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l 观点财经

作者 l 大钊

2010年至今,中国互联网出行服务市场众多玩家先后崛起,但部分参与者历经洗牌后随之出局。

10年生死鏖战之下,该市场规模已超千亿级别。

其中顺风车以其“节能环保、价格亲民”等特点曾广受消费者喜爱,但也因多起安全事件让人又爱又恨。

根据《2014-2020中国顺风车行业发展蓝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各地有17家信息平台公司在400多个城市开展顺风车业务,累计注册车辆3000万辆,在不增加车辆出行频次的前提下可提供共享座位1.2亿个;注册乘客已超3亿人大关。

当然,资本市场也十分看好这个赛道,大额投融资事件频频出现。

日前,嘀嗒出行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海通国际资本有限公司及野村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为联席保荐人。

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成立至今,嘀嗒出行一直以顺风车为主营业务。

根据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9年嘀嗒出行在顺风车市场排名第一,市占率为66.5%,在出租车网约市场排名第二。

不过,这是2019年的数据,而如今2020年Q4都已拉开帷幕,还提去年的数据似乎有点晚了。

更何况,滴滴出行、高德等顺风车主要玩家在2019年里并没有完全恢复顺风车业务,这使得嘀嗒出行的数据显得尤为突出。

相较国内互联网出行霸主滴滴出行而言,嘀嗒出行的业务单一,其中顺风车贡献了近九成收入,这使得其在面对竞争时风险系数极大,此番上市或许也是为了纾困。

嘀嗒、滴滴双寡头

顺风车安全成首要命题

2014年嘀嗒出行APP的前身“嘀嗒拼车”上线,与当时滴滴、快滴、UBER在网约车赛道激战正欢不同的是,嘀嗒出行一开始就选择了顺风车赛道。

成立至今,嘀嗒出行已获得四轮融资,投资方包括IDG资本、挚信资本、元生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另有易车网和蔚来资本等互联网企业。

不过顺风车的市场规模仍旧不及网约车,招股书称嘀嗒APP注册用户总数为1.8亿人,认证私家车主980万名,这一数据跟主流网约车平台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滴滴官网显示其用户数已达5.5亿,年运送乘客超100亿次。

“安全”已成为顺风车市场的重要命题,目前来看,顺风车平台需要实现“平台、车主、车辆”的三方合规化:平台合规、车主均为私家车主合规且通过背景筛查、车辆合规,才能给乘客一个安全的乘车环境。

由于平台需要平衡车主和乘客两方的需求,所以在实际运营中投诉事件较为高发。

聚投诉平台数据显示与嘀嗒出行相关的投诉贴有892条,而在黑猫投诉上搜索嘀嗒出行更是有5744条结果。

司机端投诉主要集中在无法提现、无理封禁账号等,而在乘客端投诉中司机多扣费用、诱导线下交易、司机不安全驾驶等均是高频词。

此外,嘀嗒出行顺风车平台曾累计受到77次行政处罚,每次罚款在5000元至3万元之间,到目前共计被罚款207万元。

除了自身运营管理问题外,合规问题始终是悬在顺风车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看来,目前相关法律及法规更多适用于网约车服务,对于顺风车业务尚无完整全面的法律法规。

随着监管部门对于顺风车的监管逐步重视,未来相关业务仍将具有不确定性,企业也将面临大量合规成本。

嘀嗒出行在招股书中也提到,中国顺风车市场可能面临其他出行选择、相关监管规定及限制以及安全及隐私问题所带来的挑战,因此无法保证中国的顺风车平台将不会出现下滑及衰退。同时,相关法律及法规可能会迅速演变,这可能会大幅增加与平台业务营运有关的合规成本。

营收大涨,或拜对手所赐

2018年是嘀嗒出行顺风车业务的一个分界点,彼时滴滴顺风车业务受安全事件影响于当年8月暂停,直到2019年11月才逐步重启。

在滴滴顺风车下线的435天里,顺风车用户、司机快速向其他平台迁移。

嘀嗒出行在这期间的每月活跃司机数量从4.24万增长到19.33万,增长了3倍;

每月活跃乘客数量从13.29万人增长到68.42万人,翻了超过5倍。

2018年和2019年嘀嗒顺风车业务交易额同比增长分别为171.4%和347.4%。嘀嗒出行的营收也自2018年起出现大幅增长。

2017、2018、2019年嘀嗒出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49亿元、1.18亿元和5.81亿元,同期毛利为0.24亿元、0.69亿元和4.62亿元。

