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6G通信网络,将在5G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卫星通信。


北京时间7月9日20时11分,四川西昌,全国各地集聚在被称为“西昌卫星城”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航天爱好者们万众沸腾: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我国首个全球高通量宽带卫星系统的首发星—亚太6D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公开资料显示,亚太6D通信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是我国第一个Ku频段“高通量(HTS,High Throughput Satellite)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首发卫星,并且可以同时接纳Ku/Ka频段举行传输,首次基于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卫星平台(DFH-4E平台)平台研制,采用电推进完成全寿命周期南北位保,最终定点于东经134度,发射重量约5.55吨,服务寿命15年。

根据航天五院参与亚太6D卫星设计的专家介绍,高通量卫星如同架设在太空中的空间信号中转站,通过无线电信号转发,使地面用户与地面关口站的互联网连接。


亚太6D卫星共有8个地面关口站,可以支持近100兆的应用速率,该卫星通信容量达到50Gbps,相比2017年发射的我国首个高通量卫星——中星16号卫星20Gbps的通信容量,高出了1.5倍更比目前传统的常规通信卫星1-10 Gbps的通信容量高出10到50倍。


同时,与传统广播电视卫星的广域波束天线覆盖方式不同,亚太6D卫星使用的是多波束天线,共有90个用户波束,形成对地面的“蜂窝式”覆盖,单波束容量可达1Gbps以上,可以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语音、数据通信服务,实现在可视规模下的全球笼罩。


整体看,该卫星在载荷重量、通信容量、设计庞大水平等方面刷新了中国同类通信卫星的最高纪录。


亚太6D通信卫星是我国目前通信容量最大、波束最多、输出功率最大、设计程度最复杂的民商用通信卫星,代表了中国高通量通信卫星研制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卫星主要为亚太区域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经济的全地域、全天候的卫星宽带通信服务,可满足海事通信、航空机载通信、陆地车载通信、固定卫星宽带互联网接入等多种应用需求。


在商业通信方面,它能为国内运营商提供超级基站的建设,为通用航空、远洋货轮、科学考察船等用户提供高品质的卫星宽带通信服务。


2016年7月,深圳市政府与航天科技集团举行高通量宽带卫星项目签约暨亚太卫星宽带通信(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仪式,标志着我国首个全球高通量宽带卫星系统正式开始启动建设。


这个备受瞩目的高通量宽带卫星系统总投资超过人民币100亿,拟由4颗高通量卫星,10余颗宽波束卫星组成强大的卫星网络,网内包含200个海洋波束,提供全球范围内14个子区域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每个子区域内融合百兆宽带资源,支持客户动态调整区域间的带宽分配,为全球范围内的各类船舶和海事项目提供可靠、灵活、智能和可定制化的卫星通信解决方案。


在这个中国航天卫星领域发展的战略性项目规划中,亚太6D通信卫星是落实该高通量宽带卫星系统建设的第一步。7月9日亚太6D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卫星的发展,正式迈入了高通量卫星时代。


卫星通讯是关乎到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的硬实力,大洋彼岸的美国也从未放弃在这领域制霸全球的想法。


2015年1月,马斯克宣布其SpaceX公司,计划将约1.2万颗通信卫星发射到轨道,其中1584颗将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千米处的近地轨道,并从2020年开始工作。这一项目被命名为“星链”(Starlink)。


在马斯克“星链”计划的引领下,全球各国纷纷将卫星互联网建设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全球卫星产业近几年步入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将在本文中,重点分析国内通信卫星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深度分析下港股市场知名的中资卫星上市公司—亚太卫星(01045.HK)。


01 卫星这块蛋糕有多大?


人造卫星指在空间轨道上环绕地球运行的无人航天器,主要分为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其中,应用卫星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活动提供服务,是发射数量和种类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卫星。


根据2017年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发布的第20版卫星产业年度报告,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球共有在轨卫星1,459颗,分属59个国家。全球卫星数量过去几年快速增长,由2012年994颗在轨卫星增长至2016年1,459颗。


在轨卫星中,数量最多的是包括通信卫星在内的商用卫星和对地观测卫星,分别占比35%和19%。根据2018年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发布的第21版卫星产业年度报告,2017年全球发射了345颗卫星,其中地球观测卫星占比为49%。


卫星产业根据上下游关系,分为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卫星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四大领域。相对于卫星制造和发射服务,卫星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构成了卫星产业的主体。


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市场需求的增长和商业化程度的提升,卫星应用领域不断丰富,在通信、气象、遥感、广播、导航等领域均发挥重要作用,也带动卫星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行业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卫星制造业和发射服务业,在整个卫星产业链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上升。


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及卫星产业基数的增长,全球卫星产业收入增速有所放缓。根据2018年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发布的第21版卫星产业年度报告,2017年全球卫星产业总收入达到2,686亿美元,同比增长3%,其中发射服务收入46亿美元,卫星制造收入155亿美元,地面设备制造收入1,198亿美,卫星服务收入1,287亿美元。


整体来看,发射服务和卫星制造构成了卫星产业的基础,但收入占比较小;卫星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是卫星产业的收入主体,收入占比达到90%以上。2007年-2017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规模情况如下:

2007年-2017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规模情况(亿美元)

02  行业发展概况


卫星通信是利用卫星中的转发器作为中继站,通过反射或转发无线电信号,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卫星通信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航天技术的结合,并用计算机对其进行控制的先进通信方式,是目前卫星技术最具产业化的应用方向,构成了卫星产业的最主要组成部分。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卫星运行的轨道分为低轨、中轨和静止轨道三类。低轨卫星的轨道高度范围为500-1,500km,中轨卫星的轨道高度为10,000-20,000km,静止轨道卫星的轨道高度为35,786km。


由于静止轨道卫星相对地面静止,且覆盖区大,三颗经度差约120°的卫星能够覆盖除南、北极以外的全球范围,因此目前卫星通信系统大多采用静止轨道卫星。


卫星通信系统是以空间轨道中运行的卫星作为核心设施的通信系统,属于空间基础设施。卫星通信系统的核心是卫星空间段,主要包括空间轨道中运行的通信卫星,以及对卫星进行跟踪、遥测及指令的地面测控和监测系统。卫星地面段以用户主站为主体,包括用户终端、用户终端与用户主站连接的“陆地链路”以及用户主站与“陆地链路”相匹配的接口。


卫星通信业界常将特高频以上频段大致划分为L(1-2GHz)、S(2-4GHz)、C(4-7GHz)、X(7-12GHz)、Ku(12-18GHz)、Ka(20-40GHz)等频段,其中低于2.5GHz的L和S频段主要用于卫星移动通信、卫星无线电测定、卫星测控链路等应用;C和Ku频段主要用于卫星固定业务通信且已近饱和,Ka频段正在被大量投入使用。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频率轨道资源需求,目前行业已着手开发Q(36-46GHz)、V(46-56GHz)等更高的频段资源。


卫星通信具有抗毁性强、覆盖范围广、通信距离远、部署快速灵活、通信频带宽、传输容量大、性能稳定可靠、不受地形和地域限制等优点,可以实现有线电话网和地面移动通信网均无法实现的广域无缝隙覆盖。


因此对于广大低业务密度地区来说,使用卫星通信系统比建设地面通信网更经济。同时对于某些类型的业务和应用场合,卫星通信系统具有一定的优势,如视频广播、互联网接入、国际(越洋)通信等。


目前,卫星通信系统已经成为世界电信结构中的重要部分,为世界各国提供电话、数据和视频等服务。卫星通信技术在国际通信、国内通信、国防通信、移动通信和广播电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边远地区、农村、山区、海岛、灾区以及远洋舰队和远航飞机等陆地通信不易覆盖的地区。


03 6G是未来吗?


通信卫星运营行业是卫星通信行业的细分行业,也是卫星服务业的组成部分。通信卫星运营商通过运营管理通信卫星,为用户提供广播电视、通信、视频、数据等传输服务。


通信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重要组成部分,卫星通信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务院《“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局《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通信卫星作为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宽带中国”战略以及全球化战略的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构建我国完整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通信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卫星通信、地面通信(光纤、5G)等均是不同的通信方式,共同满足各类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递,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应用服务,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发挥不同的作用,相互之间各有特点、优势互补,不是完全替代关系。


3GPP等国际组织正在制定卫星通信与5G的接入标准,将卫星通信作为5G网络拓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机组成部分,满足用户无处不在的多种业务需求,拓展卫星通信的服务范围。


随着人们对信息通信的依赖度逐渐提高,卫星通信泛在化的特性愈发凸显,对于构建全球无缝覆盖的一体化综合通信网具有重要作用。未来的6G通信网络,将在5G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卫星通信,为人们提供真正无处不在的、全球性的移动宽带网络覆盖。


通信卫星运营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形成规模经济的资本投入巨大且边际使用成本较低。因此,通常一个通信卫星系统由一家运营商提供服务,有利于对系统内各地区提供更低廉更优质的服务,有助于建立跨国公司或行业的远程专用网,同时也有利于个人用户享受卫星通信服务。

根据2018年Euroconsult发布《SATELLITECOMMUNICATIONS&BROADCASTINGMARKETSSURVEY》,截至2017年底,全球共有40余家主要的固定通信卫星运营商,卫星转发器带宽容量为902GHz,使用容量为458GHz,使用率为50.76%,为42,000余个广播电视频道提供传输服务,2017年总收入为115亿美元。


2007年-2014年,全球固定通信卫星运营行业总收入由89亿美元增长至123亿美元;但由于在拉丁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等部分市场中,行业新竞争者逐渐进入、原有经营者区域性扩张以及价格竞争加大,导致2015年、2016年行业总收入有所下降。


随着运营商对于竞争环境的不断适应,固定通信卫星运营行业逐渐好转,2017年行业总收入有所回升,未来行业主要的发展方向是通过更大的有效载荷、更低的发射成本和其他技术创新实现单位服务成本的降低,也将带动卫星转发器使用量的增加。


据Euroconsult预测,到2022年,全球卫星转发器出租容量预计能达到969.8GHz,较2017年增长111.84%,年均复合增长率16.20%。