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披小迷彩、价格亲民,

杜国楹能再造一个新小罐茶么?

作者:小来生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再造一个新小罐茶!

茶中土豪“小罐茶”,最近开始下沉。

近日,小罐茶C(彩罐系列)上线,目前处于试销阶段。5罐4g装小罐茶仅售78元,一罐13.6元,还真是奶茶价。

除了价格,金属质感配色也被小彩妆代替,配上“一杯奶茶钱喝小罐茶”宣传词,不少年轻网友惊呼,高高在上的小罐茶下凡了、受宠若惊哦。

那么,往期土豪大叔的心头好,能打动年轻新势力吗?

01

“茶中茅台”下凡

是否来晚一步?

要知道,小罐茶一直以“贵”闻名。以金罐系列为例,4g装的一小罐售价50元,算下来6250元/斤,直接碾压飞天茅台,确实豪横。

这份“茶中茅台”的豪横也来之不易。大手笔营销砸钱、背负业界质疑、挨过舆论的长枪短炮,终于在“大师作”中出位,建起价值壁垒与品牌联想,争到了溢价筹码。

那么,此番自降身段、淡化高端属性,是否有自毁长城之感。是高端牌打不动了,还是另有新算盘?

“年轻用户再不抓住就晚了!”9月8日的黄山茶会,创始人杜国楹反复强调年轻用户的重要性。

征服之急迫,有逻辑基础。

企业层面,竞品早有持续动作。四川高端绿茶竹叶青,采用李宇春、李易峰双代言模式,开启品牌年轻化。仅在央视就投放6亿元,市场声量强大。店面量近250家,且以直营店为主。

市场层面,年轻人对原叶茶接受程度仍然不足。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报告指出,2018年,我国茶叶消费人群4.9亿,中老龄化和产区化特征明显。相较爆发式增长的新式茶饮,原叶茶消费群体攀升速度缓慢。

CBNData报告显示,原叶茶中90后饮用比例不足10%。

低占比,也意味着大空间。

结合年轻人热爱养生、重视社交、追求颜值、新鲜感的消费特征,恰与小罐茶的往期走红基因类似,怎能淡定呢?

杜国楹曾明确提出:中国茶未来最重要的参照路径是咖啡,全品类品牌是行业巨头的唯一选择。与之呼应,此次黄山茶会上杜国楹称原叶茶、方便茶和茶饮店,是中国茶叶未来20年三大赛道。

野心足够大,但挑战也不小。

放眼茶江湖,除西湖龙井等地域性名牌外,传统茶企概念依然单薄。反倒是喜茶、奈雪的茶等新茶饮势力,凭借新鲜现做、出圈营销,占据了年轻消费C 位。

杜国楹心心念念的“全品类品牌”,新茶饮品牌也很灵敏。

喜茶、奈雪的茶正在向上游产业链扩张。奈雪的茶天猫旗舰店有茶包在售,一周茶包7小包,售价48元。喜茶也上新罐装茶礼盒,“反向研发”的金凤茶王受到热捧,且拥有自己的茶园。

简言之,年轻人的市场,小罐茶终究还是来晚一步。

想来,这也是杜国楹动作急迫、大尺度的原因所在。

三大赛道小罐茶都要做!在杜国楹的规划里,将来还会推出茶饮料、茶包,甚至做新茶饮的可能。

02

20亿元背后 大师作与大忽悠

足够决绝。问题在于,市场情绪如何。

画面突变,就像龙卷风。呼啸来去中,一干消费者是否也有凌乱感。

曾几何时,走高逼格路线的小罐茶无论高昂价格,还是高端饮用场景,在年轻人眼中都是仰望的存在。

当然,这也是幕后大佬杜国楹的杰作。从背背佳,到好记星、再到8848,每一个现象级产品都有爆品调性。

爆品思维,在小罐茶上同样鲜明。“小罐茶、大师作”、“八位大师敬你一杯中国好茶”强势宣传,洗脑又占心智。

的确,凭此小罐茶成功打破了中国茶“有品类无品牌”僵局。但另一方面“过度包装”“价不配品”“割韭菜”、“智商税”的标签质疑也如影随形。

终于,2019年开年爆发。

彼时,小罐茶兴高采烈地官宣了2018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要知道,彼时,上市企业天福茗茶全年营收也不过16.36亿元。其早在2010年就已拥有千家连锁店,被誉中国茶王。

