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本期艾问人物!

11月14日(本周六)23:05,艾诚专访何小鹏将于海南卫视首播,“学习强国”APP同步卫视直播:记录小鹏汽车上市前3天,创始人何小鹏向艾问独家袒露创业心路历程。11月15日起,《艾问人物何小鹏》将陆续在艾问官网(https://iask-media.com/)、海南卫视官网(http://tc.hnntv.cn//index.shtml)、中国日报、环球网、芒果TV、小米电视、航美机场、抖音等平台陆续呈现,搜索“艾问何小鹏”观看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2020年,在实体经济的一片哀鸿遍野声中,那些个造智能电动车的人却像踩了油门一样。

要知道业内两大苦莫过于“钱难赚”“车难造”,前有贾跃亭上演“老赖大逃亡”,后有董明珠、熊续强接连踩雷,富豪造车梦碎的案例比比皆是,即便是国内行业先驱蔚来,1年前也曾创下过1.19美元/股这样的历史股价新低,徘徊在退市边缘。

然而今年开年以来,10个月内蔚来的股价飙涨近600%,市值爬升至350亿美金附近,是互联网公司涨幅最高的;今年的8月27日,小鹏汽车在纽交所上市,CEO何小鹏与朋友们聚在一起紧盯美国股市,庆祝到次日凌晨4点;8月31日,马斯克更是以1113亿美元身价超越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成为全地球第三大富豪。

2020年,疫情催化了万物互联,资本快速涌入,供应链积极转型,自研引领的汽车智能化变革加速。10月24日的“程序员节”这天举行了“1024小鹏汽车智能日发布会”,董事长兼CEO发布了演讲:“我们看到了电池每年的速度超过我在2017年全身心进入汽车这一行的速度,我看到的计算能力,当前超过了我所看到摩尔定律的变化。”

他还引用了兰德·艾伦·K的话:“真正认真对待软件的人,应该自己制造硬件。”

他就是今天的主人公——何小鹏。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

何小鹏 VS 马斯克

何小鹏跟雷军是湖北老乡。1999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系,在外企干了几年后,与同事一起创办了UC。那个时候,还是同样搞互联网的丁磊借给他80万,以及免费的办公室。

2004年,何小鹏与团队合作创办了UC优视,并推出了国民级应用UC手机浏览器。2014年,就像是一场梦,UC以互联网史上最高并购价格卖给了阿里巴巴,37岁的何小鹏站在聚光灯下,财富腾空而起,成为当年新晋的亿万富豪。

买房、买车、酒精、游艇,财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实现了,但何小鹏并不快乐。

虽然并购UC是当年中国最大的收购新闻,然而手机浏览器毕竟不是阿里巴巴的主营业务。在阿里的一次高管年会上,何小鹏从下午听到傍晚,在充斥着关于支付、电商的讨论中,“UC”这个词只出现了一次。此外,何小鹏负责的阿里移动事业群、阿里游戏,在当时的市场上也不占领先地位。

虽然拥有了阿里巴巴提供的大办公室,再也不用“蹭”丁磊的场地,何小鹏却经常面色凝重地把自己关在里面。空虚,焦虑,彷徨,他总是在打电话,找各种人谈各种事,哪怕是歇着的时候也不安分。

2014年6月13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宣布公司采用开源模式,对外开放所有专利,这意味着更多公司可以加入造车。何小鹏在阿里内部建议做车,但并没有如愿推进下去。何小鹏按捺不住,于是他和李学凌等数十位互联网人,以及多家风投机构投资创办了小鹏汽车。

与贝宝(PayPal)被易贝(eBay)收购后,创始人马斯克由于在公司内部的斗争中失败而被逐出公司不同,何小鹏是主动放弃了过去的荣耀和高昂的薪酬,自己从阿里巴巴辞职的。

20多年前的大四毕业前,宿舍里有同学在打游戏,有的站在宿舍阳台上聊天。何小鹏对黄荣海说:“我想要40岁的时候财务自由,然后就退休”。

当时黄荣海觉得财务自由遥不可及,没成想真到了40岁那天,何小鹏已经实现财务自由3年了,可退休成了遥遥无期。何小鹏又对黄荣海说:“我觉得一个人这3点最重要,自我、家庭、事业。现在家庭、事业有了,我想要自我。”

2017年,何小鹏跟雷军说自己可能要出来做汽车,在场的还有老朋友刘芹。雷军提醒他:“这件事的失败概率很大,今天的你已经不是一个无名小卒,肯定要自己很大的投入的。”

愿意自己投多少钱?雷军问。

何小鹏立刻说,一亿美金。

2017年的8月29日,何小鹏刚从阿里离职7天,便全职上岗小鹏汽车。当天,何小鹏发了一条朋友圈:“创业一轮回,苦辣酸甜咸,归来仍是少年。”

艾诚:36岁,那何必再趟这个不搭嘎的,不连贯的创业曲线呢?这第二条曲线很难。

何小鹏:对我来说硬件是个全新的环境。

艾诚:所以就是不破不立。你得先跳下来,先跳到这个深渊里面再往上爬,对吧?