从这个角度看,滴滴顺风车业务的关停,间接造成嘀嗒出行核心数据的增长。

更幸运的是,顺风车业务可以说是网约车市场里利润最丰厚的。

2017至2019年,嘀嗒出行的整体毛利率分别为49.5%、58.6%、79.5%,毛利率极高。

图片来源:招股书

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大部分国内消费者处于“禁足”中,大部分顺风车车主和出租车司机也几乎停摆。

不过有意思的是,嘀嗒出行的营收同比增长了66.25%,毛利率增长到82.2%,净利率则达到48.6%。

这一反常数据引起不少业内人士关注。

有头有脸的公司都在搞出行

嘀嗒“含金量”几何?

顺风车市场崛起之后,行业里出现多位巨头玩家,如背靠阿里系的高德、吉利集团战投的曹操出行、蚂蚁集团参投的哈啰出行,当然,还有获得了BAT三家巨头投资的滴滴出行。此外,市场中还出现了一些区域性顺风车玩家,如:拼客顺风车、阿尔法顺风车、一喂顺风车等。

当下,整个顺风车行业竞争激烈,各品牌玩家均有自己的“根据地”和强势区域,自身布局也从单纯的顺风车开始向出租车、单车、汽车金融等领域扩张,长久来看,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

考虑到顺风车行业的高毛利特点,赛道内的重要玩家绝对不会坐视嘀嗒出行的崛起。

2019年滴滴顺风车在重新上线后虽未公布运营数据,但仍被视为顺风车赛道内最大玩家。

此外,高德也于2019年6月重新上线顺风车,哈啰顺风车则宣布2019全年订单达到8000万单。

嘀嗒出行仅宣布了其2019年的市占率,2020年上半年的数据并未公布。

外界猜测原因或是由于滴滴出行、高德、哈啰出行等均在去年下半年公布顺风车新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嘀嗒出行的运营数据;另外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乘客中短途出行的需求,导致整个行业迎来“寒冬期”。

在用户数据方面,来自易观千帆的数据则显示,2020年4月中国顺风车服务平台月活跃用户规模数据显示,滴滴顺风车以5334万人位列第一,哈啰出行以1637.5万人排名第二,而嘀嗒出行仅以557.9万人排名第三。月活数与头部玩家相差十倍,在一定程度可以反映出嘀嗒出行的行业竞争中面临的挑战。

或许是嘀嗒出行感知到了危险的气息。今年上半年,嘀嗒加大了对于顺风车乘客的补贴。补贴占销售费用的比重从2019年的20.5%上升至46.1%。从绝对值看,嘀嗒在上半年的补贴金额几乎等同去年全年。

嘀嗒出行率先冲刺资本市场一方面可以给很多从业者以信心,但另一方面无疑将自己的问题也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图片来源: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目前顺风车是嘀嗒出行的主要收入来源,贡献了近9成营收。

从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该公司顺风车业务收益为2770万元、7790万元、5.3亿元、2.7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益的56.6%、66.3%及91.9%、87.8%。

对于顺风车业务的过度依赖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一旦顺风车发展业务遇阻,那么嘀嗒出行面临的几乎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过去的几年里,国内多地出台了关于网约车和顺风车运营的指导办法,如果嘀嗒出行不能很好地执行这些规章制度,则会面临不小的处罚风险。

据企查查显示,进入2020年以来,嘀嗒出行运营主体“北京畅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接收到来自合肥市交通运输管理处的43条行政处罚罚单,处罚事由主要为“擅自从事或者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在合肥当地过多的行政处罚记录除了影响其在当地的业务和声誉外,很可能成为嘀嗒出行后期扩展其他城市业务的一个拦路虎。

总 结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估,按交易额计算2020年中国顺风车市场规模将达到163亿人民币,但目前来看这一赛道一直处于分散状态。

嘀嗒出行先一步递交招股书,无疑再次搅动了本不平静的出行领域。

作为国内龙头的滴滴出行近年也频频传出上市消息,鏖战十年的互联网出行领域本无孰优孰劣,只有率先解决未来运营资质、安全、业务拓展、市场饱和等种种问题,才能获得投资者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