而小罐茶,还处B轮融资阶段。

突然冒出的无冕之王,自然声惊四座。

然站得越高,摔得越狠。

网友们的智商不可小视。大家做了一道算术题,问题随即浮出。按小罐茶所说的“八位制茶大师手工制作”,这20亿销售额匹配产能巨大:假设年终无休,平均一位大师每天要炒1466斤鲜茶叶。

然一个顶尖茶娘每天也就能炒40斤。这哪是制茶大师,简直就是绝世大力王。

于是,“小罐茶累死8位大师”的流行梗瞬间刷屏。

面对群讽,小罐茶不得不官宣:所谓“大师作”,指的是代表大师技艺作品,并非大师手工去炒茶。8位大师相当于产品经理身份,实际上是用现代设备代替手工制茶。

这个解释没能“定风波”,反而陷入更大的虚假宣传质疑中。有舆论一针见血指出:小罐茶是“大师作”,还是“大忽悠”?既然不是大师手抄,小罐茶凭啥卖这么贵?

往事就在眼前,细品仍有味道。

03

高端牌打不动?

年轻态怎么打

那么,大佬杜国楹携年轻态小罐茶下凡,“炮筒”对准90后甚至00后,又是什么打法、效果如何呢?

可以肯定的是,这届年轻人不好带,一方面追求品质,另一方面极其挑剔。没有真情实感的硬功夫,单凭往期的噱头老套路,很难让他们觉得“香”。

由此看,小罐茶价格“下凡”足够机智。

只是,小罐茶的往期定位是否就露出尴尬、高端牌何去何从呢?

业内人士表示,小白用户分不清茶叶等级,可直接选择小罐茶这样的品牌。但对老茶客来说,即使6000元/斤,品级仍不够高端,他们往往会购买品质更好的茶叶。

简言之,用户消费是分层的。小罐茶两头通吃,游离在高端与下沉之间,老客户想必五味杂陈,对其高端属性杀伤力不可不察。

可见,小罐茶亦或杜国楹的下沉打法不乏挑战,甚至也是一步险棋。梳理舆论,亦不乏高端见顶、高端打不动、高价玩不转等质疑声音。

诚然,大师风波让小罐茶很受伤,杜国楹或许也在思考新增路径。

客观而言,两者“放下身段”也不止为讨好年轻人。

早在2019年5月,小罐茶就推出多泡装,大容量可供多次冲泡,一罐50g售价150元,价格亲民,算是突围礼品市场,打入大众市场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

国内知名营销策略专家沈博元表示,送礼群体对产品需求往往是感性的价值取向,实际用户与品牌黏性较弱。喜欢喝茶和懂茶的人需求是长期、理性的,更有可能成为产品忠实用户。企业最大的资产是粉丝和忠实用户。从长远发展看,没有足够忠实用户,企业将会遭遇天花板,这是小罐茶与长期经营国内茶叶巨头品牌(天福、八马、日春)的市场份额竞争必须要面对的挑战。

一言以蔽之,小罐茶单攻高端礼品市场面临成长不确定性,改变是必须之举。

2020年疫情突袭,更让这种改变箭在弦上。

2020年2月,全国工商联礼品业商会数据显示,97%企业营收下降,近半企业下降50%以上。

从此看,小罐茶的年轻态、下凡态也有急迫与无奈的一面。

是否匆忙、草率,有待考量。

目前,其仍采用单一品牌策略。上到6000元/斤,下到1500元/斤的茶品,共用“小罐茶”一个IP。专家表示,之前,高端、一罐一泡”等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新推的多泡系列产品必然产生调性差异。存在品牌认知错乱、形象受损的风险,是否会得不偿失?