何小鹏:从头学。

刚创办小鹏汽车那年,何小鹏比马斯克创办特斯拉时更有钱。做汽车6年后,在国内当下最有名的前3家新造车公司里,何小鹏已是自掏腰包出资最多的连续创业者。至上市以前,何小鹏已经给小鹏汽车投资了超过3.17亿美金(约人民币22亿元)。

2018年的CES,面对艾问的镜头,41岁的何小鹏竟然拿出了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叫板行业前辈:“埃隆·马斯克?他比我厉害现在,但是未来我可能比他厉害。”

艾诚:但是如果实事求是的讲,你觉得你跟Elon Musk的差距有多大?

何小鹏:我觉得我们没有什么差距,他是在他的领域,我在我的思考逻辑里面。我们都在做一些出行的变革,会让我们生活更安全、更环保、更美好。

他在Twitter上经常说我们不好,因为他不了解我们。换个角度,这也是中国自己的制造企业最后要用实力来认证,而不是用口。有句话叫,Easy to say hard to do。

艾诚:我觉得尊重是靠赢得的。就是我坐上你的车,我并不想恭维你,我真心觉得这是用了心的,动了情的车。可是小鹏这个名字起的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受争议?

何小鹏:你看中国有很多的品牌实际上都是其他国家的名字,实际上在中国有大量海外的名字。可是福特、特斯拉是一个科学家的名字,博世也是一个人的名字,那为什么将来不能出现一个中国名字的品牌走到全球去呢?我觉得如果用名字来做的话,品牌是一种信任,是一种责任。

何小鹏的底气

“你们能不能搞一台车,到停车场后,一停它就kua、kua站起来,像变形金刚一样自己走到停车位?”

“你们能不能在车顶安一个升降摄像头,停车的时候自动探出来?”

“你们能不能让自动泊车更顺畅一点?”
……

从2014年以来,何小鹏的天马行空几乎就没停过,他想造出像“变形金刚”一样的机器人汽车,他想生产出符合中国市场需要的最智能的汽车,尽管面临着那意味着诸多挑战。

艾诚:蛮神奇的,做得好好的移动互联网,你从阿里巴巴突然转到这个赛道做汽车,这个软硬件创业的过程,对你来讲有6年时间了吧?2014到2020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何小鹏:太多挑战了。我觉得不同阶段不一样的挑战吧。当你原来对一个行业很了解,现在变成了基本上别人只是尊重你,但是不相信你,因为你是真不了解专业性。

我们以前互联网里面没有介入到制造,没有介入到品牌,没有介入到这么贵的销售,没有介入到售后跟服务,我们只介入到运营和用户,所以这里面学习的挑战非常多。如果没有这么多员工、同学们的支持,没有这么多我们的客户支持,真的是走不到今天,真的很不容易。

从互联网的“前浪”变身成智能汽车的“后浪”,并不是行业的延伸,而是蝶变。作为跨界创业者,在他看来,互联网造车的定位要从工程师维度转换到用户角度,让一个传统制造与研发的团队互联网化,甚至实现从软件到硬件的自主研发,这其中的路还很长,他要做的还有很多。

2017年,小鹏汽车百亿级生产基地落户肇庆市区,一、二期总投资100亿元。小鹏汽车的自建工厂是国内唯一一家既有自生产资质又有代工厂的新造车品牌,完全自主设计和开发了全栈式的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语音车载系统,包括动力系统和电子电气架构。与之同时,在核心硬件层面也实现了全面自主化——它是造车新势力中唯一一家同时研发电池管理系统(BMS)和电池包的企业。

招股书显示,近两年,小鹏汽车投入到研发的金额高达37.5亿人民币,也是说有43%的员工,1600多人身处研发岗。对此,何小鹏轻描淡写地表示了这个比例在此之前的夸张程度:“以前接近70%的人是研发,直到今年才变成43%。”粗略计算下来,那可是2600多人。

声名四方的造车新势力背后,是一次次的烧钱。

艾诚:投入巨大的资源、资金去做自主研发,你背后的勇气来自哪儿?

何小鹏:中国有很多OEM厂商,我觉得主要靠的就是资源型,另外就是多生孩子好打架。我们做一个车实际上成本不低,起码5到10个亿,可实际上投5到10个亿基本上是投到模具费用跟测试费用上。那我觉得我们要投到能够滚动雪球的,能够有积累的事情,包括有价值的研发、品牌、渠道,包括了客户的口碑,这是一个长远有价值的事情。

小鹏汽车的智能化究竟是什么?

艾诚:我觉得一直以来,中国造车新势力其实是备受质疑的,因为持续烧钱,持续亏钱,为什么在2020年这个时刻,中美关系如此微妙的当下,小鹏受如此青睐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什么?你有想过吗?

