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文 | 华商韬略 浅夏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福建莆田人素以会做生意闻名。据说,莆田籍在外经商的人有200多万,在国内有不少行业都被莆田人所控制,木材就是其中一个。

  有统计称,常年在外做木材生意的莆田人有近20万,经营着8万多家企业,话语权可以说是非常强大了。

  黑龙江的绥芬河号称“中国木业之都”,其实不光绥芬河,如果你去过东北就会发现,东到牡丹江,西到满洲里,北到漠河,到处都有操着南方口音的南方人,也就是莆田商人。他们一能吃苦,二有资源,很多人都是在东北大森林挖到了木材生意的第一桶金。

  19世纪80年代,在东北大兴安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指的就是木材生意。莆田人凭借敏锐的嗅觉找到这里,跑遍各大深山老林,再打通各种关系,把那里的便宜的桦树、落叶松,装到火车里卖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从最开始的每个月三五个车皮,发展到后来每个月二三十个车皮。拿一个和北京公司的合作举例,一个商人一年就能赚到二三十万。不仅如此,细节上他们也从不错过一点商机,1987年,大兴安岭发生火灾,莆田人抓住机会涌向那里,把过火的木材全都买下来、运出去,从中赚了大钱。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当业务发展越来越繁荣的时候,莆田人的野心也逐渐变大,他们将目光瞄准了国外。因为冬天是俄罗斯的伐木季,木材货源最丰富,价格也更低。比如俄罗斯、东南亚、非洲、加拿大、新西兰,这时候,作为进口木材的口岸,绥芬河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和东北运输不同,海外运输主要走水路,由莆田木材商组成的伐木队,从俄罗斯等地方砍回来的树,通过船只运往国内。大的批发商在海外拿货,一船就是好几万立方,一年的营业额有几十上百亿。

  从1990年代以后,特别是2000年至2010年间,中国生产建设用材的年均缺口已经很大,木材的需求进入高峰期,莆田商人就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

  厉害的地方还不止于此,打通上下游原材料供应和销售之后,聪明的莆田人把木材的价值挖掘到最大。木材原材料值钱,但如果把木材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莆田人从俄罗斯进口的大多是水曲柳这种普通的建筑木材,而从东南亚、非洲等地进口的则是红木这类的名贵木材。红木可以打成家具,也可以雕刻成精细的工艺品木雕,莆田因此还获得了“中国木雕之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称号

  红木的成材往往要五六百年,面临着严重的枯竭,几乎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加上费时费力的人工手艺成本,红木摇身一变,身价数倍往上翻,而且越来越贵,甚至有人会专门买来当作奢侈品甚至金融产品,等着升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据说,包轮船几千块钱一吨运回国内的红木,打成家具后能卖几万甚至几十万一套,价格涨幅高达10倍、100倍,暴利程度可想而知。

  就这样,全产业链为莆田木材生意带来巨大利润,当地人曾做过一个比喻,“一根木头胜过一条黄金”。

  如果说,当初莆田人被迫到邻国去寻找林源是因为当地糟糕的农业条件,毕竟那里靠海却没有鱼,地貌缺水常常种不出来东西,那么在后来,他们把产业发展到更遥远的国外,则是一种成熟目光的体现。

  一代人闯出路来,后代人接着走下去。在外经商,有着强烈宗族文化的莆田商人彼此相互照应,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一旦发现商机就会有钱一起挣,到如今,莆田人大约占据了全国80%的木材市场,莆田木材商并掌控全球70%红木原材料,堪称“木材帝国”绝不夸张。

  而简单的木材生意到了后来变成木雕,并成为莆田市的一个支柱产业,大概也是最早创业的莆田人们万万没有想到的。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