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促成芯片史上最大规模并购案。”来源 | 投资家作者 | Steven

此前传闻许久的芯片史上最大规模并购案,终于有了眉目。

北京时间9月14日,芯片巨头英伟达(NVIDIA)官宣,将豪抛400亿美元从软银手上收购芯片设计公司ARM。消息一出,资本市场率先反映,“颓废”软银股价一度涨超20%。

作为此次交易的卖方,ARM持有者,软银董事长孙正义为合作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英伟达、ARM是全球芯片领域备受瞩目的公司,更是完美合作伙伴,对双方携手充满期待。”

不过,英伟达、软银方面虽然放话,交易能否最终落锤,还需要得到来自中国、英国、欧盟、美国的监管部门批准。如若成功,全球芯片历史将被改写。

但对于全球芯片产业链条上的企业来说,一场巨大冲击,同样难以避免。

314亿美元买,400亿美元卖,软银为何那么急?

计划卖掉ARM的软银当家人孙正义,流露出的“开心”可能是一种假象。

4年前,软银曾以314亿美元价格收购ARM,当时他曾兴高采烈的对媒体表示,“这个公司我已经看好了10多年,一直以来就想将其纳入软银麾下,我实在太高兴了。”

4年后,“太高兴”的孙正义竟然把看好10多年的公司,以400亿美元卖掉,不论从何种角度看,“投资神话”的操作都不是一次能让他真正高兴起来的买卖。

账面看似大赚86亿美元,收益率27%,可软银自从收购ARM,精心栽培4年,同样投入大量心血及时间成本。这哪里是什么“开心”交易,分明就是“忍痛割爱”。

究其背后原因:软银当前急需通过一次巨资交易填补财务缺口,曾经“不差钱”、“价格我说了算”的孙正义现在可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钱,尽快渡过软银的“至暗时刻”。

实际上,今年以来,孙正义与软银始终置身于水生火热中。先是软银愿景基金投资失利,雷声滚滚,结果又赶上“全球黑天鹅”爆发,逼其交出一份史上业绩最差成绩单。

一个季度巨亏超1万亿日元,这在整个软银发展历程中都极为罕见。业绩低迷,股价狂泻千里,投资接连失利,导致孙正义被媒体拉下“神坛”,连他自己都开始“怀疑人生”。

为保住自己的江湖地位,在孙正义授权下,软银不得已要通过变卖资产的方式套现资金,用于还债及减轻运营压力。其中包括:出售阿里股票期权合约筹资1.6万亿日元,出售部分T-Mobile股份获得2.4万亿日元,出售旗下电信子公司获得3千亿日元等。

卖了一圈,软银终于在今年8月中旬的业绩报告中迎来喘息:从一季度巨亏超1万亿日元变成二季度净利超1万亿日元,与之对应的是,软银大瘦身,资产价值折损45%。

可它,却拥有着1100多亿美元的市值。

投资者不是傻子。

软银在二级市场饱受质疑与诟病,孙正义则开始对外宣称,“集团不该继续以产业思维运作,应该更看中投资的思维。”于是,孙正义对外披露,软银专门成立了一家投资二级市场股票的公司,重点关注美股科技龙头。

结果进入9月美科技股暴跌,更关心投资与炒股的孙正义在二级市场也没吃到好果子。

这增强了他继续卖卖卖,把资产变成钱的“信心”。包括此次卖掉ARM,尽快实现资金回流,用于继续投资和炒股。别看孙正义促成芯片史上最大规模并购案,可他没成最大赢家。

最大赢家是谁呢?

买方英伟达黄仁勋的野心

在这次交易中,卖资产的“假开心”,买资产的可是“真开心”。

超越老牌劲旅英特尔后,估计没什么事情能比吞掉ARM,能让英伟达CEO黄仁勋激动了。

斗了这么多年,总算没有白白浪费金钱与青春。

ARM有英伟达最需要的庞大客户网络,收购ARM不仅可以助力英伟达解决短板问题,还能有机会实现寡头垄断,一箭双雕,多年美梦即将成真。

交易都没最终落地,黄仁勋就大胆设想:未来几年,将运行数万亿台计算机,依托ARM创建一个“新型物联网”,规模为当今人联网的数千倍!

这不就是要搞寡头么,激动的黄仁勋没藏住野心。

ARM联合创始人赫尔曼·豪瑟非常担心黄仁勋“梦想(垄断)”实现。

他认为,ARM一旦被收购,英伟达将带来一场“灾难”。

据投资家网了解,ARM能让黄仁勋如此激动,主要源于其开发出了处理器“ARM架构”,它跟英特尔处理器本质上最大区别在于,采用精简指令集,可以做到更加省电、高效。

因此,ARM产品非常适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主流电子产品。

由于“ARM架构”太过好用,全球超90%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都采用此架构。

美国的苹果、高通,中国的华为,韩国的三星等全球科技巨头,都是ARM的客户。即便这些企业自己研发手机处理器芯片,也需要得到ARM的授权。

ARM最早在英国手上,后来在2016年被极具投资眼光的孙正义买走,根基仍在英国。

孙正义买的时候并不便宜,给出年净利润70倍的高价,英国人才肯放手。

看中ARM在物联网前途的孙正义,买的时候“非常高兴”,甚至想搞出一个物联网帝国。

可惜帝国没搞成,先没钱了。

如果不缺钱,他又怎忍心把捂了4年的“宝贝”400亿美元卖了,让黄仁勋捡到一个大馅饼。

馅饼虽大,咬起来硌牙。

芯片史上最大规模并购案仍存变数

为了能尽快实现“梦想”,英伟达在官宣要以400亿美元收购ARM的时候还表示,“承诺会继续保持ARM的开放许可模式和客户中立性。”

言外之意,“我们绝对市场化,不会被操纵。”外界认为,英伟达之所以加上这一颇具强调性的说明,主要在于中国、英国、欧盟以及美国的监管部门批准,才能完成最终交易。

如果有一个国家的监管部门拒绝,英伟达的计划都会落空。

软银倒还好,它们只是缺钱,还可以另找买家。英伟达不同,临门一脚,足以改变人生。

此前,市场有声音认为,最大阻碍方会在中国,英伟达本来就是美企,美国人肯定偏向,英国、欧盟也很容易导向“大哥”。

黄仁勋第一个想到的事情就是先让英国满意:他承诺ARM总部将继续留在英国剑桥。

“我们将在这个绝佳的地方上扩展并建立世界一流的 AI 研究设施,以支持医疗保健,生命科学,机器人技术,自动驾驶汽车和其他领域的发展。”黄仁勋说。

英国那边倒是有不同声音,一些专家认为,英伟达及黄仁勋的话不可信,“在全球各大科技公司中,它们向来是最不友好的公司之一。”

毕竟ARM在全球拥有巨大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再搞一个寡头出来。

由此可见,英伟达收购ARM仍存巨大变数,现在只是软银、英伟达两方面谈拢,ARM内心肯定不情愿被昔日“仇敌”吞并,中国企业肯定也不愿意把身家性命丢给美企。

那么,这桩400亿美元全球芯片史上最大规模并购案,能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