何小鹏:在三个月前,实际上绝大部分人还是不看好这个赛道,是特斯拉让很多人相信这个赛道是未来。

艾诚:所以你要感谢Elon Musk,因为他的股价业绩一路高升。

何小鹏:对,我觉得今年开始,这个未来在几个月前就已被最顶级的投资人看到,所以他们开始做工作,做调研,三个月后纷纷出手。因为他们出了手,才有更多人开始关注这个市场。

“真想找一个苦逼的事情做,那还是去造车。”这话背后,何小鹏却满脸兴奋。

团队里的年轻人来自广汽、上汽、宝马、兰博基尼等知名企业,每天挤在一个两室一厅的民宅里研究智能汽车,每周三、周六下班之后都会去跟何小鹏碰头。何小鹏此时就像一个“教父”,给这群人打鸡血。团队挖人挖不动,就带着去见何小鹏,大家一起聊聊天,何小鹏开始大谈智能造车的美好前景,最后,“这里面大概有30%、40%是被我忽悠成功的。”

每每受挫,何小鹏就“瞎”劝:“正常,我年轻时候也这么苦过”;每每开会,何小鹏就“瞎”想:“升降摄像头和变形金刚。”

不过升降摄像头的想法还是留下来了,几年后变成了第一款车G3的重要卖点。关于变形金刚的设想,何小鹏后来还专门去问了两个国外的名牌大学教授,对方回答,理论上行,但商业上没有价值,实用上也没有价值。何小鹏仍然不服:“想法先保留,并不代表以后不行。”

何小鹏坚信,智能汽车是未来。在研发P7的时候,有人将它对标特斯拉的model3,但小鹏汽车的目标从来就不是对标model3,而是成为B级轿车里的NO.1。

艾诚:我有一个挑战的问题是,小鹏卖什么?小鹏汽车卖的就是它的智能化。但是难道一个手机厂商会说我天天卖的是智能系统吗?智能汽车不就应该很智能吗?这是我想向你抛出的质疑。

何小鹏: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我相信很多认为智能汽车是未来,而小鹏在中国的OEM厂商里面,是把智能化做得最深、最早的一家公司,也投入非常大。现在开始有人认知小鹏是最智能的汽车,但是这个规模不大,我们要把它规模做得更大、更深,这是第一个事情。

第二个事情要做好的,就是我相信小鹏汽车在重新思考,当智能做好,软件做好之后,软件为什么可以去产生数据的价值,数据产生更大的整个数据引擎的价值。

第三个事情就是说,当我们第三款和第四款车,后面的车你会看到,我们期望软件正在改变硬件,新的软件环境跟新的使用场景,硬件是不是也要产生变化?硬件产生的变化会导致硬件也产生巨大的变革,这些变革有的会使你的体验变好,有的也会使你的采购成本下降,先行者一定要能思考,今天你的好和你的不好。

小鹏汽车招股书的第一页写着公司使命:“通过数据驱动智能电动汽车的变革,引领未来出行生活。”

智能、变革、未来,这些看似美好斑斓的背后都离不开资本的支持。那么小鹏上市,投资人到底看中了什么呢?

艾诚:您所代表的晨兴资本(现更名为五源资本),从小鹏汽车的A轮到C轮都是非常主要的投资人和股东,那我想问您到底看好的是何小鹏作为创始人的竞争力,还是小鹏汽车的产品竞争力呢?

刘芹:我们投资的哲学就是投人,所以我们一定是因为何小鹏我们才投资这家公司的。从创业者的角度来讲,我曾经也表达过,投给一些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怎么来解读呢?

第一,我觉得我们希望那些真正优秀的、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他的创业动机清晰而简单,有时候显得又傻又天真,愿意干这么难,极容易失败的事儿,这是一个很傻的决定,对吧?对这种又傻又天真的创业动机我们充满了敬佩。

第二,我愿意投资那些真的对未来有远见的人,而且能把远见变成公司的信仰,变成个人信仰,我觉得小鹏是这样的人。第三,我觉得他具备领导者的魅力,能够唤醒别人,能够激发和召唤很多优秀的人才聚集在身边一起干这个事。

最后一点,就是他对创业的风险充满敬畏,而且面对真相,面对这些焦虑,勇敢地解决问题。其实面对真相,面对这些很难的事儿,需要巨大的勇气。所以这四点我觉得都是我们在小鹏身上看到的优秀企业家的精神。

三年过去了,那个曾经叫板埃隆·马斯克的何小鹏,如今似乎更加务实,也更加简单,已经成功实现赴美上市的小鹏,心里无时无刻想着的依然是他心心念念的产品。

艾诚:那这一次赴美上市,你认为是助力小鹏实现更好愿景的最佳路径吗?

何小鹏:我觉得这也是个选择问题,如果今天我们不好好去布局,我们2023年、2024年、2025年就很难给大家更耳目一新的产品。今天是在一个快速变化跟快速创新的行业里面,不能用原来的产品逻辑,所以要敢于大踏步地向前,才有可能在下一个赛道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