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锈钵 | 

中国品牌,正在经历前所未有“凤凰涅槃”。

“国嘲”背后的中国制造蜕变之路

曾几何时,中国制造还处于被嘲笑的尴尬境地。

受制于自主研发及创新能力,中国制造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只能停留在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及补偿贸易的“三来一补”阶段。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在近20年中,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见识了更宽广的世界,网购的便利也让人们有更多的渠道购买国外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眼界更宽阔、消费行为更成熟, 而企业也有了明确的追赶方向,快速地学习进而举一反三,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近20年来,互联网、智能科技的发展,让大家在同样的起跑线出发,给了中国弯道超车的机会。利用这个机会,中国快速地实现了从模仿到创新,从学习到引领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成就了一个科技制造大国。

而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也在不断蜕变中,成长为了各自行业的标杆。

5G技术就是其中代表,几个月前3GPP在深圳召开的第83次全体会议中,华为通过自身多年在行业内的申根终战胜高通,高票当选了全球5G标准协会主席。而国际上多国对华为的“偏激”,更能表为对他的忌惮,因为华为已是整个技术引领走在行业前沿成为行业标杆,而从无人问津到标准制定,爆发于通讯行业的这场“国潮”背后,凝聚着数代技术人员的辛勤汗水。

在人工智能行业,科大讯飞依托AI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新国货,还在为传统录音笔产业带来创新升级。

而在移动支付端,支付宝,微信更是以绝对优势,领先了全球的支付生态,推动行业变革。

回望过去,如果说,那些源自产品端的第一代国潮,象征着中国制造从代工到自主创新的一步步“凤凰涅槃”;

那么如今这些在品牌、技术等领域大放异彩的新国潮,更多则是释放了崛起中国的强劲讯号。

这一点,从年轻人对待国货的态度中也可见一斑。

源自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2019年,与新国货相关的关键词搜索量,已经突破了100亿次。

在社交平台上,买国潮、晒国潮正在成为90后和00后热衷的新风向。

而在零售行业,以便利蜂为代表的中国便利店,同样成为了消费者的宠儿。

作为线下零售行业不折不扣的新生代品牌,创立不满4年的便利蜂并没有向前辈7-11一样选择谨慎保守,而是凭借着对消费需求的精准洞悉,冲出了一条不一样的国潮之路。

正如其执行董事薛恩远在采访中所表达的那样,借助于国潮的流行,便利蜂正在不断加强与年轻消费群体的黏合度,并为年轻人推出更有针对性的商品与活动。

“便利蜂已经成为最懂90后的便利店。”

一家“最懂消费者”的便利店是如何炼成的?

客观来说,并不是每一家中国便利店都能一帆风顺

此前5月份,受制于疫情的“雪上加霜”,已经经历过解体分拆的全时便利店不得不被迫关闭在北京的全部门店。

相似的故事,还在罗森、7-11等一众知名便利店企业的身上发生着。

作为线下零售行业不折不扣的“荒漠”,一线城市以其高昂的地租和人力成本吓阻着每一家便利店的入驻。

与此同时,日益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正在不断催动便利店商品供应链的进化,昔日7-11式的集中汇总式配送已经不再奏效,如今,地处不同区域门店的消费光谱可能大相径庭。

从这个角度来说,便利店想要在一线城市存活,仅凭商品的流行还远远不够,商业模式的创新,才是这里未来的“潮流”。

而借助于数字化技术,便利蜂正在将人们期待中的潮流变为现实。

截至2020年4月,便利蜂全国门店数量已超过1500家,其中,仅北京一地的便利店数量就已经超过了500家,高居行业之首。

除此以外,相较于迅猛的扩张速度,这一品牌更为人所称道的,则是其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千店千面”的场景体验。

在便利蜂购物,潮流并不是始于接触商品的那一瞬间,而是早在迈入店门时,就已悄然出现。

工作日的清晨,一杯热气腾腾的美式,不用排队,从选购到买单全程自助;

午餐时间,一份香喷喷的招牌牛肉饭,让人轻松告别冰冷的餐食;

