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几年,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以及饮食消费习惯的变化,外卖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数字消费“基因”。

这催生了行业巨头的洗牌,更让由外卖到数字生活的跃进成为打破本地生活与数字零售壁垒的未来趋势所在。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外卖消费已经占据整个餐饮消费市场的70%以上,外卖俨然成为大众饮食消费的主流。

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外卖的无接触配送为疫情防控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高品质、高体验感的外卖生活比以往更加深入到每个家庭的方方面面。

而相较于发展早期疯狂的红包补贴,当下中国在线外卖行业的市场现状已经趋向稳定,外卖市场基本被美团和饿了么两家包揽,二者目前已经占据了整个在线外卖行业90%以上的份额,其他中尾部企业基本出局,短期内两强格局很难被打破。

而在两强当中,虽然饿了么正持续背靠支付宝与阿里生态打响与美团外卖的正面战争,但在外卖市场上,美团外卖已经毫无疑问占据了绝对优势。

从日订单量突破4000万,到2020年一季度外卖市场占有率达到67.3%,是饿了么的2倍以上,美团外卖相对于饿了么的绝对领先优势成为新常态。

与之相对应的,是立足于外卖业务不断施行扩张战略的整个大美团点评在资本市场层面的高歌猛进。

近一年来,美团点评的股价已从七十多港元大幅上涨到了265.8港元(8月25日收盘价),市值超过1.5万亿港元,在国内互联网上市公司中仅次于阿里和腾讯,更是秒杀京东、拼多多、百度、网易等一众热门标的。

美团外卖的迅速赶超与其外卖业务的强势和新业务的疯狂扩张不无关系。但不得不说的是,在美团点评的外卖基本盘业务上,频发的投诉事件、负面新闻也同时在消耗着美团外卖的口碑和“国民度”,这是竞争对手之外的用户选择变量。

在外卖这个争时效、争成本远大于争科技属性、争互联网化程度的行业当中,美团外卖的强势增长倚赖的是对于下沉市场的渗透、对各方利润的让步,这种现状能否长久?这种体系是否被高估?

2.

近年来日趋步入稳定的的外卖行业格局已经让这场生意变得愈发透明。

对于用户来说,他们选择外卖平台无非是基于三个最直接的原因,价格更便宜、配送时间更快、商家更多。

在行业发展早期,各大外卖平台的战火聚焦在“价格更便宜”上,这也是一众互联网公司以补贴换市场的常规操作手段。

随着二三梯队玩家被合并、被洗牌,补贴战日渐消弭,市场仅存的两大头部玩家美团和饿了么就开始在配送时间和商家数量上掀起旷日持久的争夺。

在配送时间层面,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的竞争主要是在科技系统和配送人员管理上。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行业普遍认为饿了么在智能调度、配送时效管理上与美团外卖还有差距,但从普通消费者的直接观感上来看,二者的配送时效体验并没有很大的差别。

反而是美团外卖近年来将配送时效的压力附着于配送员身上的做法不时让美团外卖陷入争议。

外卖平台的长期溢价肯定是在于科技系统对于配送成本的降低、对配送时效的有效提升上,但随着智能调度系统提升配送时效的边际成本越来越高,美团外卖开始把自己对于配送时效的要求变相强加于普通配送员身上。

就在近日,美团外卖小哥灵魂三问王兴“为什么”的视频在抖音上火了。

“王兴王老板你好。都说送餐的像疯子一样,今天我们就三问王总。”

“第一,为什么把时间有50分钟降到40分钟,又降到30分钟,有的订单甚至20多分钟。那么问你商家出单的时间去哪了?”

“第二,为什么订单超时以后不问原因,就扣款申诉不予通过。”

“第三,为什么超时订单有投诉、有差评,封号一天,而且客户在线申请退款的这个订单,实际上有当时送单的骑手买单,为什么?”

这则配文为“这美团真是没法干了,随意扣款!随意降价!如果有问题全是骑手的责任!王兴!你的良知呢!”的短视频获得了大量网友的转发点赞与评论,而在评论区也不乏支持配送员、抨击美团外卖的声音。

在配送员不满的背后,其实就是美团外卖将配送时效的要求变相强加于普通配送员身上的体现。

很明显,这种以为了用户体验之名,却设置难以实现的规则、未达到规则后的惩罚全部都由配送员“买单”的做法正在掀起更大的反思。

如果美团外卖相对于竞品的低配送成本、高配送时效是通过透支普通配送员的薪资或能力来实现的,那么这种模式显然难以长期延续,还有可能招致市场反噬。

从这个角度来说,关于外卖骑手的负面新闻时常见诸报端可能不乏外卖平台在背后的“推波助澜”,外卖配送员因为取餐、送餐问题大打出手,为避免超时罚款而超速违章等大量新闻都暴露出美团外卖在对骑手管理和培养上存在一定的缺位。

如果说价格之争、配送时效之争让美团外卖赢得市场地位的同时又面临一点“小”争议的话,那么在商家层面的争夺可能才是美团外卖更大的争议点所在。

在线外卖市场已发展多年,用户增长流量也趋于见顶,所以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美团、饿了么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商家“二选一”事件频频发生。

就在前不久,饿了么一纸诉状将美团告上法庭,理由是美团向用户推送诋毁饿了么的信息,同时威逼商家与饿了么停止合作,只与美团独家合作。

当然,美团与饿了么之间的“剑拔弩张”已不是第一次了。

2017年,美团曾以上调费率、关店等威胁手段来强迫当地商家签订独家协议;2018年,饿了么、美团等外卖运营商因为强迫商户“二选一”,而被无锡市工商局约谈;没过多久,美团再次因为通过调高费率、置休等不合理要求来强迫商家下架饿了么外卖平台,而被江苏省淮安市市场监管局处罚;2019年,饿了么利用技术手段实施限制交易不正当竞争,被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