这考验着大佬杜国楹的取舍。

04

“心理大师”杜国楹的

变与不变

可以不知道小罐茶,也可以不知道杜国楹,但背背佳、好记星、E人E本、8848钛金手机等品牌,估计多数人不陌生。

上述神品,均出自杜国楹之手。

作为营销奇才,杜国楹教师出身,做过销售,在实战中履显爆款天赋。

细品往期路径:普通产品→代工厂生产→广告轰炸。多依靠爆款攻略,瞄准面子问题或认知焦虑、精准卡位,对市场对用户心理拿捏强悍。由此,其更被人称为“心理大师”。

当然,与之相伴的还有“捞快钱”的刻板印象。

的确,杜国楹的打法太快了,速战速决。其操盘产品生命周期多在2至6年。注重挣钱速度、忽视价值长期积累。

只是对待小罐茶,杜国楹似乎变了。

从2014年底成立,杜国楹操盘小罐茶已第7个年头。长情不易,这位营销大师已经慢下来、开始下苦功夫与笨功夫。

研发小罐茶包装花了3年,建自动除杂生产线又大费周折。团队飞行里程超40万公里,遍访国内茶农、茶企与行业专家。用标准化、工业化思路进行全链条创新。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统一等级、价格、规格。

这次杜国楹也不再依赖代工厂,直接投资茶叶工厂和茶园。仅在安徽黄山市,小罐茶就投资15亿元建设运营总部基地及茶叶工厂,还在云南凤庆、安徽休宁和福建安溪建立自有茶园。

不得不说,杜国楹有变化也没有变化。其仍是“心理大师”,但已从热衷研究营销、看重速度,转向研究实业心理、深耕产业。

想来,正是这份变与不变让其获得了20亿元的不俗成绩。

不过,相比3600亿的茶业市场,小罐茶也只是添了最外面的一丁点“奶油”。

大师风波后,小罐茶一改往日高调,未再向外界公布销量和盈利情况。不过,依然动作不断。

企查查数据,2019年4月小罐茶完成C轮融资。

而杜国楹能将小罐茶“带大”至今,离不开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的功劳。梳理投资方,健坤投资、伟涛电子、新喜控股均与其有关。

公开信息显示,赵伟国曾斥资近60亿美元并购展讯通信和锐迪科,带领紫光集团成为中国龙头芯片企业。明星资本也给小罐茶未来增添期待。

更多期待,来自市场。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同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与酒的资本路径却有云泥之别。酒中老大茅台市值已破20000亿元,而天福58.17亿的身价不过其一零头。

业内也流传“七万茶企不敌一个立顿”的自嘲笑话。

何以有此尴尬?

从行业看,一方面,面积第一、产量第二、出口第三、创汇第四;一方面,无强品牌、行业小散弱、农产品属性强。矛盾标签,凸显茶业的困境与机遇。

专家表示,茶企突围集中两个关键词:标准化与品牌化。

一定意义上说,杜国楹 all in 茶叶,也正是看准了这两点。小罐茶标准化、工业化、品牌化直击行业痛点。杜国楹通过大事技艺+创新科技,提升产业化及资本价值力,值得肯定。

唯一疑问在于,两者能否真正抛开往期的短利快打法,用真正的用户为先、产品为先、产业为先,来代替营销为先、速度为先、高利为先。

下沉年轻人、回归大众市场,是可贵一步,却远非唯一一步。

在铑财看来,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企业懂营销、做市场也要有度的取舍。自古以来,禅茶一味,一杯清茶背后是君子守正、苛己、至诚至信之道。讲求淡薄、无名,一旦沾上太多急功近利,茶太好也无本味。

想来,这也是中国茶个性化、手工化、原始态的原因所在。

高端“下凡”,是一件好事情。不过,会不会是另一场规模化、逐利化、速度化狂欢,有待观察。

如何调和规模与味道、资本与文化、创新与传承、噱头与本真,小罐茶亦或心理大师杜国楹的茶道感悟,仍在路上。

答卷几何,铑财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