比增长了7.5%。

之所以在今年第三季度遭遇滑铁卢,主要受集采影响。

目前,中国生物制药收入来源分为5个板块,分别为肝病用药、抗肿瘤用药、骨科用药、抗感染用药和呼吸系统用药。

其中,肝病用药可以算是中国生物制药的当家产品。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生物制药肝病药品收入49.66亿元,是其最大的收入来源。

这不难理解,正大天晴研发中心作为中生附属公司的机构之一,是中国唯一一个新型肝病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不过,由于第三批国家集采产品平均降幅达53%,涉及中生的多个肝病领域的主要产品,这直接导致中国生物制药今年肝病收入大幅缩减。

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生物制药肝病产品收入为8.03亿元,同比下滑52.03%。

在肝病药品收入遭遇滑铁卢之际,另一当家领域肿瘤产品,没能成为中国生物制药的第二增长接力棒。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生物制药抗肿瘤用药收入16.37亿元,已经成为主要收入来源,但同比仅增长8.42%。

虽然骨科用药、抗感染用药以及呼吸系统用药收入增速要高于肿瘤产品,分别为13.58%、14.61%、35.64%,但由于规模尚小,也没能让中国生物制药走出集采影响。

毛利率下滑、行政费用和财务费用大增,

净利润同比下滑35.58%

相比营收数据,中国生物制药的净利润下滑比例更为明显。

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生物制药净利润为9.46亿元,同比下滑35.58%,环比下滑1.87%。而在去年同期,其净利润同比下滑3.52%,环比增长27.08%。

净利率大幅下滑的核心原因是毛利率下滑。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生物制药毛利率为76.59%,相较于去年同期的80.58%下降了4个百分点。

在拳头产品大幅降价纳入集采的情况下,这样的毛利率降幅似乎并不奇怪。但中国生物制药净利润大幅下滑还与三项费用大幅增加有关。

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生物制药销售费用率为41.12%,较去年同期39.21%增加了近2个百分点。行政费用为12.48%,较去年同期的9.95%增加了2.5个百分点。财务费用为1.66%,较去年同期增加了近1个百分点。

在收入受到集采影响的情况下,中国生物制药在销售和行政方面,似乎还不能够同比例的缩减相应费用。

以人力成本为例。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生物制药销售和行政的人力成本为9.9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9.1亿元,增加了8.9%。

财务费用之所以增加,主要是源于银行借款利息的增多,以及由于本年度发可转债券产生的部分利息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