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股这个月涨得明显好过小盘股。大盘股之中,我们强调的大金融板块,近期更是可圈可点。如果七八月份更多地需要的是冷静,那么现在更多地需要的是信心

《投资者网》陈元地

转眼间,11月就剩最后一天了。而2020年,也就剩最后一个月了。

最近一段时间,市场并没有亢奋地往上冲,也没有凄凉地往下掉,而是走得稳扎稳打,底部逐级抬高。这,正是我们预判的“年底行情渐次展开”的模样。

截至上周五(11月27日),本月各个指数涨幅为:上证指数5.70%,深证指数3.43%,中小板指数0.68%,唯独科创50指数下跌0.44%。

这给大家清晰地展现出一幅图景:大盘股这个月涨的明显好过小盘股。大盘股之中,我们强调的大金融板块,近期更是可圈可点。11月的走势明显强于大盘,涨幅超过10%的比比皆是,比如中国平安上涨16%、国金证券上涨23%,而厦门银行涨幅更是达到50%。

我们在本栏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把大金融板块估值回升的脉络,说得简单又清晰。但似乎不少投资人,还是被当前的市场绕得有点晕。

大家晕的是,明明看着市场就该雄起了,可它却突然又萎靡下来。好像前一天只是因为“抽大烟”,虚晃一枪而已。

典型的如11月25日(上周三),前夜美股大涨道指突破3万点,无论从我们的基本面还是技术面看,市场借机再上一层楼,似乎都水到渠成,但大A还是玩了一个高开低走,而且收的是一根光头光脚的中阴线。

看着挺吓人,有些人不玩了离场了。可次日市场并未续跌,而且很快在银行和券商等板块推动下,上周五市场又收一根中阳线。

这造成很多短线客无所适从。兴奋中追进去就“吃套”,失望中止损又“踏空”。搞这么若干次,今年的收益肯定大为缩水。

问题是,有这么难吗?看懂了市场,做对了股票,周旋于A股之间,其实也并不是难事。

经过四个半月的盘整,困扰市场的一些因素已经渐趋明朗。A股继续保持跨年度行情渐次展开的态势,也因此愈发巩固。

就国内来说,经济增速在三四季度明显反弹,无论商场餐馆还是机场高铁,都已经人流涌动。而且这种回暖的势头,有望呈现继续保持的状态。

大家相聚时,围桌而坐提到的,不再是疫情之后见面时的唏嘘,而是海外各大投行对于明年中国经济增速的展望,为何会如此乐观。比如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一帆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接近7.8%。其它投行和专业人士的预测数值有高有低,但大致上以8%为中轴上下波动。

这种预测的基础,当然与中国对于疫情的有力控制有关。近期,国内疫情虽有反复,但几次较量下来,散发状的疫情都能被有效控制在萌芽状态,这让大众更加放心。

除了疫情,左右A股走势的,国际环境一直是另一个重要因素。经过进一步较量,美国大选结果更加趋于明朗。拜登上台之后,很多人期待的不冲突不对抗的外部环境,虽然难以一蹴而就,但终归比之前实现的可能性更大。

也就是说,之前困扰市场的两个炸弹——疫情的骤起和中美的撕裂,要么得到有效控制,要么出现缓和希望。在这种国内经济持续复苏及全球风险缓解的背景下,行情主线向低估值的大金融板块和顺周期品种切换,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行情又走得一步三回头呢?

这和A股惯有的调调有关。整体来说,A股很久以来都呈现“阿斗”状,给一堆的政策利好,也不见得扶得上墙。

这也不能全怪它。因为A股不止吃过一次亏,市场已经扬帆起航,突遇政策风向大变,千军万马只能落荒而逃,最后落得个丢盔卸甲的结局。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较近的情形,比如上一波攻占5100点,正当大家乐不思蜀时,遭遇齐刷刷查配资。查的对不对呢?对。但当初加杠杆,也被冠以创新之名。搞创新对不对呢?也对。

那么,到底哪个对呢?到底能不能软着陆呢?更多的问题,就没有答案了。有的,只是众多的投资人要自己面对一地鸡毛的结果。

经历过几番折腾,慢慢的,市场就有了自己的脾气和性格。它不敢轻易发动上攻的战役,因为不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命运,会否再度降临到自己头上。

即使有喜有忧,A股更多时候看到的,也是悲观的因素。比如这一次,虽然各种好消息多了起来,但很多人担忧,由于经济好转了,货币政策可能会过早或过度“退坡”,这可能是明年市场较大风险之一。

我们觉得大可不必如此担忧。这就好比一个人,病情减轻了,输液的剂量自然会减少。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吊瓶”数量减少了,一般都会想着快出院了,这是好事。

股市也应该是这样,依靠“拐棍”肯定不是长久之计,只有企业经营搞好了,盈利回升了,股价上涨才有基础。

今年上半年那一波上涨,主要是得病后“打针吃药”的剂量大。不过,大家知道这种下猛药的情况不会太久,所以市场玩得又急又飘。

而近几个月,大家开始看经济回暖的情况,看业绩回弹的力度。不过,所谓“得病如山倒,祛病如抽丝”,靠实打实的经济数据支撑市场,显然不可能像资金注水那样立竿见影。

这就是为什么当前市场走得很有韧性,却又不那么好把握机会的原因所在。但无论如何,如果七八月份更多地需要的是冷静,那么现在更多地需要的是信心。(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