劳碌后的深夜,钟爱的饮品已经补货完成,即食的饭团、三明治更是价格动人……

这些身边的“小幸福”,在便利蜂的智能便利店里,每天都在上演。

这背后,离不开便利蜂基于数据和算法研发的“中央大脑”,作为日常经营决策的关键一环,这一系统不仅时刻监控着各个门店的经营情况,还在不断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趋势通过大数据反应给云端,并实现精准的货物供应。

而在运输链条上,便利蜂也通过自研技术实现全链条掌控。TMS运输监控系统建立全温层电子化温度追踪与报警系统;冷链车上加装蓝牙温度计和GPS,全程实时监控温度,保证食物品质;扫码溯源让消费者买到的每个面包、每份盒饭都能追溯到源头。

今天,在现代消费场景的需求之下,一间只有100平米大的便利蜂小店,可以轻松为顾客提供近3000种不同的商品,并借助于算法指导下的供需关系,最大限度保证浪费现象的减少和消费者的满意。

行业数据同样证实了这一点,目前便利蜂冷冻产品浪费率已低于公认行业最优的东京便利店40%的水平。

而在行业公认最为艰难的餐饮标准上,凭借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便利蜂也成功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在便利蜂,一道菜品从选材到制作,每道工序均严格按照既定的标准进行,从浸泡到炒制,时间精确到秒。在便利蜂,没有“少许”、“适量”这些模糊的词汇,只有反复试验之后的量化结果,比如菜品的颜色下调15%,盐度降低10%,用量增加0.1克。

反过来,一道菜品定型之后,其用料、色泽、咸度、甜度或辣度等又会被数量化,确保之后同款菜品做到标准化。

正是这些对小数点后数据的严苛要求,使得便利蜂在汹涌的国潮之中,始终保证了门店产品的质量。

在那之外,从这个角度来说,发生在便利蜂身上的故事,也正在成为区别于技术、品牌之外的另一种“国潮”样板:

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借助于中国智慧,为消费者提供远高于行业水准的服务。

一家便利店里的国潮品牌意味着什么?

从这个角度来说,便利蜂的成功,同样也是近年来“国潮”广受追捧的一个缩影。

不同于时尚端的“中国风”元素,源自商业端的这场国潮中,“国”象征的是国家,立足本土,走向世界;潮,则是指对行业潮流的引领。

相较于偶然性的风口,国潮崛起的背后,更多是源于市场整体的进步。

一方面,在品牌端,中国企业正在通过自主创新与原创设计,推出更多潮流前线的国货产品;

另一边,伴随着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于国货的认可,也在不断推动着这一现象背后的文化自信。

以便利蜂及其所代表的中国便利店的崛起为例,这背后不仅仅是一个品牌的出圈,而是中国便利店在整个零售行业话语权的提升。

长期以来,作为初代便利店成功的土壤,日本的便利店文化几乎把控着整个行业的前行方向。

一位从业者就曾吐槽过,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开便利店,你都逃不开两本书,一本是日本7-11创始人铃木敏文的《零售的哲学》,另一本则是《制造型零售业7-ELEVEn服务升级》,作者是7-11前常务董事碓井诚。

相形之下,中国本土便利店品牌由于起步晚,往往只能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

而如今,伴随着以便利蜂为代表的国潮便利店的出现,这一线下零售行业的重心,终于开始有了落地中国的趋势。

随之而来的,则是昔日王者不可避免的衰败。

曾经,日本的7-11被全行业视为最新锐的变革者,他们是全世界第一家要求供应商集成式配货的零售品牌,也是全球最先在连锁门店提供熟食和ATM机的便利店。

然而在互联网技术高度成熟的中国,这一品牌却在迷惘中失去了魔力,仅仅是线上支付的配套,就令他们焦头烂额、左支右绌。

这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奔涌的国潮品牌所面临的常态。

从舞台上清一色的西方面孔,到东方故事的升起,国潮的意义,就在于不断打碎国际巨擘所垄断的商业神话,并释放属于崛起中国的讯号。

而未来,伴随着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源自东方的“国潮”,还将在世界商业的历史上,留下更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在那个时刻,对于身处这一时代的国人来说,安静独坐于便利店的桌前,静静瞭望这股潮水前行的方向,或许同样不失为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