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黄老邪 来源 | 镭射财经

11月20日,刚刚宣布奋力开启“二次创业”的中邮消金,在5天后旗下中邮钱包因“App存在未明确告知收集使用麦克风权限的目的、方式、范围”,遭广东省通信管理局通报,登上存在问题的88款App名单。

烦心事不止于此。

中邮消金五周年注册用户数超4500万,累计放款突破2000亿元,贷款余额近330亿元,总资产超320亿元的靓丽成绩单,也没能掩盖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64.75%,以及近年来业绩增速放缓的颓势。

对于一家成立于2015年11月的消金行业第二批先行者来说,这是一份让人惭愧的成绩单。

外界开始担忧,攻城容易,守城难,面对同行业迎头赶上的情况,续写行业老兵的辉煌,难上加难。

01

唯一一个旗下APP被通报的持牌消金

在广东省通信管理局11月23日发布的APP监管情况通报中,十余款金融类APP榜上有名。

中邮消金是唯一一家上榜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App存在未明确告知收集使用麦克风权限的目的、方式、范围”,是为消费者诟病的侵害权益问题之一。

如何做才是规范的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

《移动互联网应用个人信息安全报告(2019年)》指出,应清晰明示会通过哪些渠道获取个人信息,如“您直接提供的信息”、“我们主动收集的信息”和“我们从其他来源取得的信息”等,且应清晰显著的明示各业务场景或功能下需求的个人信息类型、个人信息字段以及收集使用信息目的说明、场景描述。

没能规范告知明示内容,确保用户知情权、选择权,是相关企业主体责任的缺失,也考验着企业对于用户权益保护是否真正用心。

今年9月,中邮消金总经理王晓敏表示,“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根据客户场景识别其需求,在正确时间和地点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但就在疫情期间,中邮消金旗下邮你贷深陷用户投诉,备受争议。

事情源于中邮消金在官网的公告,表示要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或未能及时还款的相关人群,在疫情期间发生贷款逾期的,提供息费减免和延期还款等政策支持,对疫区和受疫情影响的特定客群开展人性化服务,在核实个人信息后开通绿色通道,按流程快速解决客户的实际困难。”

一位认为中邮消金“逾期费用超标”的借款人,因未偿还最后一期2077元被视为逾期,每天收取100元。他表示,“与中邮消金协商未果”,但在投诉一个月后收到中邮消金退还的多收罚息。

如何区分用户是否受疫情影响未及时还款,如何规范解决收取的逾期费用过高问题,既考验着消金平台精细化风控能力,也让消金平台打出的“金融科技创新”口号存疑。

从中邮消金的官方宣传来看,“金融科技队队伍超公司总人数1/2”“拥有超100个应用系统,90%以上实现自主研发”“贷款自动审批率高达98%,其中80%可在120秒内完成审批”等,并未支撑起其在过往营收和净利润上的高速增长。

恰恰相反,中邮消金近些年的业绩增速已明显放缓。

02

上半年净利润腰斩过半

根据邮储银行(601658.SH、01658.HK)半年报,中邮消金今年上半年净利润0.49亿元,同比下降64.75%。

中邮消金的解释是,“一方面主要受疫情影响,客户逾期率也同步出现高峰;另一方面,公司优化资产结构,合理控制资产规模,故业务增速和规模上呈现下滑。”

事实上,持牌消金们并非全部受到冲击。

无论是比中邮消金成立时间早一年的兴业消金,还是与中邮消金同一年成立的杭银消金,净利润都维持正向增长。前者净利润5.32亿元,同比增加20.36%;后者净利润0.93亿元,同比增长245.38%。

对比往年数据,中邮消金2018年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199%,2019年净利润3.49亿元,同比增速下滑至双位数—71.92%。

同时期的中邮消金,正处于高管变动频繁时期。第二任总经理余红永2017年11月任职,2019年6月离职;此后董事长林茂新暂时主持工作,直至今年5月迎来第三任总经理王晓敏。

任何一家公司的总经理人选悬而未决,无疑会给公司的战略目标、日常经营和未来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外界也在好奇,这位由副总经理升任的总经理,一改前两任来自邮储银行的背景,能否促进中邮消金业务上的更新迭代,从而找准自身的差异化定位。

好消息是,中邮消金本月获得发行ABS的资格,加入11家获批开办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持牌消金公司名单。

发行ABS需要满足营业三年,且没有违法、违规等行为等要求。从时间上来说,中邮消金早在2018年11月就已成立3年,满足这一条件。

而能否享受到优化资金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上的便利,还取决于持牌消金资产质量、金融机构认可度。

今年上半年利润不理想的中邮消金,能否得到资本市场认可,像招联、捷信、马上等持牌消金一样顺利发行ABS融资,得以在消金战场厮杀中备足粮草,还有待观察。

王晓敏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前几年消费金融公司都在跑马圈地,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红利逐步消退,加上接下来还有建行、平安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入局,竞争也很激烈”。

事实上,行业竞争越竞争激烈,弯道超车的机会越渺茫。

作者 | 黄老邪 来源 | 镭射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