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中国证监会披露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茶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显示中国茶叶拟在A股上市,发行股数不超过9375万股,占其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12%,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约7.81亿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约5.4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茶叶系由中茶有限整体变更设立,控股股东为中土畜,截至中国茶叶招股说明书签署日,中土畜直接持有其40%的股权,通过一致行动人中茶员工持股平台控制其15%的股权,而中粮集团则持有中土畜100%股权,为中国茶叶的实际控制人。

作为中粮集团十八个专业化公司之一和集团重点打造的十二条粮油食品产业链之一,目前中国茶叶已建立了涵盖茶叶种植、采购、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管控模式,拥有优质、稳定的茶叶资源以及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和设备,茶叶设计产能超三万吨,在国内市场搭建了覆盖传统、门店、电商、特通等各类渠道,囊括我国华北、华东、华南地区等八大区域的多元化销售体系,在境外市场产品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非洲、欧美、独联体等国家和地区,销售区域遍布海内外市场。

而此次中国茶叶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云南普洱茶产能建设项目以及营销网络及品牌建设项目,项目投资额分别约为2.90亿元、2.51亿元,实施主体分别为中茶凤庆和中茶生活。

其中,云南普洱茶产能建设项目主要对子公司中茶凤庆现有厂区的基础设施、动力电源和消防安防等方面进行整体改造,引入先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提高普洱茶紧压茶、小包装产品的生产加工产能。同时,进行建设云南普洱茶原料中心,进一步提升原料产地的可追溯能力,提升原料资源掌控能力。

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紧压茶加工产能3000吨/年,小包装普洱散茶加工产能500吨/年,滇红茶加工产能250吨/年。

营销网络及品牌建设项目则主要用于加强与权威媒体渠道的战略合作,加强品牌曝光和流量转化,继续加强纸媒、展会和会议等传统宣传阵地的建设,强化在下沉市场和专业茶叶消费群体中的品牌影响力,项目实施后将从多种渠道和多方面加强中国茶叶的品牌建设水平,在不同消费群体中建立和加强“国饮中茶”的品牌形象,提高其数字化管理能力,是实现“国饮中茶”品牌战略的必要建设。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从中长期战略发展来看,中国茶叶必须上市;目前中国茶叶仍属于国企,市场化运营程度并不高,从国家对大型国企的定位来说,未来中国茶叶一定会走混改的道路,未来它的市场化程度将更高,也将面临更大的市场挑战,所以中国茶叶也需要在这个节点进行资本布局。

招股说明书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中国茶叶营收分别约为12.29亿元、14.90亿元、16.2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约为1.75亿元、1.45亿元、1.66亿元;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15.11%,其中品牌业务收入占其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从2017年的74.23%,上升至80.54%,推动了其综合毛利率从39.56%上升至41.25%。

其中,乌龙茶和普洱茶贡献了中国茶叶半数以上营收,2017年至2019年,中国茶叶乌龙茶销售收入分别约为3.68亿元、4.32亿元、4.8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30.77%、29.96%、30.24%;普洱茶收入则分别约为2.37亿元、3.16亿元、3.67亿元,占比分别约为19.79%、21.93%、23.12%。

据了解,中国茶叶在国内主要茶叶原产地均建有生产基地,但受限于其各茶类的产能规模,目前生产销售的茶类主要以乌龙茶、普洱茶、红茶及花茶为主,2017年至2019年,上述四大茶类销售占比合计均超过70%。

从分渠道看,中国茶叶仍主要依赖于传统渠道,2017年至2019年,其传统渠道收入分别约为4.83亿元、6.79亿元、7.7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40.4%、47.08%、48.88%,占比均在40%以上。

同时,通过紧抓线上消费趋势,在各大主流电商平台如淘宝、天猫、京东等设立自营店铺或通过电商平台自营的方式进行产品推广与销售,中国茶叶电商渠道的收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中国茶叶的电商渠道销售收入分别约为0.54亿元、0.82亿元、1.0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也从2017年的4.53%提升至2019年的6.45%。

从销售区域来看,中国茶叶品牌业务在华南地区的收入占比较高,2017年至2019年,华南大区销售收入分别约为3.40亿元、5亿元、6.1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28.41%、34.66%、38.78%。

