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布局科技就是布局未来,未来三年,我们在业务上的目标就是要重塑资产负债表,打造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三张名片。平安银行有信心在新的三年,借助集团科技优势,依托现有科技能力,在下一个发展周期中稳健起飞,兑现承诺,把平安银行的科技属性、科技特色越做越鲜明。”

---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CEO、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

作者:武峰

来源:首条财经-首财研究院

2020年的中报季,围绕在各行各业投资者心中共同的问题是:疫情对业绩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聚焦银行业,由于信贷需求下降,相关行业出现坏账风险,以及让利实体所带来的息差下行,为中报季蒙上了一层阴影。

受此影响,部分银行出现了业绩下滑的状况。但也有一些银行,成功逆流而上,不仅体现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实力,也彰显了极强的韧性与恢复能力。

区别,究竟在何处?

剖析上半年表现出色的平安银行,或能有所感悟。

01

财报透露了什么?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平安银行额实现营业收入783.28亿元,同比增长15.5%;减值损失前营业利润561.50亿元,同比增长18.9%;拨备覆盖率214.93%,较上年末上升31.81个百分点;拨贷比3.54%,较上年末上升0.53个百分点。

在如此严峻的情况实现营、利双位数增长,本身已是奇迹。

从业绩来看,毫无疑问,平安银行显然处在行业分水岭的“头部”。而业绩背后,或将有值得挖掘的深层价值。

首先,由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平安银行主动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这显然是为了提升自身风险抵补能力。一方面加大核销,一方面提升拨备覆盖率,因此,平安银行的净利润136.78亿元,同比减少11.2%。

也就是说,若没有疫情,平安银行的净利润水平则远不止于此,成长性十分可观。

再来看业务结构。

考量一家企业未来是否具有成长性,业务结构健康程度,也非常重要。

以率创记录的中国经济为例,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不断深化改革,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不断转换,才使得我国经济持续释放出新动能。

对银行来说,道理亦相通。

从趋势来看,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无论国有大行还是股份制银行,几乎都在持续对零售业务进行投入。

平安银行业也不例外,2020年上半年,其持续贯彻零售 “3+2+1”经营策略,发展“基础零售、私行财富、消费金融”三大模块。

受益于长期积淀,平安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实现了表现尚佳,营业收入433.53亿元,同比增长12.3%,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为55.3%,与此同时,其加大了零售资产的拨备计提力度,零售业务净利润74.80亿元,在净利润中占比为54.7%。

具体来看,个人活期存款日均余额1,975.38亿元,同比增长21.1%;个人存款平均成本率2.51%,较去年同期下降17个基点。企业存款日均余额19,192.48亿元,同比增长9.8%,企业存款平均成本率下降14个基点至2.29%。金融市场业务实现交易净收入46.34亿元,同比增长189%。

通过数据可知,平安银行在零售业务上成功实现了“换挡”,抓住了未来发展趋势的要义。

背后,不得不提及一个名字---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

2016年,当时的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还有三大APP——口袋银行、信用卡、橙子银行,三方各自为战,谢永林上任后,拍板将三个APP合并,并于2017年春节启动“百日大战”,零售500专职产品经理和3500技术人员不分昼夜、敏捷运作,整个团队春节加班快速迭代,100天内冲刺完成产品改造工作。从此,口袋银行APP就成为平安银行的统一客户平台。

从当下平安银行零售业务的强劲表现来看,谢永林当时的举动极具前瞻性,统一客户平台,不仅大大增强了零售业务的集群效应,也降低了运营成本,提质增效。

截止到2020年6月末,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突破1亿户,月活跃用户数3192万户,客户数是四年前的4倍,月活数是四年前的近5倍。

可见,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能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谢永林功不可没。

事实上,在上半年,平安银行的其他数据方面,同样不乏亮点。

例如在逆境之下,其上半年不良生成率1.60%,同比下降0.18个百分点;收回不良资产总额141.09亿元,同比增长2.6%;与此同时,其6月末的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提升0.74个百分点至13.96%......

无论从盈利能力还是抗风险能力来看,可以给平安银行的上半年成绩打出“高分”。

02

实体经济有多重要?

相比为好成绩而欣喜,探究平安银行如何能逆市上扬,则更为重要。

所谓最有效的方式,往往最为简单。成功,无非是能够将复杂的问题,实现简单化。

梳理平安银行的成功之道,可以看出其同样遵循了上述规律。

事实上,无论企业、还是专家学者,对疫情之下银行业复苏的建言献策,归根结底都离不开“实体经济”这四个字。

实体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液。金融供给侧改革中,也早已明确了“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基调。可见,实体经济决定着金融业的发展方向。

如此看来,疫情表面上对金融行业产生了冲击。实则体现的,是对实体经济造成的重创。

换言之,作为金融体系的主导,银行若想恢复业绩,势必要尽最大努力,帮助实体经济恢复生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道理虽然简单,可“知易行难”的问题仍在。首先要明确的,便是扶持对象。

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的潜力与创造力是战胜疫情影响的最佳武器。

在民营企业中,广大的小微企业,更是需要被扶持的对象。有数据显示,小微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但与此同时,小微企业的资金实力也相对最为薄弱,抗风险能力较差,受疫情影响更严重。

