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宁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高考成绩揭晓,几家欢喜几家愁。

若将分数线下调100分,岂不皆大欢喜?

诚然,更多学生将享受优质资源。问题在于,这种变相普惠,是否是一种奖劣罚优?

毕竟,牺牲公平烘托出的行业繁华,终究是假象。降低门槛,于弱者有利,对强者有害。

从此看,近期,沸沸扬扬的“乳制品国标较低”一事,值得细品。

01

真 相

个中原因,不难理解。

与好学生出好成绩,好车企造好车类似,乳企越优秀,其乳品品质越高。

纵览食品饮料板块,乳制品的产业链敏感、冗长。简单一袋牛奶的诞生,需要种植、畜牧、工业加工及系列服务等多环节的无缝衔接。

特殊的三产融合属性,决定了乳企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与乳品品质成正比。

以近期陷入标准风波的龙头乳企伊利股份为例,旗下两款产品“金典有机全脂纯牛奶”与“金典娟姗全脂纯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均为3.8g/100g。

放眼国内外,不乏2.9g-3.1g竞品,鲜有望其项背者。即使含量3.2g的“伊利纯牛奶”,也可轻松碾压。

试想,伊利、蒙牛如有能力影响国标,只将标准上调就好,众多中小乳企必然出局。何必调低标准线,让中小乳企入围竞争,瓜分市场份额。

显然,这与两者自身利益相悖。巨头利益绑架、降低国标的诟病之声,可谓幼稚可笑,不乏险恶用心。

除了没动机,更没这能力。

要知道,现行的2010乳业国标是卫生部、农业部、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及相关协会组成的乳品安全标准清理协调小组,通过立项、起草、公开征求意见、审评、报批等诸多环节,历时1年完成。

早在2011年,卫生部相关负责人就曾辟谣:乳业国标的制定严格遵守了相关的流程规定,只是在前期流程中调研、咨询了三元、光明、蒙牛、伊利、雅培、美赞臣、达能等乳企意见。名单既包含国内主要乳企,也包括几家外资乳企。且从最关键的审评阶段开始,所有企业是不允许参与的。

仅凭一两家乳企,怎能干涉卫生部、农业部等多家权威部门的决策?

干乳业,是个苦行当,这几乎是业内人的共识。真有这大能量,还那么辛苦的种草、养牛干啥?

02

底 气

事实上,一篇文章能引发舆论狂潮,高明处在于选对了时机。

新旧标准过渡阶段,以十多年前的老数据对标新业态,自然造成错位之感。博得眼球,也是应有之事。

的确,十年沿用一个标准,似乎有“脱轨”感。

但一些因素也不可忽视。

首先,2010年乳业国标的部分数据,放眼现在仍然先进,例如菌落数方面,我国标准是200万cfu/ml,远远高于400万cfu/ml的日本标准。虽相比欧盟的10万cfu/ml有距离,但其只是倡导标准,和我国拒收标准完全是两概念。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生鲜乳抽检合格率达99.9%。国产奶粉抽检合格率也高达99.79%,位居全球第一,是合格率最高的食品品类。

这说明国产乳品的安全性是可以放心的。

更欣慰的是,市场情况看,多数企业都对生鲜乳有更高要求,几乎没有企业会使用蛋白质2.8g/100g、菌落数200万cfu/ml的最低门槛。

农业农村部2018年对3299批次生鲜乳样品检测数据显示,牛奶中最重要指标之一,乳蛋白含量平均值为3.25g/100g,高于国标2.8g/100g,也高于欧盟标准。

安全性方面,全国牛奶的菌落总数平均值为29.5万CFU/ml,明显低于国家标准的200万CFU/毫升标准,也高于美国标准。

作为龙头企业,伊利这两项指标更是远远领先国内外。

早在2010年,伊利生鲜平均乳蛋白质就达到3.07g/100g,生鲜乳菌落总数平均值为21.87万/ml,也超过现在的国家平均值。

有什么理由拉低下限,为其他品牌做嫁衣?

