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上海,记者 吴凡)讯,2019年1月,《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 年—2035 年》正式发布,同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式批复。

北京城市副中心地处北京市域东部,长安街东延线与大运河交汇处,距天安门约 25 公里,总用地面积约 155 平方公里,加上拓展区覆盖通州全区约 906 平方公里。事实上,对于该区域的规划,不仅是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需要。

那么截至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取得了哪些阶段性的成果?当地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和政策来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此在10月20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在沪举行的招商推介会期间,包括《财联社》记者在内的媒体对北京通州区副区长苏国斌进行了专访。

财联社: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情况如何?

苏国斌:目前通州的建设从投资量上来看,是北京市投资量最大的区域,通州今年的固定资产的投资量(全口径)是1200亿,占到了北京市全市投资量的17%。北京市一共16个区,所以通州投资体量较大。

另外通过建设的拉动,通州也为北京市创造了很多的应用场景,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多的应用场景,很多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能够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这个区域得到示范应用。

而在北京其他地区,包括在发展空间上受到限制的很多企业,可能也会随着通州固定资产的建设,随着产业空间的打造,会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来进行产业的集聚,以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这些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都是非常好的。

财联社:通州区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带来红利?

苏国斌:从政策层面看,其实对于固定资产的投资,都是经过市委市政府研究,经过北京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研究,进而落地。

另外北京城市副中心围绕着企业的需求,发展产业的需求,以市场主体需求为核心,出台了若干政策。例如为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精尖产业发展,出台了“通8条”(《关于加快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精尖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其中对于2019年1月1日之后在通州注册的企业,最高可按年度区域综合贡献1000万元以上部分的70%给予扶持),还出台了金融业产业发展22条。

另外,北京城市副中心也把应用场景作为目前产业发展的重要的一个方向。

前一段时间围绕着治理北京“大城市病”的交通问题,我们联合多个部门,包括公安、交管、城市管理等,共同发布了应用场景。即将这些部门的需求,以项目清单化的方式向社会公布,让能做这些工作,能够提供相关服务的企业,能够找到核合适的订单,能够找到自身位置。

下一步,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应用场景方面还将做两件事。第一,将建立一个企业对企业的平台。目前有很多企业需要技术支撑,但苦于没有一个权威的发布平台,当地政府要把这个平台给搭建起来,让这些企业在政府的平台上找到技术方面的支撑,找到技术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对接需求。

其次,有很多企业掌握技术,但不知道谁需要,不清楚技术还能应用在哪些方面。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搭建技术的供应平台,将这张清单在技术供应平台上对外公布。这样就建立一个以政府需求、企业需求和企业提供解决方案三大板块为一体的场景发布体系结构,目前政府正在着手来实施这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