不难发现,若想助力实体经济尽快恢复,还需更大力度助力民营企业与小微企业复苏。

诚然,平安银行在此方面做得十分出色。

据悉,在疫情之下,平安银行针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提供延期还款、合理设置还款期限、建立绿色信贷响应机制、保障征信权益等差异化应急金融服务。

同时,还打造了“供应链应收账款云服务平台—平安好链””、“小企业数字金融”、“新一贷”等精品业务。通过解决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切实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

一系列动作,也取得了良好成果。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平安银行新增投放民营企业贷款客户占新增投放所有企业贷款客户达70%以上;6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8.0%,在企业贷款余额中的占比为71.5%;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7.73%,该类小微企业上半年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全年下降0.80个百分点,不良率控制在合理范围。

当然,平安银行所助力的民营、小微企业,并非“一概而论”,而是极具针对性的“有的放矢”。

例如,在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湖北地区,平安银行的发力则更加积极。

据悉,截至5月末,平安银行武汉分行累计投放160.96亿元重点为抗疫相关企业和小微企业提供投融资支持;针对困难企业,给予复工前到期的企业授信采取宽限还款期和征信保护政策,涉及贷款金额171亿元,累计为3384户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涉及贷款金额32.08亿元。

不仅如此,其分行申请配置小微专项贷款资金30亿元,针对纾困小微企业执行利率优惠定价,提高信用贷款发放比例,优化、简化小微企业首贷、续贷流程,一季度新增小微贷款4.13亿元,综合融资成本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于是,平安银行上半年的亮眼成绩,便有了注脚。即通过帮助民营、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为这些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强劲动力,实体经济焕发生机,金融春水则同时被泛活,从而再次反哺实体经济发展,实现了持续性、高质量、协同式的良性循环。

03

科技的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上述助力民营、小微企业的案例,也可以看出这家银行“高效率、”强决策”的特点。

在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已经成为业内痛点的阶段,平安银行能够如此精准且高效的解决问题,背后的科技力量不容忽视。

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表示:“布局科技就是布局未来,未来三年,我们在业务上的目标就是要重塑资产负债表,打造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三张名片。平安银行有信心在新的三年,借助集团科技优势,依托现有科技能力,在下一个发展周期中稳健起飞,兑现承诺,把平安银行的科技属性、科技特色越做越鲜明。”

从平安银行重点打造的新型供应链金融---“平安好链”来看,谢永林的“科技梦想”正在被实现。

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电子此前依托“平安好链”技术支持搭建的“中电惠融”,推出降利率、备资金、增额度、拓业务、提效率等五大举措,通过开通“战疫”绿色通道,以金融服务助力产业链中小企业协同复工复产。

“中电惠融”之所以能迅速做出应对,与其对中小企业的深度了解,有着必不可分的关系。据悉,截至2019年底,该平台上线用户突破3600家,交易量55亿元,其中90%以上为中小企业。

平安集团团金会副主任、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张小璐认为:“平安银行的新型供应链金融,利用科技的手段,实现线上化、模型化、自动化,让便捷的汇通天下精准地助力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同时帮助核心企业提升管理效率。”

中国电子集团公司供应链金融工作组负责人、中电惠融商业保理(深圳)公司总经理田伟认为,供应链金融有非常明显的行业特征,服务商的核心竞争力是对行业的理解,并能基于对行业的理解形成特殊的风控模型。平安银行多年深耕供应链金融,能迅速响应企业需求变化,而平安对金融科技的投入,也让企业在系统优化中,实实在在看到平安的效率和效果。

不可否认,疫情这只“黑天鹅”对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机遇。

众所周知,金融科技如何帮助民营、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是业内热议的话题。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金融科技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途径,为解决这个世界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其实是两个问题,融资难问题需要从提升金融改革的市场化程度去发力,融资贵则与风险定价及信息不对称有关,可以靠金融科技的发展去解决。

从平安银行通过金融科技帮助民营、小微企业走出疫情影响的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其金融科技产品,有效捕捉民营、小微企业大数据并加以利用。这种创新模式,不仅为困扰业内已久的融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金融科技的未来,增添了一缕阳光。

可以预测,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不断发展,平安银行的数字金融平台,或将愈发强大。

04

新金融考量

从业绩到助力实体经济,再到金融科技,平安银行的上半年的种种表现,彰显了“新金融”的蓬勃势能。

随着后疫情时代来临,经济发展呈现稳定转好态势,平安银行不仅有望实现自我超越,其代表的“新金融”生态,亦有希望对现有体系实现新的升级、赋能。

天风证券认为,疫情是当前银行股估值提升的核心矛盾,疫情的拐点或是银行股反弹的起点。只要疫情缓解,让利担忧就会大幅缓解,资产质量也会向好。

万联证券分析师郭懿表示,综合来看,疫情如果在一季度之前后开始好转,大面复工可以持续,二季度在政策的提振下,对整个银行板块资产质量的影响相对有限。

在多方利好的背景下,平安银行未来将表现如何,首条财经将持续关注。

本文来自首条财经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