需要注意的是,彼时,伊利规模化程度仅有31%,如此成绩已属不易。

目前,其已实现100%的规模化生产。得益于此,伊利生鲜乳蛋白质含量已连续10年增长,2020年1到6月份的平均值为3.28g/100g,远超国内及欧盟平均水平。而菌落数也逐年降低,同期平均值为1.77万/ml,不到欧盟的五分之一。

简言之,伊利产品的蛋白质含量为全球最高水平、菌落数为全球最低水平。在营养性、安全性两方面,堪称龙头。

或许,还有声音对伊利其他指标有怀疑。

这不算难题。

目前,伊利在超市、商店等陈列的产品何止百万,且遍布全国。抛开官方及民间检测机构,甚至每个普通消费者,都能轻易拿到产品,检测出蛋白质、菌落、脂肪、微生物等真实含量。

而直至现在,没有任何机构、个人拿出实据,证明指标有问题。说千道万,数据为王。这可比一篇文章的杀伤力强得多。

想来,道理也简单。伊利既然公开这些数据,就有底气、实力接受各方监督。

“伊利即品质”的企业信条,不是说说而已。

03

误 解

梳理之下,诋毁不攻自破。

众所周知,伊利近年遭受误解不少。

不得不承认,伊利本身也存问题。

2019年报显示,伊利营业总收入902.23亿元,同比增13.41%,净利润70亿元,同比增7.73%,连续六年创亚洲乳业第一,营收连续超百亿级增长,且将第二名甩开越来越远。也是2019年,在实现“五强千亿”目标的关键节点时,伊利又提出了“全球乳业第一、健康食品五强”的全新战略目标。

资本方面,截止8月3日收盘,其股价38.1元/股,市值超2317亿元,为乳业板块第一。数据显示,上市以来,伊利已累计现金分红254.57亿元,分红率60.73%,堪称“大白马”与“避风港”。

贵为龙头,又成长迅猛。大象起舞着实稀缺,人红是非多也就在情理中了。

与此同时,伊利的透明度却没跟上这种龙头表现。外界缺乏了解,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公众易受煽动性言论裹挟,导致误解产生。

不过,风波倒也不全是坏事。

毕竟,真的假不了。聚光灯下,反而将其真正实力及高成长性展现无遗。

好产品,市场会说话。业绩与资本长虹,源于伊利产品品质。

而品质的第一要义,即标准。

一定意义上说,支撑伊利全球乳业领军者的目标底气, 即是标准的高门槛。

以生鲜牛乳质量控制的部分指标为例,伊利比国家标准多增设5个卫生指标,甚至对多项指标根据夏冬季作了明确规定,明显高于国家标准要求。

更严苛的地方,在于“三条线”检测制度。即国标线基础上,伊利提升50%的标准,制定企标线;在企标线基础上,又提升20%标准,制定内控线。企标线严于国标线,内控线严于企标线。

由此保证了伊利产品终端的高品质,也间接倒逼上游,产出更高质的原奶,以匹配“三条线”。

这也是伊利10年执着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的原因所在。

据悉,目前伊利在上游奶源方面,已然做到7个100%。分别为100%规模化牧场奶源基地;100%应用TMR全混合营养日粮技术;100%全株青贮和紫花苜蓿的使用;100%安装和使用精准饲喂系统;100%配置奶牛卧床及开展舒适度项目;100%机械化挤奶;100%提供嵌入式服务。

三化打底,品质化也就水到渠成。

可以说,乳业的品质化最吃功底。

与其他行业不同,由于产业链过长,原奶品质与饲料、牛种、养殖技术的研发创新等环节息息相关,只改善一个环节,并不能明显提升产品品质。

基于此,伊利采取了“三个全面提升”策略,通过政策引导及奖励拉动,全面推进牛群品质、饲草料质量和养殖技术的全面提升。

首先是牛群品质。伊利选用的奶牛,主要为美加系荷斯坦奶牛,这种牛的产奶量、产奶品质,均位居世界之冠,是全球公认的最优种乳牛。

其次是饲草料,作为奶牛“口粮”,伊利也下了大心思。以前文说到的紫花苜蓿为例,公开数据显示,同等面积的土地上,紫花苜蓿的可消化总养料是禾本科牧草的2倍,可消化蛋白质是2.5倍,矿物质是6倍。极高的营养价值,使紫花苜蓿有着“牧草之王”的美誉。而伊利竟做到100%紫花苜蓿的使用,在业内并不多见。