总的来说,由于美团外卖在市场中的强势地位,携订单量和用户量“自重”的它在商家“二选一”层面面临的争议更大、更频繁。

原因倒不是因为饿了么更讲市场公平,饿了么之所以不太敢逼商家二选一,无非是因为平台类产品具有双边效应,你本来就在用户和订单上有劣势,逼商家二选一的话人家干脆就直接跑到流量和订单更多的美团去了。

这种现状一方面不断强化了美团外卖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也同样让它陷入“吸血”、“不正当竞争”的批评。

商业“互撕”本无可厚非,但通过提高费率、关店威胁等手段来逼迫商家“站队”,这就是严重扰乱外卖市场秩序的行为了。

更重要的是,用户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哪一家平台更有“良心”的问题。归根到底,外卖市场需要的永远不是一家独大,而是多方共存,这样消费者才能有效地享受到平台良性竞争过程中提供的优质服务。

但美团外卖以市场地位不断掀起的“二选一”战争明显是与用户的深层利益相悖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看到了这一点,从而让美团外卖常常在舆论上招致更多批评。

美团在商家层面的“霸道”还拓展到了支付领域。

就在7月底,美团因取消支付宝的支付通道而引发争议,这背后固然是美团想要发展自己的支付方式、数字金融业务的野心,但比较尴尬的是,随之而来的却是大量美团用户卸载转而下载饿了么。

这些人的想法很简单,支付宝作为一种国民支付方式应该是用户的可选项,美团看似是用“淘宝也不支持微信支付”来转移了一些话题,却因为此举与其过去一贯的行为相契合而招致更大程度的反感。

用户并不关心企业的布局和发展方向,只有持续的体验感和性价比才是用户的最终诉求。

美团外卖确实在不断扩张与逐渐成熟,但近年来,从清真分箱事件到“抵制、卸载美团”、“二选一”、“抽成比例”、“外卖员”相关的负面舆论,总是不缺批评声音的美团外卖也在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忠实用户。

关于美团外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个人实例可供参考。

最近,叔在点美团外卖时老是会看到一个挂着肯德基头像、名叫“肯德璂”的外卖门店推荐,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认为它就是KFC的附近门店。

直到真想点它时,才赫然意识到此“肯德璂”非肯德基,虽然名字、头像和里面的菜品种类甚至商品价格都跟正版肯德基都十分相似,但查看了这家门店的营业执照后发现,它备案的竟然是一家烟酒店。

更有意思的是,在多人、多次进行官方渠道投诉之后,我们至今没有收到美团外卖的任何反馈,这家“肯德璂”至今仍然坚挺地存在着。

也许这的确是美团外卖近年来得以披荆斩棘的根本原因,足够下沉、商家够多、配送时效快,但在这种繁荣的背后,问题与乱象也足以让美团外卖的口碑陷入另一个极端。

3.

在线外卖行业的发展已有十余年,曾经的行业参与者数量众多。

最早在2008年,饿了么正式成立,到了2013年美团外卖上线,隔年百度外卖也正式上线。再到2015年-2017年之间,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各大外卖平台开始了疯狂的烧钱大战,尾部平台不断出局,三强鼎立的局面就此形成。

随着在线外卖的繁华吸引了资本的关注,2016年后,腾讯选择投资美团,饿了么被纳入到了阿里的旗下。2017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三强局面被打破,饿了么与美团基本包揽了在线外卖行业,两强竞争成为常态。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在2017年上半年的时候,美团的市场份额为41%,饿了么的市场份额为41.7%,彼时二者的份额还难分伯仲。

此后,饿了么一度占据上风。

2017年8月,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并改名为“饿了么星选”,随着阿里的投资,支付宝、淘宝端口给饿了么带来了亿级别的用户流量,饿了么开始迅速增长,市占率提升明显。根据2018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饿了么在一二线的市场份额提升至47.4%。

美团外卖同时加速布局。美团以本地生活、团购起家,虽然它在外卖领域起步晚,但丰富的餐饮资源使其先天优势明显,并且美团在外卖市场的投入也不遗余力。

2016年前后,美团外卖启动“春蕾计划”,通过加大补贴力度留住骑手资源在春节期间进行配送,并且在春节后美团大规模招募骑手,这些动作都让美团在此后的几个月内市场份额大幅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下沉市场的提早布局也是美团近几年逐渐赶超饿了么的重要原因。早在2014年上半年美团就已经开始布局下沉市场,而饿了么一直聚焦一二线,直到2014年下半年才意识到要进军三四线,可以说失去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下沉市场的培育和爆发终于使美团外卖实现弯道超车。现在,业内已普遍认为在线外卖市场份额呈6比3比1的状态,美团占6成,饿了么占3成,其他厂商占1成,饿了么在整体外卖规模上只有美团外卖的一半。

基于此,美团的野心从外卖拓展到了“无边界”。酒旅、生鲜、出行、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美团买菜、美团闪购、团好货......从外卖到本地生活,从送外卖到“送万物”,美团正以强势的市场表现来直面以阿里系为代表的数字生活战争。

美团外卖的市场表现能否跨过平台的口碑之痛?其市场层面的优势又能否守得住竞争对手的日益重视和缠斗?这场本地生活领域的持久战注定不会在短时间内分出胜负,一切因素都有可能是变量。

但可以肯定的是,不论是在修炼内功还是外部流量、新业务拓展、商业生态构建上,美团外卖都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现在的它远未到可以高枕无忧的程度,想要美团外卖真正成为国民数字生活“新基建”的话,市场和口碑都要,用户与商家、配送都满意才是最终的衡量指标。

互联网、科技、商业与传播领域的不明觉厉,都有穿透过去与未来的逻辑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