据了解,中国茶叶华南大区主要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而在其他区域收入占比相对较低且基本稳定,这与中国茶叶主要经营单位(如中茶厦门、中茶福建及中茶广西等)位于华南区域以及南方饮茶习惯相符。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中国茶叶存货账面价值分别约为6.60亿元、7.15亿元、9.67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 38.38%、39.64%和45.75%,金额和占比均呈逐年递增趋势。

对此,中国茶叶方面表示,报告期内,随着公司生产经营、销售规模的扩大,公司存货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存货跌价风险和资金占用压力。如果未来茶叶市场需求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导致公司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降低,公司将面临存货跌价损失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五谷财经》梳理发现,2017年至2019年,中国茶叶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则分别约为0.67亿元、0.75亿元、0.63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5.49%、5.05%和3.89%,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92%、4.17%和2.99%。

“虽然公司与主要客户均有长期合作关系、信用水平较高、履约能力强,但是如果部分客户出现支付困难、拖延付款等现象,公司将面临无法及时收回货款的风险。”中国茶叶方面称。

据悉,我国茶叶消费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不同品类的正宗茶叶具有该品类的特定产区限制,不同地区茶叶消费者也通常具有偏好同产区茶叶的消费习惯,例如福建地区的铁观音(乌龙茶),江浙地区的碧螺春、龙井(绿茶),川渝地区的竹叶青、花茶,湖南地区的君山银针、毛尖以及黑茶等等,茶叶品类众多叠加地域特征、消费习惯等影响,使得我国茶叶行业集中度较低,行业标准化与规范化有待加强,市场竞争尤为激烈。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19年,我国茶园总面积同比增加近202.3万亩,增长率为4.6%;全国干毛茶产量为279.34万吨,比上年增加17.74万吨,增幅为6.78%。

此外,2019年我国茶叶年内销售量达到202.56万吨,较前一年增长11.50万吨,增幅为6.02%;国内市场销售额达到2739.50 亿元,销售均价为135.25元/公斤。

2019年各茶类国内市场销售量中,绿茶销售量为121.42 万吨,占比 60.0%;黑茶销售量为31.86万吨,占比15.6%;红茶销售量为22.60万吨,占比11.2%;乌龙茶销售量为21.63 万吨,占比10.7%;白茶销售量为4.22万吨,占比2.1%;黄茶销售量为0.83万吨,占比0.4%,无论是产量、消费量、出口量还是国民接受度,绿茶都是我国茶叶第一品类。

随着消费升级、健康理念提升,我国茶叶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总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根据《中国茶叶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年—2020 年)》,到2020年底,我国茶叶农业产值达到2000-2200亿元,经济总量争取突破5000亿元大关。

与我国茶叶总产量与内销量相比,中国茶叶的产能与销量显的微不足道,实际上,我国茶企数量多而分散,以中小、私营企业为主,年收入大多不超过3亿至5亿体量,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较少。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茶叶企业发展报告》,2017年我国茶叶企业总数约为6万余家,其中规模企业为1600余家,仅87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亿,6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0亿。

据此,作为“中字头”IPO的中国茶叶,若想整合我国茶产业仍是任重道远,对此,业内人士直言,我国茶叶行业集中度较低的现状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因为目前我国茶叶消费者仅具有品类区分以及地域区分概念而匮乏品牌概念,从根本上导致茶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较低,且茶叶行业偏农业属性使其商业影响力以及行业标准化建设较为困难。

而近年来以小罐茶为代表的现代化标准运营、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式茶饮品牌以及营销宣传模式不断涌现,引导茶饮消费场景更新迭代,相对于传统茶企经营节奏略有缓慢,主要依赖传统渠道,这种新型茶饮商业模式更受消费者买单以及资本的青睐,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传统茶企造成了颠覆和冲击。

对此,朱丹蓬向《五谷财经》表示“小罐茶给行业带来了四个‘化’,第一个是规范化,第二个是专业化,第三个是品牌化,第四个是规模化,所以在小罐茶运营的过程中,很多的茶企意识到要往这四个‘化’去走。这样实际上对资金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未来有实力的茶企,必须要走资本运营这条路,这也是这么多茶企都想上市的原因。”

而中国茶叶则在招股说明书中坦言,如果公司不能持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快速拓宽销售渠道和营销网络、及时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将有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市场份额降低的风险,进而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