再看养殖,由于规模化养殖与散户养殖不同,必须要借助现代化技术才能提升管理。

为解决牧场经营中普遍存在“技术弱”的难题,伊利与农牧民不断加强技术联结,通过开展培训等多种形式,向牧场推广新技术。

例如以数字化、标准化为特点的SOP操作系统,细微到每一次拌料的营养物质配比。每次挤奶操作,每头奶牛的健康体征都会转化为数据记录在案,形成从源头开始的乳品可溯体系。有效帮助牧场降本增效,带动行业智能化升级。

除技术外,伊利对上游的升级扶持,还体现在资金方面。2014年至今,伊利在全国范围内发放奶款超1277亿元。伊利合作牧场的奶牛日单产水平整体提升近7公斤。

截至2020年6月30日,伊利累计为6768户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金融扶持,金额累计560.38亿元。

同时,全球化大协同下的伊利,也在多维度夯实全球产业链。构建了包括全球资源体系、全球创新体系、全球市场体系在内的全球网络。以奶源为例,其率先在欧洲、大洋洲、美洲等地战略卡位,整合优质奶源。

试问,若伊利标准真的低于国外,又有哪个国家会允许其在当地进行牧场建设呢?

可以说,全球乳业发展一体化、多极化、智能化的今天,伊利用世界级标准、世界级创新、世界级智能化和世界级的产业共赢,走出了一条中国标准,铸就了一种世界品质。

这也是伊利业绩端、资本端双热的逻辑所在。

04

成 长

由此产生的成长性,或是投资者的期许所在。

从目前看,我国人均饮奶量仍不足世界人均的三分之一,市场还有较大上升空间。放眼全球乳业市场,依然是常温奶占据主导地位。

一些消费者认为,低温奶品质要高于常温奶。实际上,正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何计国教授所言,人们获取牛奶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和钙,常温奶能很好保留这两种营养物质,其营养功效与巴氏奶并无差异。

另一方面,目前市场上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纯奶,恰恰是3.8g的伊利金典有机全脂纯牛奶(常温)。

加之冷链、奶源、渠道、商业模式等因素,尤其是配送周期和半径问题,真正卖遍全国的还是常温奶。

此外,奶粉亦是伊利的另一大看点,也有望成为新增长点。据悉,在大量母乳营养成分数据的支持下,通过对母乳中的脂类、碳水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核苷酸、微生物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伊利取得了五项核心配方专利,并成功应用到金领冠系列产品中。

同时,伊利还入局了羊奶粉市场,发布第一款羊奶粉——金领冠悠滋小羊。至此,伊利凭借对中国母乳研究的基础,实现了有机奶粉、羊奶粉两大关键品类的国产品牌布局。

好品质、强创新、高标准、全球格局下,资本向上势能自然被看好。

诊股宝数据显示,伊利股份已连续两月获北上资金净流入,目前北向资金占流通股比重已达13.18%,另外基金持股比例也来到12.44%。

零和博弈下的资本市场,有人上车,就会有人下车。若因一场无端质疑,就草率离场,未免可惜。从资本走势看,风波背后不排除幕后推手的阴风作乱。毕竟这边舆论刚起,那边资金却不出反进。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并不正常。

05

责 任

负重前行、如履薄冰。

从质疑龙头企业,到质疑协会,甚至制定标准的国家部门,国产乳业一路走来确实不易。

的确,中国乳业过去曾经走过弯路。但上述诸多数据、事实均表明,“十年振兴”之后,中国乳制品品质已达全球领先水平,进步瞩目。再用老眼光评判蜕变的行业企业,不乏偏激,亦不乏低劣用心。

我们可以看到,此次风波用来对标全球顶级标准的,并非每一包国产牛奶的配料表含量,而是我国十年前的最低标准,这本身就具有偷换概念的引导性。

众所周知,多年来,一些国外乳制品使用“100%进口奶源”或者“100%全进口”等标识,以突出奶粉中不含中国成分,打压民族乳品消费信心。

原因不难理解。试问:作为全球最具潜力的乳品市场,哪个品牌不希望分得一杯羹?

但对国产乳业而言,这个潜力市场不止业绩蓝海,更有无限责任。

这亦是国产乳业孜孜不倦、不断提升自我的原因所在。

一个更成熟、更健康、更持续的乳业新时代正大步向前,不可阻挡。铑财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